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热闹的县城
母女俩指着房间里的不同角落,商量着怎么布置这里。
打算在进门的位置放一个鞋架,不用太大,毕竟她们俩人也没几双鞋子。
进门的左手边是厨房,厨房挺小,不过好在有一个窗户,窗户外面是走廊,以后做饭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油烟在家里散不出去。
厨房里房东用水泥板砌起来的两层橱柜,还有砌了一个水池,整体而言还是很方便,等要开火了,就去买一个煤炉,老家的柴火灶是不能用了,毕竟这里没有她家的柴林。
王瑶想着,以后妈妈就在这里给她做各种好吃的,哦对,这里也会是妈妈事业开启的地方。
厨房旁边就是卫生间,里面也有一个水池,以后刷牙再也不用蹲在院子里了。
再往里面走,就是一个客厅,客厅算是最大的一个房间了,刘向梅说想要去淘换一个钢丝床,以后她在客厅支床睡,如果她以后要出去卖早餐,就不怕打扰到王瑶睡觉,哪怕王瑶拒绝,她还是坚定这样做。
走过客厅,就是卧室,卧室里面有一个大窗户,推开窗户,外面就是定远路,可以直接看到县一中的宿舍楼。
王瑶打算去买一张书桌放在窗户前,毕竟是高中生了,回家也还是要学习的。
计划完毕,俩人就锁好门走了,虽然现在两人租好了房子,但是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没有,所以还不能马上搬进来,今天晚上还是要继续住在宾馆里。
再次回到学府路上,行人多了起来,有老人摇着蒲扇朝东边走,王瑶记得,那边有一个体育场。
也有中年人带着孩子朝着县一中隔壁走,对了,县一中隔壁是一个衣服批发城,门口大喇叭里放着大甩卖的广告,“全场甩卖,全场甩卖,衣服统统五元起卖”,“经济实惠,错过后悔,清仓处理,便宜在这里”……
看到越来越多人走进去,王瑶却没心思去看衣服,她现在饿得心慌,只想吃饭。
有了中午的教训,母女俩找了一个凉皮店,一人一碗凉皮,一瓶汽水。
洲县的凉皮偏软,里面放的是黄豆芽,辣椒油也只是香,没有什么辣味。
凉皮的柔韧和黄豆芽的脆爽交杂,再加上焦麻的辣椒油,最后再来上一口汽水,王瑶吃的非常满足。
刘向梅却一边细细品味凉皮的味道,一边若有所思的样子。
等俩人走出凉皮店,刘向梅才开口把刚才想的事情说出来。
“你还会做凉皮?”
“会啊,我以前还给你和你爸做过,你忘了?”
王瑶仔细回忆了一下,无奈隔了上辈子几十年的时光,很多东西她已经记不清了。
她只能含糊着说:“啊,记得记得,刚没想起来,那等咱们把家里安顿好了,你再做一次试试,咱们算一下成本,看看卖这个利润能有多少。”
刘向梅点头,“行,那咱们现在去批发城看看”,说着将王瑶上下打量了一眼,“给你换身行头,马上要上高中了,得体体面面的。”
王瑶低头看了看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她哪不体面了,虽然衣摆处破了个小洞,但是在这年头不是很正常的嘛!
虽然被妈妈嫌弃了,有点不情愿,但是王瑶买衣服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
短袖五块钱一件,八块钱两件,裤子十块钱一条,二十五三条,对于经历过二十一世纪物价的王瑶来说,这价格跟白捡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母女俩也没有疯狂消费,一人买了两件短袖,又凑单买了三条裤子,就回了宾馆。
刘向梅现在宾馆房间的窗口朝外看,外面的路灯已经亮起,显得灯火通明,学府路上还有挺多人。
有个小孩拿着冰棍,旁边好几个小孩看着流口水。
有些女孩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跳皮筋,念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的口诀。
有的店里没客人,老板就搬了凳子坐在外面,一边用蒲扇打蚊子,一边跟人说话。
这样的热闹,对于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刘向梅来说是陌生的,她习惯了天黑家外面就是漆黑一片,大人小孩就要回家睡觉。
现在看到外面的热闹,她嘴里啧啧感叹,“还是城里好啊,比村里热闹多了!”
…
第二天一早,王瑶又再次在刘向梅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从床上爬起来。
睁眼一看,外面天还是蒙蒙亮,但是在刘向梅同志的嘴里已经是“太阳晒屁-股了”。
王瑶无语,王瑶不敢说,只能尽快跟上妈妈的节奏。
今天她们要回老家,把能用的上东西拿到县城来。
办理退房之后,她们先回到出租房里,把昨天带出来换洗衣服之类的东西放下,就朝着汽车站出发。
俩人正在汽车站前的小摊上买馒头当早餐时,就听到有人喊,“向梅,瑶瑶……”
王瑶转头看过去,就见到是二姨正朝她们走过来,一脸焦急,脸色很差。
刘向秋一走近就噼里啪啦一顿说:“你们娘俩儿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