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来了,都来了!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当年梦开始的地方,宋长英也是感慨万千,她68年响应国家号召,从老家上海来到李家台子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小村子插队。
尽管时隔多年,宋长英依然还记得当年刚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满腔的豪情万丈,幻想着能在这个小村子磨两手老茧,炼一颗红心。
可是……
“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参加劳动的情形吗?”
面对宋长英的提问,同样正在忆往昔的知青们,一下子全都愣住了。
第一次参加劳动?
想着想着,众人都笑了起来。
分派完任务,一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年轻,嗷嗷叫着冲进了稻田,结果手里的镰刀还没挥舞半个小时,一个个地就全都蔫儿了。
“现在要是让我下地干活,估计我还是最熊的那个!”
“别谦虚啊,张超英,当年你算是干活不错的,我记得学庆主任还夸过你呢!”
“对,干活最不顶事的是刘强,京城少爷胚子,哪回下地干活准拉稀!”
“你还好意思笑话我,你呢?一到秋收,你就感冒发烧拉肚子,咱们头一年来的时候,你们都忘了?学庆主任让他直接拉地里,赵军,有没有这事!”
提起当年的糗事,知青们顿时又是一阵笑。
“谁也别说谁,要说干活,整个知青点,干脆说整个李家台子,我就服天明一个人,同样的劳动任务,别人吭哧吭哧地干一天,他呢?半天准干完。”
说到李天明,知青们的心里都涌起了感激之情。
要不是李天明,他们非但考不上大学,在村里的日子,恐怕也会更加难过。
在其他村的知青,还在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地挣工分时,他们已经能摆脱田间的劳作,到厂里挣工资了。
那几年回家探亲,每回都是大包袱小行李的,装着的全都是给家里人带的礼物。
哪一次都得引得邻居们眼红,同样是下乡插队当知青,他们家的孩子不写信朝家里伸手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分担养家的重担。
“你们看看,这里的变化有多大!”
宋长英看着村口两侧成片成片的厂房,规模至少要比他们当年离开的时候,扩大了10倍都不止。
“有天明这
个能人我是一点儿都不觉得稀奇!”
“我们老家的工业园区也是天明一手建起来的对他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如今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如果要和李天明相比那真的是远远不如了。
“走吧去看孙老师!”
宋长英提到孙嘉璐众人原本雀跃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沿着贯穿全村的大路往里走村里的变化同样让他们惊叹不已。
“你是……宋志清你是张志超!”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村里人快到大戏台那个位置的时候终于被人给认出来了。
“学中叔还认得我吗?”
“你……赵军你小子偷过孙四宝家的鸡让四宝媳妇儿追得满村跑。”
呃……
过去这么多年了曾经的黑历史竟然还有人记得。
“学中叔我后来赔了四宝哥两条军裤这事早就过去了!”
李学中闻言也笑了但笑容很快敛去看着宋长英等人。
“你们是来看孙老师的吧?”
“学中叔孙老师现在咋样了他……”
李学中摆了摆手:“都去看看吧孙老师……怕是不太好!”
从海城回李家台子的第二天孙嘉璐就开始断断续续地陷入昏迷即便是清醒的时候也没什么精神。
所有人都知道孙嘉璐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李学中刚刚也去看了离开的时候不免红了眼眶这些年他一直在养殖场工作和孙嘉璐接触的机会很多关系也一直很好。
现如今人就要没了怎么能不伤心。
听李学中这么说宋长英等人忙朝着养殖场的方向去了。
到了大门口正好遇上送了饭准备回家的宋晓雨。
“晓雨!”
“长英姐!”
当年在知青点儿的时候和宋晓雨关系最好的就是宋长英了。
特别是每次张虹讽刺她都是宋长英帮着她出头和对方吵架。
自从宋长英77年离开李家台子去上大学到现在十多年了期间两个人偶尔通信
宋长英不是不
想回来,一开始是因为学业重,他们这些高考恢复以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是出了名的基础差,只能利用一切时间恶补丢掉的知识。
等后来毕业了,又要忙着工作,结婚有了孩子,还要分心照顾孩子。
特别是他们现在这个年纪,父母年纪都大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们都得耗费精力去照顾。
哪里有时间回李家台子看看。
这次也是因为宋晓雨通知她,孙嘉璐生了重病,宋长英这才和张志超一起,联系了当年一起插队的同伴,大家约好了一起到海城,又一起坐公交车,回到了村里。
寒暄了一阵,宋晓雨带着众人一起到了吴月华和孙嘉璐住的小院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