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一百万美元一台挖掘机!
那位部里的同志也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等说完“三百头”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再看到周围其他部里同事投来的“埋怨”目光。
他顿时尴尬不已。
只能摸了摸鼻子,幽怨地瞪了苏远一眼。
然后悻悻地低下头,不再吭声。
杨部长见状,知道这事已经被苏远“架”到这里了,再打官腔也不合适。
他看向苏远,语气缓和了许多,带着几分解释的意味说道:
“苏远啊。”
“这个事情呢,确实是之前部里统筹安排时考虑得不够周全。”
“对你们轧钢厂的实际情况和贡献评估有所不足。”
他推心置腹地继续说道:
“但是猪肉这个事情,部里能拿到的总指标就那么多,这是客观事实。”
“现在是狼多肉少,家家都伸着手想要多分一点。”
“给哪家多了,其他家肯定就会有意见。”
“部里也很难做啊,需要平衡各方关系。”
杨部长沉吟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这样吧,你既然提出来了,而且你们厂今年的贡献也确实突出。”
“部里研究一下,可以在原定五十头的基础上,再给你们轧钢厂追加二十头的指标!”
“这已经是我能争取的最大额度了。”
“想要再多,就真的没办法了,仓库里确实没那么多猪啊!”
他话锋一转,试图从其他方面补偿:
“不过,在其他年货物资方面。”
“比如花生、瓜子、糖果或者布匹什么的,我可以想办法给你们厂多分一些份额,你看怎么样?”
“其实按照你们厂今年交出的成绩单,给你们批两百头猪也确实不算过分。”
“关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全国猪肉都紧张,没那么多货啊!”
一提到轧钢厂今年辉煌的业绩,连杨部长都忍不住再次流露出惊叹和佩服的神情。
尤其是对苏远那敢于“狮子大开口”的胆识和魄力。
他不由得想起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外贸谈判。
当时,一机部邀请了一些外国商务代表团参观一机厂的挖掘机作业演示。
那些老外看到这款反铲式全液压挖掘机的高效工作场景后,一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赞叹不已。
简直不敢相信华夏竟然能自主研制出如此先进、效率远超他们现有设备的工程
机械。
他们一致认为,这款挖掘机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绝对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准。
随后,代表团又参观了红星轧钢厂新建成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看到生产线已经开动,正在有序地生产挖掘机。
几位来自大型商贸集团的代表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场就表达了强烈的订购意向。
一机部和协同参与的商业部同志自然喜出望外,这可是创汇的大好机会!
然而,等到具体商讨价格时,双方却都犯了难。
毕竟,当时国内出口的工业产品极少,除了之前从轧钢厂出去的电风扇和电热毯,几乎没有其他像样的大宗工业品出口经验。
面对挖掘机这种“庞然大物”该如何定价,工业部和商业部的同志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虽然世界上已有的其他类型挖掘机,性能远不如轧钢厂这款,但售价动辄也要几十万美元一台。
商业部和一机部内部开会商讨了好几次,对于该报什么价一直争论不休,难以达成共识。
最后,还是一位商业部的同志提议:
“要不……让苏远同志来提提建议吧?”
“他既是挖掘机的发明设计者,又是生产负责人,对产品的价值和成本最了解。”
“他应该最有发言权。”
于是,这个定价的难题就抛给了苏远。
不过当时苏远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具体数字,他只是沉稳地说:
“先不急着定死价格。”
“等正式谈判的时候,让我先跟他们谈谈,探探他们的底牌和反应。”
“咱们再见机行事,现场讨论。”
商业部和一机部的领导觉得苏远说得也有道理,便同意了他的方案。
说实话,当时部里内部心理价位,如果仅仅计算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一台挖掘机的成本也就几万块钱。
就算加上研发摊销和人工,他们鼓足勇气,觉得报价二十万美元一台,都已经有点心虚了,生怕把外商吓跑。
然而,等到正式谈判那天,当外商代表们坐定,寒暄过后进入正题,询问价格时。
苏远面对一众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面不改色心不跳,直接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一口价,一百万!美元!”
“噗——!”当时正在喝水的几位商业部和一机部的代表,听到这个报价,差点没一口水直接喷在对面的外商脸上!
幸好这些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谈判人员,心理素质极
强。
他们硬是死死掐着自己的大腿,用剧烈的疼痛感强迫自己保持镇定,没有当场惊叫出来,但内心的惊涛骇浪可想而知:‘苏远同志!你这哪是谈判?你这是要明抢啊!’
而那些外商代表的反应也同样激烈,顿时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惊呼和叽里呱啦的外语议论声,纷纷表示这个价格太离谱了!
简直是开玩笑!
完全无法接受!
就在场面一度有些混乱和尴尬的时候,苏远不慌不忙地用手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目光扫过全场,脸上带着自信而从容的微笑,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好了,先生们!”
“请先停止你们的表演。”
“现在不是演戏的时候。”
“我认为,我报出的这个价格真的高吗?不见得!”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犀利起来:
“我知道,在来之前,你们肯定深入了解过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和经济水平。”
“你们抱着一种心态,认为可以凭借信息优势和我们的急切心理,狠狠地压价。”
“用最低的成本拿到最好的技术产品。”
“但是,我要明确地告诉各位!”
苏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现在世界上其他所有品牌的挖掘机,在我设计的这款反铲式全液压挖掘机面前,都只能算是落后的垃圾!”
“我想这一点,无需我再多做证明,否则各位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
“至于价格方面。”
苏远话锋一转,显得十分“大度”:“
考虑到我们是第一次合作,为了表示诚意。”
“我可以再让一步,给你们一个优惠的友情价——八十万美元一台!”
“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绝无再降的可能!”
他紧接着抛出了更关键的限制条件:
“而且,请注意,从现在到明年年底。”
“我们厂满负荷生产,最多也只能交付八十到一百台。”
“这款挖掘机的实际工作效率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提升,你们自己亲眼所见,心里应该比我更清楚。”
最后,他祭出了**锏:
“更重要的是,这款挖掘机所有核心的设计、外观以及涉及到的各项创新发明。”
“我们都已经通过相关渠道,在香港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和保
护!”
“所有法律程序都已搞定!”
“这意味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工厂如果想要仿制或生产类似产品,都必须向我们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
“等到他们拿到技术授权后,会向市场推出什么价格的产品,各位都是商业精英,应该比我更会算这笔账吧?”
华国这边的代表们原本还在心里暗自着急,纠结于苏远这“离谱”的报价会不会直接把外商吓跑。
正想着该怎么打圆场、缓和一下紧张气氛。
没想到苏远根本就没给他们这个机会,直接一顿组合拳把对方打蒙了。
等苏远这番连消带打、软硬兼施的话说完之后。
那个由好几个国家商业集团代表组成的采购团成员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这些老外来之前确实私下通过气,打算利用华夏急于出口创汇的心理,结成临时的价格同盟,一起拼命压价。
因为他们调研过,认为华夏这边可能不太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和专利的重要性。
就像之前接触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一样,很容易被他们联手操控。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对方团队里竟然有苏远这样一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明白人”!
不仅对产品的价值有极其清晰的定位。
更重要的是,人家早就未雨绸缪,把最关键的全球专利这把“尚方宝剑”握在了手里!
这就彻底断了他们想绕过专利自行仿制的后路。
苏远最后抛出的那个“年产量极限一百台”的限制。
更是像一颗**,瞬间将他们这个本就脆弱的价格同盟炸得粉碎!
在场的这些外商代表,很多都是世界顶级商贸集团的高管,商业嗅觉极其敏锐。
他们一眼就看出这款挖掘机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八十万美元一台的价格虽然高昂得让他们肉痛,但仔细核算其提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利润空间依然非常可观!
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是独一无二且受到严密保护的!
华夏这边连成品都已经下线了,而世界其他厂商别说仿制,连研发方向都还没摸清呢!
这中间的时间差,就是巨大的商机!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此刻,这些精明的商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刚才他们表现出的那种对价格的震惊和抗拒。
正如苏远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
多半只是在演戏,为了压价做的姿态而已。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内部竞争和算计。
那几家实力最雄厚的跨国公司代表,迅速瓜分完了苏远抛出的一百台订单额度。
而且成交价格,毫无例外,全是苏远咬死的八十万美元一台!
当谈判结束,外商代表们签字离开后。
华国这边的谈判代表们还久久地坐在椅子上,仿佛做梦一样,无法从刚才那场惊天动地的谈判中回过神来。
反倒是主导了这一切的苏远。
刚刚为国家谈下了整整八千万美元的巨额外汇订单,却像个没事人一样,神情自若地整理着桌上的文件。
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杨部长作为重要领导,自然也全程参与了这次谈判。
等外宾都离开后,他激动地走到苏远身边,重重地拍了拍苏远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无比的赞赏:
“好小子!我一直以为你只是个搞技术的天才,没想到啊没想到!”
“你竟然还是个深藏不露的商业谈判高手!”
“八十万美元!你小子可真敢开口啊!”
“关键是……还真让你给谈成了!”
他转过头,指着旁边那些还没缓过神来的商业部、一机部的代表们,又是感慨又是“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
“你们之前开会,开价二十万美元都心虚得直哆嗦!”
“再看看人家苏远同志这气魄、这胆识、这手腕!都好好学着点!”
那些代表们面面相觑,脸上臊得通红。
确实该学学,但他们心里都清楚,这玩意……光靠学恐怕是学不来的!
就算借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把成本折算下来十万人民币左右的东西,喊出八十万美元的天价!
这件事,后来成了商业部口口相传的传奇案例。
而此时,苏远借着这份天大的功劳,再回过头来想为厂里职工谋点猪肉福利,谁还能、谁还敢说他的要求过分了呢?!
不过,刚才杨部长说部里确实没有那么多猪肉指标,倒也并非推脱之词,他说的是实情。
年底了,全国各地肉食都供应紧张。
以轧钢厂做出的巨大贡献,就算给职工每人发现金奖金,也完全合理合法。
但在那个票证时代,过年能实实在在拎着几斤肉回家,可比揣着几张钞票更有面子,更能让家人高兴,年味儿也更足。
苏远也是想把这件关心职工福利的事情做得更漂亮、更实在。
他看到领导确实不像是在作伪,是真的有困难,便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杨部长,您的难处我理解。”
“但这大过年的,谁不想让职工们实实在在地拎点好东西回家,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个肥年呢?”
“这可关系到全厂上万职工和家属的年关心情和来年的干劲儿啊!”
他眼神炯炯地看着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