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朕同意!三千秦甲,对阵长安六万守军!
叠州的沦陷,李绩的战败,已经掀起长安百姓,对于这场两国大战的议论热潮。
之前那些强装镇定,认为这场战争赢面还是很大的人,瞬间没了声音。
整个大唐被一股悲观情绪笼罩。
有大量民众开始私下里讨论认为,九州应该归于始皇帝后裔统治。
因为这位始皇帝后裔能力强大,超乎想象的强大。
并且目前大秦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因需要支撑庞大军队远征,而受到影响。
而大唐,由于突然需要给近七十万大军提供军费,以及充足的粮草,已经导致许多地方加征税收,百姓刚刚好起来的生活捉襟见肘。
时间拖得越久,百姓生活会越艰难。
所谓法不责众。
当这样议论的百姓越来越多,慢慢变成一种普遍现象,纵使那些维持坊间秩序的金吾卫也无能为力。
因为这些金吾卫将情况汇报给朝廷。
朝廷最终只是回复一句,‘只要不是聚众**,不关押,不判罪,只尽力鼓舞大家的信心。’
长安百姓是没有到聚众**的程度。
但街头小巷,酒肆客栈,青楼画舫,全都开始把讨论两国战事当成茶余饭后必聊话题,并且毫不忌讳发表悲观看法,甚至是对李世民这个皇帝的不满。
要抓抓不完,要判罪根本无法对某一个人判罪,即便这样做人,也起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反而可能激起民变。
总之,现在能改变这种整体悲观情绪的,只有前线传来捷报这一种方法。
看着**一天天朝着有利自己一方的方向发展,那些潜伏在长安的大秦烛影司的人,按照上级指示,并没有急着不择手段的推动民众情绪,甚至是激发民变。
他们甚至以退为进,在人群中提议,如果大唐边境很快能有一场大捷,那就说明还有机会战胜大秦。
可如果继叠州战败后,再有败训传来,那便说明大秦神武帝是不可战胜的,取代当今李唐皇室治理九州万民,也是天命所归。
这种说法得到许多长安百姓一致认可。
甚至最后传到了李世民耳中。
李世民也明白,叠州战败李绩战死的消息,对大唐百姓冲击太大。
如果大唐还不能以一场胜利鼓舞人心,那么很多百姓从心里就会接受归于大秦统治。
胜利!
胜利!
“朕怎么才能赢??”
因为身心太过疲惫,一觉睡了好几个时辰,睡得脑袋昏昏沉沉的李世民醒来后,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发呆。
他不敢命令边境军队放弃城池的优势,主动在开阔地带迎击秦军,因为他怕会败得更快。
可不主动出击,按照李靖的猜测,大秦也基本不可能采取攻城的方式作战,那大唐,到底要怎么赢?
就在李世民纠结于这个问题时,有人送来的答案。
他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日前,攻破叠州的数万秦军中,出动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一路避开城池要地,直奔着长安方向而来!
除此之外,大唐各州道,主要是边境要地传来消息,大秦单方面宣称,要以三千铁骑对阵长安,这是解决九州归属最直接最简单的的方式,所以大秦警告大唐各边境驻军不要妄动,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大秦都知道一清二楚。
总而言之,就是大唐边境已有驻军谁也不能动,至于除此之外李世民能召集多少军队抵挡大秦三千铁骑攻打长安,大秦其余军队都不会插手。
目前,大秦三千铁骑,对长安六万守军,数量上没优势,地利上没优势,后方补给也没有优势,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
神武帝赵仙罴此举在大唐境内传开,已经让无数百姓在心里认可了这种一战决生死的方式,他们的皇帝没理由不接受。
龙榻上,李世民看完这几份文件,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看着下方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以及宣召进宫的李靖。
“三千,对朕的六万大军,还要破朕的长安城,他哪来的自信?”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三人沉默。
赵仙罴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三人不知道。
三人只知道,大唐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要么和大秦全面开战,要么以长安为战场,一战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