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鎏金博山炉
第八十六章鎏金博山炉
回到聚宝阁,王三和周奎早扒着门框盼了半天,见沈浩抱着俩宝贝进来,立马围上来。
“沈哥!拍着啥好东西了?”王三搓着手,眼睛往竹雕笔筒上瞅。
“先别问,烧热水去!”
沈浩把博山炉往桌上一放,“多烧点,要滚烫的。”
王三颠颠儿地去厨房,周奎赶紧找了块软布,蹲在旁边等着伺候。
热水端来,沈浩先用温水把博山炉冲了冲,再用软布蘸着热水一点点擦浮锈。
黑褐色的锈渣掉下来,露出底下青绿色的铜胎。
李老板凑过来看:“嘿,这铜色正!是老铜!”
擦到炉顶时,沈浩突然停住了,布子上沾着点金色的锈。
“这是……鎏金?”
他眼睛一亮,赶紧换了块干布轻轻擦,果然,山峦纹路的缝隙里,露出星星点点的金色。
“我的天!是鎏金博山炉!”
李老板激动得直拍大腿,“宋代鎏金铜器,可不多见啊!”
王三和周奎听得直咋舌,手里的布子都快攥烂了。
清理竹雕笔筒时更小心,沈浩用羊毛刷蘸着清水,顺着木纹轻轻刷。
刷到“松下问童子”的童子衣角时,发现有个极小的刻款,眯着眼瞅了半天:“这是……‘时鹏’?”
“时鹏?那不是嘉定派的大师吗?”
李老板凑过来,“我在李大海的书里见过这个名字,他的竹雕老值钱了!”
沈浩心里跟揣了个小太阳似的,原本以为捡了个漏,没想到是个大漏!
这两件宝贝,清理出来后最少翻几倍!
王三赶紧找了个玻璃罩,把笔筒罩起来:“得供着!这可是大师的活儿!”
周奎则把博山炉摆在**架C位,擦了又擦:“等鎏金全清理出来,指定金灿灿的,比那碧玉佩还惹眼!”
歇了两天,李灵儿带来个消息:“我爸说周末有个私人交易会,来的都是藏家,专门收冷门老物件,你们那两件正好能出手。”
“私人交易会?靠谱不?”李老板有点犯嘀咕,“别再遇着骗子。”
“放心,”李灵儿说道,“都是圈里人介绍才能进,我爸认识组织者,给咱报上名了,那儿的人懂行,给价实在,不像拍卖行抽成那么狠。”
周末一早,沈浩和李老板揣着两件宝贝,跟着李灵儿往交易会去。
地方在个老四合院里,进门得递请柬,院里摆着十几张八仙桌,桌前坐的都是穿着随意的老板,手里捏着放大镜,正凑头看东西。
有个白胡子老头拿着沈浩的竹雕笔筒瞅,手指头在刻款上摸来摸去。
“时鹏的东西,我这辈子只在博物馆见过一件,你这虽然有裂,但刀工是真的,童子的衣褶跟活的似的。”
沈浩没说话,等他估价。
老头放下笔筒:“我给八十万,你要是愿意,现在就能转账。”
李老板差点把手里的茶杯捏碎,这比预想的还多!
沈浩心里有数,笑着说道:“老爷子,这可是时鹏真迹,您再添点?”
老头哈哈笑道:“你这小伙子,看着实诚,还价倒挺狠,这样,八十五万,再送你个清代的玉印泥盒,算添头。”
沈浩点头应了,心里乐开了花。
那边李老板正跟个戴手串的老板聊博山炉。
那老板用小刻刀轻轻刮了点锈,对着光看:“鎏金层还挺厚,宋代的官造博山炉,就这品相,最少值五十万。”
“六十万,少一分不卖。”
李老板还价,“您看这鎏金,清理出来指定金灿灿的,摆您书房多气派。”
老板琢磨半天,拍板:“行!六十万就六十万,我就爱收这种带点残缺的老物件,有故事。”
不到俩小时,两件宝贝全出手了,加上那玉印泥盒,一共一百四十五万。
走出四合院,李老板的手还在抖。
“这……这就赚了一百多万?比咱开店半年挣得还多!”
“这叫捡漏捡着祖坟上了!”
沈浩笑得合不拢嘴,“回去给王三、周奎发奖金,每人先给一万!”
路过珠宝店,沈浩突然拐进去,给王红梅买了个金镯子,又给月月和圆圆各买了个长命锁。
“这钱得花在正经地方,”他说,“往后好好干,让家里人都跟着享福。”
回店的路上,李灵儿说道:“我爸说了,你们这眼力,以后可以多去拍卖会转转,指定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