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帝台明珠》

153.一碗米饭

学习观政圣旨抵达时,逯坚白正与几位同年小聚。

听闻所有新科进士皆需往“菁莪院”继续学习观政一年,满座皆惊。

“菁莪院?此乃何处?”

“按惯例,你我本该授职各部或外放州县,为何还要再学一年?”

“莫非……陛下另有深意?”

逯坚白心中亦是一动。

他想起琼林宴时,女帝说的话,隐约觉得这绝非寻常安排。

揣着满腹疑惑,逯坚白与五百同年来到了京郊的菁莪院。

但见此处屋舍连绵,俨然一座小型城镇,内有讲学堂、藏书阁、膳堂乃至校场,规制竟比国子监更为恢弘实用,更奇的是,院内不见半个仆役,所有杂务皆由进士们自行料理。

安顿下来后,便有内侍前来宣旨。

旨意言明,过去进士及第即直接为官,只通圣贤书而不谙实务,于国于民并无实益。自太初朝始,所有进士须经一年观政学习,期间将轮值六部诸司实习,陛下亦会亲自过问学业,每月策问。

旨在令其熟知国政民情,勿做空谈书生。

“尔等当为国而学,一年期满,方予实授。”

旨意中更言明,此一年内,每月皆发奉银,菁莪院内数百间房舍可供居住,一应起居,朝廷皆有安排。

有人私下抱怨,觉得多此一举,延误前程。

逯坚白却觉此法甚善,他回想起殿试时陛下务实的考问,心中了然,陛下要的,是能做实事的官,他坦然入住,心境平和。

次日,第一道策问题目便发至众人手中。

并非经义文章,而是一封某地知县的奏报抄件,该县言称辖内受灾,又因陛下登基恩旨免税,导致府库钱粮不足,恳请朝廷拨款赈济。

陛下朱笔御题附于其后:“此事当如何处置?尔等如何看待此奏?”

一时间,菁莪院内议论纷纷。

有人主张立即拨款,救民如水火;有人质疑知县所言虚实,认为朝廷不可轻信;亦有人引经据典,论述赈灾之要义。

逯坚白对着那份奏报,沉思良久。

他想起自己寒窗苦读时,也曾听闻地方官吏遇事推诿、只知向上伸手的积弊。

直至深夜,他方在灯下提笔,写下自己的见解:

“臣以为,此知县乃是庸官,只知恪守教条,不知变通。奏折自州县至朝廷,再下旨拨付,往来最少一月,灾民何以等待?”

“若臣为知县,必于平日便咨询乡里老农,预知天时。若预见灾情,当早做筹措。即便州县无钱,亦可晓谕本地富户,言明利害,劝募钱粮,再不然,亦可向邻近未受灾之州府协商借贷,总好过坐等朝廷旨意,令百姓苦熬……”

奏折呈上,数日后发还。

宁令仪的朱批赫然在目,仅一字:“可。”

随即,又有新的追问紧随其后:“若此法推行,各州县效仿,而亲民官三年一任,任期届满即走,致使县府债台高筑,后续如何偿还?此责该由谁负?”

逯坚白执笔的手顿住了。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过于理想,果然,冒进便会带来新的问题。

他苦思数日,再次提笔:“臣思之,或可于官员离任交接时,严格核查任内所负债务。若债务超出常例,或偿还无着,则不予升迁,甚或追究其责,以儆效尤。”

这一次,批复来得慢了些。

几日后,折子再次发回。

宁令仪的批语更长了些,字迹沉静:“卿今日能作此想,是因身在京城,若有朝一日,卿亲为地方官,面对嗷嗷待哺之灾民,与捉襟见肘之府库,心境恐与今日全然不同。朝廷欲集权以防地方尾大不掉,州县欲灵活以解燃眉之急,此乃千古难题。”

“为官行政,非纸上谈兵,其中千难万难,望卿勿忘今日之初心。”

逯坚白于深夜灯下,反复诵读这几行朱批,只觉得字字千钧,一片真意与期许蕴含其中,令他心潮澎湃,又深感责任重大。

倏忽间,秋去秋又来。

一年光景,逯坚白已在菁莪院住得惯了。

他先后在户部观政,了解了钱粮赋税之流转;又去工部学习,深知水利农事乃国之根本,他愈发明白陛下设立此院的深意。

结业前夕,他郑重上折,请求外放,做一任亲民官,真正去体会陛下所说的“千难万难”。

赴任的圣旨终于下达,授他为某地知县。

临行前,他正于居所收拾行装。

一名太监悄然至,手捧一紫檀食盒。

“逯大人,陛下知您今日赴任,特赐食盒,为您饯行。”

逯坚白恭敬接过,打开盒盖,不由愣住,盒中并无珍馐美馔,只有一碗热气微腾的白米饭。

那太监低声道:“此米乃陛下于宫苑闲暇时,亲手所种,亲自收割脱粒。陛下言道,她得此一碗饭,尚需费此辛苦,天下百姓得此一碗饭,其艰难更胜陛下百倍,望大人勿忘百姓之艰。”

天下百姓得此一碗饭,其艰难更胜陛下百倍......

刹那间,逯坚白百感交集。

陛下何至于此,陛下明明,明明....

逯坚白伏地痛哭,捧起那碗犹带温热的米饭,和着泪水,一口一口咽下。

一碗米饭,千金之重,君王之期许,百姓之疾苦,“民为邦本”四字,此生不敢或忘。

*

逯坚白怀着一腔=的热血抵达任所,方知“知县”二字重若千钧。

这个地处偏远的县城,竟然也有十成十的官场积弊。

县丞是个笑面虎,表面恭顺,却将关键账目捂得严实;主簿则是个老油条,遇事便推说旧例如此;三班衙役更是懒散成性,若非上面催得紧,连日常巡街都敷衍了事。

他这个知县,做的实在艰难。

收税征粮时节,小吏们表面应承,背后却与地方大户勾连,将负担转嫁于小民;推行教化,百姓们或因贫困无暇他顾,或因积习难改,对他口中的圣人之言懵懂不解;调解纠纷,更是各执一词,他日日忙碌至深夜,案牍劳形,却总觉得力不从心。

某一日,他忆起在工部观政时所学,又翻查了农书,自认找到了改良本地一种作物播种的法子。

他兴致勃勃,亲自下乡,召集村民,细细讲解新法之妙处。

村里老农蹲在田埂上,半晌才闷声道:“老爷,您说的理儿是对的。可咱们祖祖辈辈都这么种,改了万一不成,这一年全家老小喝西北风去?”

任凭逯坚白如何劝说,甚至许下承诺,回应他的多是沉默最终,只有几户人家勉强答应试种一小块地。

秋收时节至,天公不作美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