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你可知,朕若应允,意味着什么?
大昭册封齐王、温慕春即将就藩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大齐朝野。与此同时,裴明熙将在权力交接后返回大昭的决定,也在核心重臣中悄然传开。
七年时光,这位年少的女君以其过人的智慧、坚韧的意志和仁厚的胸怀,早已赢得了举国上下的衷心爱戴。得知她要离开,许多人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怅惘。然而,大家也都明白,这对于大齐的长远稳定和裴明熙本人而言,或许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正式诏书下达前的这段时日,裴明熙显得异常忙碌。她并未因即将卸任而有所懈怠,反而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频繁召见臣工,细致地安排着各项事宜。
这一日,她在议事殿召集了所有留任的核心朝臣。殿内气氛庄重,文武分列左右。
裴明熙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她缓缓开口,声音清越而沉稳:“诸位爱卿,七年相伴,同心戮力,方有今日大齐之气象。朕心甚慰,亦深感激。”她顿了顿,继续道,“大昭册封在即,齐王乃朕之舅父,忠勇睿智,众望所归。朕归大昭后,望诸位能如辅佐朕一般,尽心竭力,辅佐齐王,共守此片海疆,共创大齐盛世。”
她开始逐一安排,语气条理清晰,思虑周详:“丞相,司农,”她看向自己亲自培养起来的褚亮和柴庆和,缓缓说道:“大齐之内政、农事、商贸,乃立国之基,往后仍需倚仗二位,总揽全局,稳步推进。”
褚亮与柴庆和出列,躬身应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其余各部官员,职责不变,各司其职。”裴明熙的目光扫过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长官,“望尔等恪尽职守,精诚合作。”
众臣齐声应诺:“臣等遵旨!”
安排好这一切,裴明熙在算日子,很快舅父就会到了。
数日后,大昭的正式国书与皇帝的密旨一同抵达大齐。
朝堂之上,裴明熙环顾所有在场的朝臣,最终目光落到了温慕春的身上:“大齐从此以后只有齐王,再无齐皇。把这里的额一切交给齐王,朕唯盼齐王能让大齐所有子民永享太平。”
温慕春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沉稳而坚定:“臣,温慕春,领旨谢恩!必当恪尽职守,镇守海疆,不负陛下与万民所托!”
裴明熙亲自步下御阶,将他扶起:“舅父请起。大齐交予舅父,朕心甚安。”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武将行列为首的两人身上——新任齐王温慕春,以及水师统帅汪亦安。
“齐王,”她语气郑重,“大齐之军权,海疆之安危,尽托于您之手。龙霆舰队乃国之重器,后续建造与训练,万不可松懈。”
温慕春身着亲王常服,英武之气更添几分尊贵,他肃然行礼:“陛下放心,臣必夙夜匪懈,巩固海防,使我大齐永无东顾之忧!”
裴明熙微微颔首,最终看向汪亦安。这五年来,他从一个青涩的年轻将领,成长为足以独当一面的水师统帅,龙霆舰队在他的实际指挥下日趋成熟,他的能力和忠诚,有目共睹。
“汪将军,”裴明熙的声音柔和了些许,“舰队日常操练、护航巡防、新兵选拔,诸多重担,还需你多多费心,辅佐齐王。”
汪亦安抬起头,目光与裴明熙相接。那目光深处,翻涌着极为复杂的情感,有忠诚,有不舍,更有一种压抑了许久、几乎要破茧而出的炽热。他喉结微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臣,汪亦安,谨遵陛下谕令!必以血肉之躯,护舰队周全,卫海疆安宁!”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坚定。
朝会散去,众臣各怀心思,陆续退出议事殿。汪亦安走在最后,脚步略显沉重。他知道,如果再不说,或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那深埋心底五年的情愫,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再也无法压抑。
裴明熙退朝后,并未直接回寝宫,而是信步来到了御花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她五年的记忆。春日暖阳透过扶疏的花木,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她站在一株开得正盛的海棠树下,微微仰头,看着那繁花似锦,思绪却已飘向了远方的大昭。母后的信,父皇的沉默,无染的成长……归期越近,那份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便越发浓烈。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刻意放重的脚步声。
裴明熙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开口:“汪将军,还有事?”
汪亦安在她身后三步远处停下,望着那道立于花树下、仿佛随时会羽化登仙般的背影,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他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艰难地开口:“陛下……臣,有事禀奏。”
裴明熙缓缓转过身,清澈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一丝询问:“何事?”
阳光透过花枝,在她精致的脸庞上投下细碎的光晕,美得令人窒息。汪亦安只觉得喉咙发紧,准备好的话语在舌尖翻滚,却难以吐出。他再次深吸一口气,猛地单膝跪地,这个动作并非君臣之礼,更像是一个骑士向他的公主献上最虔诚的敬意。
“陛下!”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