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她必须得死
胡夫人觉着奇怪,这位戴小娘子的郎君乃京都人,她也已随夫入了京籍,先前在衙堂审问时为何不说?
另外,最最奇怪的一点,当时出了那样的**,她家男人怎的不出面?叫她一小妇人独立衙堂?
这么一看,处处都说不过去,遂追问起来。
“我家老爷事务繁重,不想因着一点小事烦他。”戴缨说道。
及至此刻,先前被忽略的一词,兀地**夫人捕捉,老爷?
当下暗忖,这位女东家的年纪看起来不大,却称她家郎君为老爷?转念一想,了然了,许是那男人年岁很大。
再看那这位戴小娘子,觉着可惜,容貌好,还是个能掌事的,料想那男人在京都有些小钱财,又或是哪个府衙的胥吏,有些小权。
胡夫人笑道:“小娘子就是太替人着想了,你家老爷能有多忙?比我家那位还忙不成?”
戴缨笑了笑,没有接话。
两人已从后山下到寺庙后院,这时,一个丫头急走到戴缨跟前,说道:“姨娘,老夫人那边差不多了。”
戴缨点了点头,转身又同胡夫人说了两句,辞了去。
那胡夫人望着戴缨的背影看了会儿,正巧家下人来说,大人正着人寻她,于是往另一边去了。
胡夫人见了胡渊,问道:“老爷见过陆相了?”
“自是见了,相公最近事务繁重,不仅要料理本职事务,还要操心往罗扶的接引事宜。”胡渊拈髯,又道,“倒是问了我一些话。”
“问得什么?”
“他问先前城中那批外商后来怎么处理的,又大概问了此事的经过。”胡渊说道。
胡夫人又问:“那老爷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自是照实了说。”胡渊说道,“顺带把那小丫头略略提了提,此事她功不可没。”
说着到这里,胡渊“嘶”了一声,“倒也奇了,先前陆相公还缄默不语,好似说起这劣质丝货一事,他尤为感兴趣,连带着问了许多那女东家的事。”
胡夫人笑道:“这也不奇怪,乍一听是位女子挺身举告,便随口多问了几句。”
“不,不。”胡渊摆了摆手,“陆相公问得不止这,他还问事后有无对那女东家奖赏,说那女子牵头不易,不该冷了商民的心。”
胡夫人想了想,也觉着这话有些怪,却又说不出哪里怪,终于得出一个结论。
“陆相这是体察民情。”
说到这里,胡夫人轻笑出声:“也是巧,老爷猜我在寺庙后院遇到谁?”
“谁?”
“正是那位华四锦的女东家。”胡夫人说道,“且妾身还探得原来她已嫁到京都,她家男人就是京都人士。”
胡渊并不在意,道了一句:“应是在渠昌府衙办的手续,我这边一点不知。”
胡夫人本欲多说几句,见自家老爷好似不感兴趣,便没再多言。
两人又坐了一会儿,起身往寺庙外走去,打算回城。
刚走出禅房没几步,就见一排马车停于庙门前,胡渊立刻住脚不再往前,带着家人避让到树荫下。
胡夫人拿问询的眼神看向他,胡渊用下巴指了指,说道:“是陆相的车驾,咱们得避让。”
胡夫人一听,好奇地往那边看去,先是扫了一眼,突然目光回缩,定在一处,再瞪大,嘴巴微张,生怕自己看错,凝着眉,把脖子往前探。
“怎么了?”胡渊见自家夫人面色不对,关心道。
“哎哟,老爷,莫不是妾身花了眼。”胡夫人眼睛仍盯着那一队车马,拿手招呼她家男人,“你看看,那人可是华四锦的女东家?”
胡渊听后,顺着胡夫人的目光看去,为让自己看得更清,把眼眯了又眯,待看清后,不信,又揉了揉眼。
阔大的马车前,一女子踏着踩凳,正欲进到马车里,只见她一手捉裙,一手扶着旁边之人,许是踩到了什么,绊了一下,身子往前倾去,原本在她身后的那人眼疾手快地将她的身体稳住。
那人一手揭帘,一手虚护着她入到马车里,待她进到车内,那人才跟着上了马车。
等一队人马驶离,胡家夫妇仍有些回不过神。
那女子皮肤雪白,在一众人中十分打眼,不是那位女东家,却又是谁!而环护在她身侧的那人,正是胡渊才拜见过的陆相。
胡夫人讷讷道:“那女东家说她家老爷事务繁重,不便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