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技术,榨油榨出金疙瘩
黄土梁的打谷场上,一台崭新的的机器,被安放在最中央。
这台由省农业厅调拨来的“科学榨油机”,靠着一台轰隆作响的柴油机带动。
在黄土梁村民眼里,这玩意儿比县里那台唯一的拖拉机还金贵。
钱卫东带着几个村里最壮实的后生,手里拿着干净的红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机身。
“都给老子仔细点!这可是姜神医给咱们请来的宝贝疙瘩!谁要是蹭掉一块漆,我扒了他的皮!”
钱卫东压着嗓子,对几个手下低吼。
几个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后生连连点头。
不远处,姜芷靠在一堆半干的草垛上,看着他们忙活,嘴角噙着一抹淡笑。
省里派来的技术员小张一路小跑过来,恭恭敬敬地汇报:“姜顾问,机器调试好了,随时可以开工。”
他现在看姜芷,眼神里全是叹服。
昨天那手“酸枣去腥”,简直颠覆了他一个农科院毕业生的认知。
在姜顾问面前,他感觉自己才像个刚扫盲的文盲。
“不急。”姜芷摆摆手,“让大家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开山。”
话音刚落,村里的妇女们就抬着几个大木桶过来了。
今天的午饭,是黄土梁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丰盛。
大铁锅里炖着喷香的土豆烧肉,肉块虽不多,但那股霸道的香味混着白面馒头的热气,馋得所有孩子死死扒着大人的裤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
“开饭喽!”
钱卫东扯着嗓子一喊。
村民们瞬间围拢过来,没有一个人哄抢。
他们自觉地排着队,让老人和孩子在最前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
姜芷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泛起一丝波澜。
贫穷,磨灭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人心里那点对明天的盼头。
而希望是能让这片贫瘠黄土开出花来的唯一良药。
“姜神医,您先吃!”
钱卫东亲自盛了一大碗肉最多的,双手端到姜芷面前。
“我不饿,你们吃吧。”姜芷摇摇头。
“那怎么行!”钱卫东把碗硬塞到她手里,态度执拗,“您是我们黄土梁的大恩人,您不动筷子,我们谁敢下嘴!”
姜芷无奈,只好接过。
她一动筷子,整个打谷场才终于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稀里呼噜”声。
吃饱喝足,柴油机的轰鸣声,第一次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坡上空炸响!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加油!加油!”
“出油了!出油了!”
第一股比之前清亮数倍、金黄剔透的沙棘油,从机器的出油口汩汩流出,整个打谷念场瞬间沸腾!
村民们欢呼着,蹦跳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捂着脸,涌出了泪来。
钱卫东拿着一个崭新的大铁盆,小心翼翼地接着油。
姜巧巧第一个上前,她没有尝,而是先凑近了,闭上眼,用她的鼻子深深一嗅。
“姐!”她猛地睁开眼,满脸都是惊喜,“成了!土腥味儿一点都没有了!全是果子最纯粹的清香,还带着一股压榨后才有的焦糖甜!”
姜芷点点头,这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当天下午,第一批用新技术榨出的三百斤沙棘油,就被王干事派来的卡车直接拉走,火速送往省供销社。
三天后,还是那辆解放卡车,在扬起的漫天黄尘中,再次轰隆隆地开进了黄土梁。
车还没停稳,钱卫东就带着全村人围了上去。
开车的王干事跳下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手里没拿电报,而是从副驾驶上,吃力地抱下来一个沉甸甸的木头箱子!
“钱支书!发了!你们黄土梁,这次真的发了!”
他将箱子“哐当”一声放在地上,在所有人面前打开。
箱盖掀开的瞬间,一沓沓崭新的,用牛皮筋捆着的“大团结”,整整齐齐地码在里面,差点晃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这……这是……”钱卫东的声音都在抖。
“这批油,因为品质极佳,口感绝伦,被省供销社直接定为‘**品’!价格,不是换白面!”
王干事伸出两根手指,声音拔高:
“两块!一斤油,两块钱!”
“三百斤油,整整六百块!一分不少,全在这儿!”
两块钱一斤!
六百块!
村民们脑子全懵了。
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老天爷开眼了啊!”
“姜神医是活菩萨下凡!”
“能天天吃肉了!能盖新房了!”
钱卫东捧着一沓钱,手抖得不成样子,他转身就要对村民们宣布:“乡亲们,这钱,咱们今天就分……”
“钱卫东。”
一个清冷的声音打断了他。
姜芷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神情平静地看着狂喜的人群,然后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高兴完了,该谈正事了。”
“神医您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