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狄将军!”
扶苏立刻张开双臂,大声呼喊道。
虽然扶苏从旗帜的颜色认出了狄青那边军队的身份,但是他没忘记,自己这边的身份还没有暴露呢。万一被当成是辽国的流寇,可就糟了。
扶苏不仅自己喊,还让士兵们一起喊起来。叫声惊动了附近林中的鸟兽。一时间野兽遁逃、群鸟惊飞,好不热闹。
狄青那边也远远注意到林中的动静,还有若有若无的呼喊声。一开始,所有人都如扶苏所料一般顺势警惕,耳朵高高地竖起,结果听着听着动静,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呢?
那些“辽军”说的不是叽里咕噜的鸟语,而是他们大宋的官话?高低起伏的成年男子的呼喊当中还有一道格外清越、嘹亮的童声?
狄青的脸色变得怪异。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个本该在西夏的人。但怎么可能呢?狄青下意识就要否定。
但一想到此人拗过了官家孤身直奔云州的履历,又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狄青抬起手来:“走吧。是敌是友,上前去看个究竟。”
他身后的士兵,喊得格外起劲。
“是!”
其实他们都猜得**不离十。突然冒出的这支军队可能是大宋人。在背井离乡数月、即将遭遇硬仗之前,遇到友军是什么感觉?不亚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就连狄青自己也没发现,他原本咬紧的牙关微微松开,嘴唇往上微翘一点。
当他真的见到了脑中想的那个人后,原先的弧度立刻彻底上扬。
“太子殿下!您也来燕山了。”
“将军不也一样?”
扶苏由衷觉得,现在播放个什么慷慨激昂的BGM才配得上他的心情。明明燕山就矗立在那儿,高度和险峻一点儿也没变,但他这一仗能赢的信心平白多了不少。
两军迅速整合到一处。
他们在被抽调成军之前,同属于禁军。一眼扫过去甚至有几个熟人的。合流时一点都不尴尬,甚至颇为亲切。到处都是小声交谈声,最终汇成了低低的喧哗。
扶苏和狄青看到这一幕,都没拿军纪打扰。让士兵们沉浸在重逢的喜悦里。
扶苏甚至提议道:“要不然,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整一番?”
狄青:“可。”
两方的首领同时下达了命令,扶苏静静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无论是传令
的速度、安营扎寨的利落程度、还是防备警戒的动作狄青那边士兵的水平都比自己这边高一档。
既然如此……
“狄将军不然总司令你来当吧?”
扶苏很爽快地说道。
狄青倏然一惊眉毛高高地挑起。其实他刚才也在考虑这件事。从打仗的角度上他当然对自己有十足的自信。但是太子殿下的能力并不差只和他相差仿佛。
而且他麾下的军队爽吃了一个月从西夏运来的青白盐。**的毕竟嘴短啊……
结果太子殿下这么快就开口让贤狄青根本没有想到。就算从身份上的高下来说总统帅也该是殿下而不是他啊。
但狄青乃是民间出身的武人不喜欢弯弯绕的官腔机锋。既然殿下愿意让他也乐意接就干脆地一口答应下来。
扶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狄青的性格为人时常让他想起另一人。第一世和他一同驻扎于上州、对他照顾良多的蒙恬将军。那时候他作为长公子兼监军也在军中担任二把手的位置不时提出建议。
这些建议有的被蒙将军采纳有的没有。每一次被拒绝都让扶苏学习更多渐渐也能勉强称上一句“谙熟战事”。不如说二把手才是扶苏最舒适的位置。
但今时不同往日。从前他们要防着匈奴南下骚扰今日却要主动跨过山的另一端。不得不说是个挑战就算手中有**这个大杀器也一样。
“狄将军有什么计划么?”
当晚扶苏问道。
千万人点起的数百丛篝火把营寨附近照得亮堂如白昼。原本在这一带丛林中活动的野兽见了都得绕道走又不甘心地徘徊在营地周围
说的域名caixs◐com●(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发出嚎叫声音只可惜无人在意。
篝火映得狄青脸上的刺青愈发明显配合他提起辽军时的凶煞气愈发吓人了。若不是扶苏早和狄青相熟说不定就会被他吓一跳。
但他说的话却与神情正相反:“盘踞燕山北望七州而不攻。”
扶苏的眼神倏然一亮:“然后逼辽国和我们进行谈判?”
狄青颔首:“正是。”
扶苏闭上眼看似在沉思斟酌实际上是把脑子里的历史知识搜刮了一遍。他睁开眼时目光灼灼:“狄将军说得不错毕竟这一代辽国国主耶律宗真并非庸主。”
并非庸主一意味着他能力不俗真刀**在高原上和骑兵作战对宋军未
必有利。二意味着他会审时度势比起一把□□会更理性地选择割肉徐徐以图来日的转机。
但耶律宗真的儿子历史上却是个大昏君。指望他重振国力?实在没可能。耶律宗真恐怕很难盼到所谓的转机了。
其实要扶苏来讲最适合攻打幽云十六州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耶律宗真之太子上位时。最高统治者的昏庸绝对会全面辐射到军队的战斗力上。而宋军经过十数年的奋发图强说不定能一改势弱直接平推了十六州。
但那时候掐指一算时间
做一件事的最好时间永远是现在这句话一点也不掺假。
扶苏垂下眼把一切思绪尽收眼底。再抬眼时只剩下坚定的支持之色:“好我们就先打下燕山给辽军一点颜色看看。”
“不过既然将军您确定了战略具体怎么拿下燕山就交给我吧!”
——
燕山居庸关。
此地号称“天下第一雄关”驻守在关隘上的士兵每日所见唯有险峻高山上密布的丛林。他们以此为傲亦以能驻守此关为傲。
然而最近的居庸关却不太平。无他只因为辽军的战败军报随着战线一路至此地引得士兵们好一阵议论。
“你们听说了么?就几十里外那些城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