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朕想给沈从戎赐一桩婚事
这是皇帝头一次,突然在云菅面前提起几个皇子。
但云菅没接话。
她知道皇帝能说出这种话,证明在皇帝的心中,公主的地位和皇子还是不能等同。
哪怕他觉得长女聪慧,哪怕和长女相处时让他心中惬意舒服,但这和扶持儿子那是两码事。
儿子就是儿子,不管哪个儿子,都是有可能荣登大宝的继承人。
女儿呢?那都是要嫁出去的。
所以可以把关怀、慈爱、宽容以及言语上的偏袒,都给女儿,但要把权力、地位、皇位以及严厉的教导都留给儿子。
云菅太清楚这些,所以她对皇帝的任何态度,都是不怨不忿也不着急。
早就明白的道理,不必为此再多花情绪。
皇帝不打算给的东西,她自己抢过来不就行了吗?
“嘉懿。”
云菅从思绪里回神,抬眼看向皇帝。
皇帝笑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朕有个想法。”
云菅一脸单纯的好奇模样:“什么?”
皇帝道:“沈从戎如今立了大功,官职肯定是要提的,只是单单嘉奖这些难免有些无味。朕便想着,给他赐一桩婚事。”
云菅露出讶异神色:“父皇想把谁家的姑娘赐给他?”
“孙家。”皇帝道,“朕听说,孙首辅的孙女个个聪慧端庄,又很知书达理。既是如此,便赐一个给沈从戎,叫那孙家姑娘,去做安国公府未来的国公夫人。”
云菅听着那句“赐一个给沈从戎”心中很是不痛快。
这与把孙家姑娘当成物件有什么区别?
但她却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出异样,只思索道:“孙首辅会同意吗?咱们选了孙探花当驸马,想必孙家都很不乐意。儿臣还担心以后成了亲,孙驸马暗中对儿臣下手呢!”
皇帝一笑,眼中却全是厉色:“他敢?”随后又说,“朕下了旨,孙家不同意也得同意。”
云菅从善如流的附和:“这倒是。这江山姓李可不姓孙,哪能事事由得了他们?”
只是说完,云菅就又有些顾虑的问:“不过,父皇,接连给孙家赐婚,会不会给您招来话柄?”
皇帝睨一眼云菅:“什么话柄?”
云菅神色诚挚又认真:“那些朝臣还有百姓,会不会在背后说您看孙家不顺眼,所以故意针对孙家?”
皇帝:“……”
虽然他确实是在针对孙家,但这句话就这么说出来,实在是听着不舒服。
皇帝又开始朝云菅瞪眼了:“朕若是看他们不顺眼,直接下旨**就是,何须搞这些弯弯绕绕的?”
云菅连连点头:“就是就是。”但您为了夺皇位,可没少搞弯弯绕绕的啊!
况且,皇帝又不能真的为所欲为。
莫名其妙就砍了孙家人的头,他这皇帝位子也别想坐稳了。
云菅没有再多嘴,说得越多反而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她干脆起身告辞。
云菅走后,皇帝却又在心里琢磨起来。
给沈从戎赐婚,只是他一时兴起。但如今沉下心来想想,倒的确可为。
听说沈从戎后院还有个妾室,是萧家女。
萧家虽然不显赫,但与盐运使有姻亲。若叫萧家再与沈家捆绑,以后恐又养成一个大患。
盐铁可是重中之重,决不能叫手握兵权的人再亲密起来。
皇帝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把孙家女赐婚给沈从戎最好。这孙家是文臣之首,沈家是武将的后起之秀,任外人如何看,也没法对他这个帝王诟病,毕竟明面上是文臣武将的强强联手。
但事实上,文臣和武将之间,从来都是相互打压并互相不服气的。
况且孙家那些爷们,最是看不起武将,沈家又没落多年,沈从戎这个女婿恐怕更会叫他们横眉竖眼。
所以赐这么一桩婚事,还能让两家相互制衡。
但嘉懿说的没错,也不能真不顾及朝臣们的看法,不然给他堂堂天子留下骂名。
看来这件事,还得和孙家那老头子再聊聊。
……
云菅一回到自己院子,就琢磨起了皇帝说的这桩婚事。
孙家如今适龄的姑娘,好像只有孙雅清。
若是孙雅清嫁给沈从戎,对云菅其实是有好处的。
因为她手上,还有一桩冯孤兰家的**没处理。这案子一旦翻出来,就必然会牵扯出始作俑者萧家。
倘若萧若嘉被扶正,那沈家很可能会站在萧若嘉的身后,到那时,再想动萧家必然各种阻碍。但孙雅清做了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