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棋局
第一百二十六章棋局
自那日政院一别,未央宫多了三重内围守卫,凤栖鸾彻底失了出宫之权。
而她也再未踏出寝殿一步,日日卧于榻上,对春桃的劝解置若罔闻,仿若整个人都沉入了无声之海。
随即,内廷忽传旨至未央。
是澹台湛亲拟——
永平公主病体初愈,为调养心神,自翌日起,需每日申时至藏书阁,阅览史策兵籍,以修心平气。
春桃拆信之时手抖了三下,待看清内文,忍不住脱口而出:“这……哪有养病还要读兵策的?王爷这是……”
凤栖鸾拿过那封亲笔诏令,看了一眼,面上却无波无澜。
“原来还要教我如何呼吸养气。”她淡淡一笑,冷意未褪,“他倒真是闲的很。”
春桃急道:“公主,您不应去!这是变着法子折腾人。”
凤栖鸾却缓缓站起身,将那封令折成整齐一页,置于案上,语气清淡:“他若真想折腾我,不必如此拐弯抹角,我倒要看看,他又想做什么。”
翌日的未央宫内,车驾刚刚备好,凤栖鸾仅着素色衣裙,发髻简单仅一支素银步摇。
而她步入藏书阁时阁中早已扫净,内侍太监皆候于两侧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执事太监听闻她入门低声道:“王爷有令,每日申时至酉初,还需公主阅此列兵书一卷,并留批注后归卷。”
闻言凤栖鸾一挑眉,随后视线落在那整整两案卷宗之上。
随即她缓缓走近,随手取起最上面一卷。
纸页泛黄封角有些许残损,却仍可清晰见字,而她只翻了两页,便觉有些不对。“这不是金朝旧卷。”
而太监已经立在一侧,小心回道:“启禀公主此乃王爷亲令,从西北旧库调来,原是公主幼时**兵时所用。”
闻言凤栖鸾微微一愣,指尖顿在第三页,却见那一页角落用极细小的蝇头小字写着一行批语。
“此策疏于骑调,若敌急进边营十日不至,宜改骠骑策应。”
字迹清瘦却极清晰,那是她十四岁时初读兵法所批之句。
而后数页再翻,都是她当年留下的批注,那些字都是她当年每日午后在藏书阁跪坐于席上一笔一画写下的。
而就在这时突然指腹一颤,她翻至卷底赫然见一页新增页尾。
那一页的纸色新的多,是后补之页,却见上方写着。
“批语未错,但若增设三城边巡则不必急应,敌至亦可缓战。”
看到这她一怔,随后猛然抬头。“这卷……他近年还看过?”
却在这时一旁的太监点头:“回公主,是王爷调兵前重整兵策时所用,此类兵书共三十六卷皆亲自翻过,每日您所阅,即为其中之一。”
凤栖鸾未再说话,只低头缓缓合上卷轴指尖微冷,她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而接下来的数日,每日下午申时她都会准时至藏书阁。
初时她只是走马观花的翻心中冷漠,可不知从哪一日起,那些卷宗里,渐渐多出熟悉的墨痕。
她曾经写下的每一道假设,每一句批注都被另一道笔迹一一回应。
“攻其不备者,必先知敌动,此策若依旧,不如弃关守水,边军不利在兵不在将。”
而那日凤栖鸾正翻阅一卷《三征录》,忽然发现书中藏着一张折页,纸极新墨香未干,她展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一行:边将之责,保山河护子民。
落款,仍是他的名字。
凤栖鸾手中一抖,纸页落地,折痕微颤。
她忽然想起十四岁那年,她咬着笔杆,坐在席上与他争论西陲战策,一争就是一夜,后靠着椅背困的睡着。
醒来时,书页被他小心翻好,笔也为她收起。
她还记的他那时说:“栖鸾,你若是男子,定是我一生对手。”
她笑着回他一句:“可惜我是女子,你以后要打仗,只能让我在后头撑你。”
如今,他却是用这些兵策这些旧批,重新布下一局。
日子一日日过去,藏书阁的卷宗越翻越多。
凤栖鸾不知从何时起,不再只是翻阅,而是真的开始认真读了。
她偶尔会在纸上重写一句,或批上一行小字,而那些被她留下批语的卷宗,隔日再看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