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第92章 诗试融千古,妙笔绽奇芳


九天七夜的号舍煎熬,已至最后关头。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是墨臭与汗酸,
更添了几分绝望的馁气与濒临崩溃的焦躁。
多数考生早已形销骨立,
眼神涣散,有人对着试卷发呆,
有人徒劳地舔着干裂的嘴唇,
更有人伏在案上,肩膀微微抽动,
不知是睡是哭。
苏惟瑾亦感疲惫如潮水般阵阵袭来,
超频大脑虽能维持高效运转,
但对身体的消耗却是实打实的。
他强打精神,用湿布巾擦了把脸,
清凉感暂驱倦意。
最后一场,诗赋,虽是末节,
却往往是决定名次高低的关键,
尤其在才子云集的南闱,
一手好诗赋足以让考官印象深刻。
最后一场试卷发下,诗题揭开:
“赋得‘江清月近人’,得‘人’字五言八韵。”
试帖诗!题目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限韵,限字,严格遵循格律。
这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最考验诗人的基本功和灵性。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哀叹和抽气声。
此题看似寻常,欲要出彩却极难。
“江清月近人”意境幽静孤远,
极易写得空泛或落入前人窠臼,
难以展现才情。
限韵“人”字,
更是增加了难度。
苏惟瑾闭目凝神。
超频大脑瞬间启动,
数据库中无数关于“江”、“月”、“人”的诗词意象、
名句、修辞手法如同浩瀚星海被点亮、检索、比对。
直接抄?
绝不可行。
且不说道德风险,
单是时代风格差异便极易露馅。
但他的优势在于,
拥有整个中华诗词史的精华作为养料,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进行最完美的融合与再创造!
他决定不追求李白的狂放,
不模仿杜甫的沉郁,而是取其精华,
营造一种空灵超逸又蕴含深情的意境。
王维的禅意画境、李商隐的朦胧瑰丽、
甚至清代纳兰性德的清婉深情,
皆可化为己用。
构思片刻,他眼中光华内蕴,提笔蘸墨,手腕沉稳落下。
首联破题:“素魄临江静,澄波映月真。”
以“素魄”代月,“澄波”代江,
用词清雅,直接勾勒出江月交辉、
天地澄澈的静谧画面,
紧扣题面,平稳起势。
颔联承续:“光摇金破碎,影动玉嶙峋。”
巧妙运用“金破碎”形容月光在微波上的闪烁。
“玉嶙峋”描绘月影随水波晃动的棱角感,
化静为动,文辞瑰丽,极具视觉冲击力,显露出不凡的炼字功力。
颈联转入抒情,乃全诗点睛之笔:
“共此**境,悠然物外人。”
“**”喻指皎洁明月与清澈江水共同营造的纯净世界,
而“物外人”则巧妙点出“人”字韵脚,
更将意境拔高,超脱尘世纷扰,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此联隐隐化用了王维“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禅意,
又带有一丝李白“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的飘逸。
腹联进一步深化:
“沙明栖鹭稳,岸阔系舟频。”
视线由远及近,由虚入实,
描绘江边沙明鹭宿、
岸阔舟系的细节,
以动衬静,更显夜之宁谧,
生活气息悄然融入,
却不破坏整体空灵之境。
尾联收束:“莫叹知音少,清辉自可亲。”
呼应孟浩然原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孤寂感,
却反其意而用之:
不必叹息知音难觅,
此夜清辉遍洒,明月可亲,
自然便是最大的知己。
情感由淡淡的孤寂转为豁达与自适,
境界全出,且再次紧扣“人”字韵脚,
浑然天成。
全诗五言八韵,四十字,字字合律,
对仗工整,起承转合流畅自然。
意境上,既保留了原诗的清幽,
又注入了更为超脱旷达的情怀;
辞藻上,清丽而不浮艳,
精工而不雕琢;
格律上,无懈可击。
更难得的是,诗中融汇了多个时代的诗词美学精髓,
却不着痕迹,宛若天成,
完全符合明代中期复古拟唐的诗风要求,甚至犹有过之。
写完,苏惟瑾自己默诵一遍,
只觉齿颊留香,意境悠远。
虽非直接抄录,但其融合创新之功,
放在这个时代,堪称惊艳。
他小心吹干墨迹,将诗稿誊抄于正卷之上。<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