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帝台明珠》

115.前路

靖和三年的风,吹过日益辽阔的疆土,卷起的已不仅仅是漠北的黄沙,更带着西疆草原的复杂气息。

两年多来,宁令仪与拓跋弘这对盟友兼对手,如同两台精密而冷酷的战争机器,率领着各自的虎狼之师,在西羌广袤的土地上时而分进合击,时而各自扫荡,将西羌的生存空间挤压得支离破碎。

他们的战旗所指,城池易主,部落臣服,两国的版图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张。

期间,两人也曾因战局需要,数次于前线汇合,共商进兵方略。

每一次相见,宁令仪都能感觉到拓跋弘身上的变化。

他的目光愈发深邃锐利,顾盼之间,草原雄主的威严日盛,麾下铁骑也愈发精悍骄狂。

他们之间,除了必要的军务交涉,话并不多,偶尔目光相触,能看到彼此眼中清晰的欣赏与忌惮,以及心照不宣的算计,只待西羌这头猎物倒下,他们之间那脆弱的盟约便会瞬间破裂,下一场更为残酷的博弈将即刻开始。

这日,拓跋弘刚巡视完新归附的一片草场,回到金帐,便收到了宁令仪遣快马送来的信函。

他拆开火漆,展开信笺。

宁令仪的字迹一如既往的清峻有力,开篇照例是简洁的军务通报与下一步行动的提议,条理清晰,果决干脆。

然而,信至末尾,笔锋却陡然一转,问出了一个让拓跋弘颇为意外的问题。

“另,天下纷扰久矣,生民涂炭。你我虽立场殊异,然皆执掌一方权柄,肩负万民生息。敢问大汗,于治国安邦抚育万民之道,可有高见?若欲江山永固,天下长安,当以何为本?”

拓跋弘握着信纸,怔忡了片刻。

宁令仪……竟会与他探讨治国之道?

这不像她一贯的风格。

战争尚未结束,她突然抛出这个问题,是试探?是迷惑?还是说,在她内心深处,已然开始思索战后更为遥远的未来,甚至包含了将他北朔也纳入考量的某种可能?

他沉吟良久。

这并非他惯常思考的问题。

草原的法则简单而残酷,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忠诚源于畏惧,秩序建立在绝对的实力碾压之上,所谓的仁政、怀柔,在广袤的草原和桀骜的部落民心中,远不如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和丰厚的战利品来得实在。

他走到案前,提起笔。

既然她问,他便答,用他最真实的想法。

他的回信,字迹狂放不羁,一如北朔铁骑的冲锋,带着扑面而来的强悍:“公主钧鉴:治天下如驭烈马,唯力与威耳。力不足,则纲纪废弛,众叛亲离;威不立,则宵小辈出,祸乱丛生。”

“草原千年,部落更迭,唯有强者永恒。予取予夺,生杀随心,此乃天授之权,亦为秩序之本。妇人之仁,徒贻后患。牺牲与死亡,乃换取强盛必经之途,无可避免。弱者之泪,不足润沙砾;败者之血,方浇灌霸权之根。”

写至此处,他笔锋稍顿。

眼前仿佛闪过宁令仪那双沉静却坚韧的眼眸。

她治理南朝,似乎走的并非完全是这条路,她重民生,收民心,虽也用铁血手段,但内里似乎有所不同。

她的做法,并无不对。

他略一思索,终究还是在最后添上几句,笔触难得地放缓了些许:

“然,南朝非北朔,汉民非部落。或可辅以怀柔之策,示以恩义,收揽人心,然其根基,仍在不可动摇之强权。权柄,不容半分僭越;挑战,需以雷霆碾碎。此乃拓跋弘一贯之道,亦信此为世间至理。”

他放下笔,看着墨迹未干的回信,目光幽深。

宁令仪能从中读出什么,是她的事了。

*

宁令仪收到拓跋弘的回信时,正在审视一幅新绘制的巨幅舆图。

上面原本标示西羌的大片区域,如今已大半涂上了南朝与北朔的色块,两国疆域前所未有的庞大。

她展开拓跋弘的信,那赤裸裸的强者宣言,并未出乎她的意料,这很符合拓跋弘的性子,也是草原上一贯的生存法则。

然而,当她读到末尾那几句略显委婉的补充时,唇角不由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

这头雄狮,竟也试着收敛了一下爪牙,给她提了个怀柔的建议,虽然前提仍是“不可动摇之强权”。

可她的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如果……如果有一天,这舆图上的两种颜色不再是对峙,而是需要融合为一体呢?如果南朝与北朔,不再仅仅是盟友或对手,而是需要共同生活在一片青天之下的大地子民呢?

到那时,难道只能依照拓跋弘的信条,或者历史上屡屡上演的剧本,通过一方对另一方彻底的征服、清洗、屠戮殆尽,才能换来短暂的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平静吗?

强权或许能压服一时,但仇恨的种子埋下,终有爆发之日。

北朔与南朝,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两种生活方式,其间的鸿沟,绝非简单的武力所能弥合。

她深知,这个问题,拓跋弘给不了她答案,他的世界,是马背和刀剑构筑的,非黑即白,强者通吃。

她需要听听来自根植于这片土地深处的智慧。

她再次提笔,写下两封信。

一封送往京城首相王敬之处,一封送往深宫母亲玉太妃手中。

信中,她隐去了拓跋弘的回信内容,只以探讨未来政略为由,提出了同样的核心问题:若欲使迥异之族裔、文化融为一体,共处一国,长治久安,除却强力清剿与压制,尚有他途否?

*

京城的回信很快相继抵达前线。

首先展开的是王敬之的信。

老首辅的字迹依旧沉稳工整,透着历经沧桑后的冷静与透彻,甚至有些冷酷。

“陛下垂询,老臣谨奏:自古华夷之辨,泾渭分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盛时或可羁縻,一旦势微,必生祸乱。五胡乱华之殷鉴未远。”

“陛下若欲以汉室为尊,混一寰宇,则强力清除、同化、分化,乃最直接亦最有效之法。移民实边,改易风俗,焚其经典,断其传承,使其渐忘根本,方能为陛下永绝后患。怀柔安抚,不过权宜之计,绝非根本之策。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