27. 新娘手捧花
海泽尔来到希梅纳夫人的卧室。这里在白天时少了一些阴森,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房间。
海泽尔这次仔细打量,发现房间似乎比上次来时杂乱了一些。
床上的被子和换洗的衣物堆在一起,好像发霉了。一些臭虫从稻草床垫里爬了出来。
海泽尔忍住恶心,重新检查那些抽屉。
这次,她从容不迫看完了所有的纸,一张也没有遗漏,所以找到了汇款单。
汇款单上的地址写的是“本奇客栈”。
姐妹两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址,但都知道这是重要的线索,激动得抱在一起,差点喜极而泣。
不知道本奇客栈在哪,就问问别人。
海泽尔先去问玛丽,玛丽自然不知道,她没去过伦敦的大部分地方,所以又问了她的父母。但是,二手货店夫妇也不知道。
烘焙坊的人也不知道。
海泽尔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现在没有电子地图,交通也不便利,人们只熟悉自己的街区。再向外走,就依靠问路。
海泽尔还想,以后找人的时候,可能要借助地铁这个交通工具。听说伦敦地铁的车票要3便士,但步行街的居民还是更愿意用双腿走路,大多没坐过地铁。
只要人还在伦敦,希望再小也有盼头。可如果人去了外地,那就是大海捞针。
想到这里,两人不禁对正在找人的希梅纳夫人也生出同情。
晚上,吃炖土豆,还有半碗辣子鸡肝。
吃完饭后,两姐妹聊天。夏洛特说:“已经过去一周多了,希梅纳夫人还没找到约兰达吗?”
海泽尔想的是其他事:“希梅纳夫人在外面只能住旅馆,房费不便宜,即使是廉价的小旅馆,一个床位一天也要不少钱。”她说的还是那种多人间,很多人一起睡。找廉价旅馆,就不要想着能找到单人间了。
但说着说着,她们又想起一点,那就是希梅纳夫人是个女性,为了安全,她可能会多花钱,选择一个单人间。那么,一天的房钱就要到一个多先令了。
住旅店,不单单要付房钱,还有吃饭和洗漱的钱。
面包可以在外面的店里买,但毛巾、肥皂、热水,不如在旅馆买更方便。
在外面,什么都要多花钱。除了衣食住行,找人打听消息,难道不会给人家感谢费吗?不请人家吃块面包或喝杯啤酒,哪里有好心人愿意帮你留意一个陌生人的踪迹?
所以,希梅纳夫人在外面的开销恐怕要高到一天两个先令。
二十个先令就是一英镑。这段时间,希梅纳夫人应该已经花了一个英镑。
两人算到这里,不禁咋舌。她们以后还要找母亲,所以想参考希梅纳夫人的经历,获得一些经验。找人,果然是费时又费钱的大工程。
此刻,两人也想到自己的处境。
如今刚好进入三月,也就是说,母亲已经失踪三个月了。夏洛特喃喃自语:“我们一家从小就分离,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团聚的机会。”
海泽尔本人对简女士没有感情,但夏洛特和母亲接触的时间其实也没多少。见她这么思念母亲,海泽尔也不禁动容。
或许穿越,就是为了给她弥补上辈子遗憾的可能。有机会,再去打听简女士的消息。
希梅纳夫人走后,街坊也慢慢忘了她。
起先还有人经常来问希梅纳夫人的消息,但后来店里也冷清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也在过自己的生活。
隔壁烘焙坊的大女儿朱丽叶快要出嫁了。
春天,风清日暖,正适合举办婚礼。
烘焙坊生意好,孩子又少,所以这位新娘稍微有点钱。朱丽叶想模仿那些中产阶级的妇人,在婚礼上拿一束精美的手捧花,所以找海泽尔。
“我不要在乡下就能采到的野花。”朱丽叶对海泽尔说,“那些花太普通了。你觉得我适合什么花?”
朱丽叶生在烘焙坊,不愁吃不饱。家人又疼爱她,她弟弟吃一块水果松糕,朱丽叶也能吃一块,所以她是步行街的女孩们羡慕的对象。
大概是吃得好,所以朱丽叶个子高挑,看上去有一米六——比女王还高。
身材也圆润,线条柔和,宛如古希腊的女神雕像。皮肤也很好,像玫瑰花一样。
海泽尔说了一些花,都被朱丽叶否定了。海泽尔只好请朱丽叶自己说。
新娘提出要求:“我要橙花,就像女王一样。”
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使用橙花,于是橙花成为了时尚。基于此,橙花不便宜。那么朱丽叶的酬金是多少?8个便士!
如果朱丽叶要其他常见花,海泽尔还会答应。但8个便士就想买一束橙花?
海泽尔说:“我可能办不到。”这是委婉的说法。她其实在告诉朱丽叶,自己一定办不到。
朱丽叶很爽快地接受了,转而要其他花:“那就要红玫瑰或白玫瑰吧。能再来些栀子花吗?”
谈完手捧花,她还邀请海泽尔姐妹去她的婚宴。
其实,朱丽叶邀请的时候也很犹豫。烘焙坊和洗衣店是邻居,她的婚宴一定得邀请洗衣店的人。
但是,最应当邀请的希梅纳夫人外出了,海泽尔姐妹相当于洗衣店的工人,有必要请吗?
如果希梅纳夫人在,她会掏份子钱。但海泽尔姐妹看上去没什么钱。
然而,朱丽叶想了想,觉得必须邀请。人家去不去是她们的事,她这个主人一定要邀请。
海泽尔略带歉意地和朱丽叶说,她们还要商量商量。
关上门后,海泽尔和夏洛特飞快讨论。婚宴在烘焙坊举行,那一定少不了美食。如果不提份子钱,她们其实也想参加。
平时,两姐妹去烘焙坊只买黑面包。但是她们有眼睛和鼻子,知道烘焙坊的人给自己做什么饭,他们可不吃这个。
就算不是为宴会上的食物,最近的日子也有些无聊。她们很乐意参加邻里的活动,热闹一下。
但是,说来说去,还是份子钱最困扰。两姐妹身份尴尬,既不能动希梅纳夫人账上的钱,自己也没多少钱。
其实,工人家庭的婚礼上,也不是所有人都直接给份子钱。掏不出钱,就送点做好的菜或日用品,也是心意,还很实用。
但烘焙坊不一样。它虽然开在贫民区,但也是贫民中的体面人。办婚事要花一大笔钱,烘焙坊想趁此机会收份子钱,所以虽然是女方,但也主动办婚宴。
讨论到最后,两姐妹觉得,两个未嫁少女,帮忙做做饭、干点活就行了。婚宴一定需要大量人手。一顿饭换两个帮工,大家都不亏。
海泽尔于是就这么和朱丽叶说了。朱丽叶听了,也答应:“你们到时候来吧,我也不是为了钱,就是想让婚宴热热闹闹。”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