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第 68 章
顾花颜的指尖还残留着墨锭的微凉。杨宴话语虽依旧平淡,却像疾风过后的一阵雷鸣,在她心头炸开滔天巨浪。
“四月十八,琼林宴外……初见玉兰树下,你也是那样替我解围。”
“连衣裳和发簪的样式,都未曾变过。”
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撞碎了她辛苦筑起的心防。那些被刻意遗忘的、属于顾家小姐“顾花颜”的记忆,如同被解开了封印的潮水,汹涌而至。
她的手腕骤然脱力,不自觉地向后退了半步。
那年春日,琼林宴,顾府后园。玉兰开得如云如雪,她嫌宴席吵闹,偷偷溜到园中,恰好撞见几个世家子围着一个沉默的少年推搡取笑。
那少年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衫,洗得有些发白,在姹紫嫣红中显得格格不入。
只见他紧抿着唇,一言不发,任由那些不堪的言语落在身上,唯独那双眼睛,黑得深沉,倔强得像河滩上历经冲刷的石头,不肯流露出半分屈服。
那时的顾花颜,分明也只是一个小姑娘,甚至还没有被她护在身后的杨宴高。
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或许是那少年的孤傲触动了她,又或许是单纯厌恶以多欺少,竟鬼使神差地跑了过去,假装低头寻物,巧妙地替他化解了那场难堪。
原来那么早,他们就见过了。
原来他记得。记得那般清楚,连是何日、是何地、甚至是她的衣裳和发簪,都一字不差。
顾花颜后退的那半步,偏巧撞在身后的书架上,发出一声轻响。
她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看向杨宴的目光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慌乱,顾花颜不知杨宴是否能看得出自己那无比狼狈的自惭形秽。
但在那样淡泊如水的眸光中,只怕连最阴暗处的自嘲,也无所遁形。
他都知道。他知道她是顾花颜,那个曾经与他门当户对的顾家大小姐,也知道她是红绡楼里卖笑求生的顾花颜。
他看着她从云端跌落泥沼,又亲手将她从泥沼中拉起,安置在身边。
那他此刻的温柔,是怜悯?是怀念旧日?还是一种对破碎之物的修补?
顾花颜不敢再想下去。只是稍微触及这些念头,她就觉得仿若被人扼住了咽喉,胸腔里的空气被一点点抽空,窒息感排山倒海般袭来。
仿佛无论她如何挣扎,如何扑腾,那只无形的手只会一点一点加重力气,冷酷地欣赏着她的绝望,直到她痛哭流涕地窒息而亡。
“我……”她张了张嘴,试了几次,才终于挤出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般的声音,“我……这样不堪的身份……怎配让大人如此挂念……”
话语出口,带着连她自己都深恶痛绝的自轻自贱。可这念头如同跗骨之蛆,在她心中盘踞了太久,早已与她的血肉纠缠在一起。
若要连根拔起,只怕会动骨伤筋,痛彻心扉。
杨宴看着她瞬间褪去血色的脸,还有眼中无法视而不见的剧烈的挣扎,心中蓦地一刺痛。
他上前一步,距离拉近,能清晰地看到她睫毛上沾染的湿意。
“不堪?”他重复着这两个字,眉头微蹙,语气虽一如既往的刻薄,却还带着几分微妙的循循善诱:“何为不堪?是家道中落不堪,还是卖艺求生不堪?顾花颜,看着我。”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迫使顾花颜抬起泪眼。
顾花颜尚未从往事中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她表情微愣,似是不明白杨宴为何会对她说这样的话。
又或者是她明白,但她不敢信。
“我认识的顾花颜,”他一字一句,清晰而缓慢,仿佛要将每个字都刻入她的心底,“无论是在玉兰树下仗义执言的顾氏女,还是在红绡楼内身陷囹圄却依旧坚守本心、宁折不弯的顾小姐。
“亦或是如今在我府中,明明自身惶恐不安,却仍时时想着如何回报一丝一毫恩情的你——骨子里的那份清韧与骄傲,从未因境遇而改变分毫。”
“顾花颜。”杨宴看着她那近乎空白的表情,极尽温柔地伸手,揩去她眼睫上更深重的水汽,一字一句道:
“身份如衣冠,可染尘,亦可更换。而风骨在心,历劫不磨。”
“事到如今,你还看不出吗?我杨宴心悦的,从来不是某个身份,而是你,顾花颜,这个独一无二的人。”
心悦?
这两个字更像是在前浪还未平息时,又翻起深不见底的漩涡。顾花颜猛然抬起头,撞进杨宴深不见底的眼眸中。
那里没有戏谑,没有怜悯,只有一片沉静的、不容错辨的真诚。
巨大的震惊过后,那股被压抑的窃喜竟如野草般疯长,瞬间席卷了她的四肢百骸。心跳如擂鼓,一声声撞击着耳膜,震得她几乎站立不稳。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只能发出破碎的气音。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上来,模糊了视线。
这一次喉咙酸痛,却不再是委屈和自怜,而是一种她从未敢奢望过的、近乎眩晕的狂喜,混杂着长久以来的酸楚,尽数化为滚烫的泪,汹涌而下。
她慌忙低下头,不想让他看见自己这般失态的模样,尤其是那藏也藏不住的、连自己都鄙夷的欢喜。
杨宴看着她微微颤抖的肩膀,看着她试图掩饰却通红的耳尖,心中了然。
他没有再更近一步,只是静静地站着,几次想伸出手,替她拭去怎么也落不尽的眼泪。
但听见顾花颜几声近乎崩溃的抽泣,还是将手收回,任由她独自消化这过于汹涌的情绪。
许久,顾花颜才勉强平复了呼吸。她抬起头,泪眼朦胧中,颤声问道:“大人......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杨宴目光灼灼,容不下半分做戏。
他不等顾花颜再问,只是垂着眸子,轻声好似呢喃:“那你呢?”
顾花颜泪中带笑,笑出一声释然的叹息。她仍在颤着,但似用尽毕生力气,小心翼翼地伸出手。
杨宴了然,再次上前一步,将她揽入怀中后,肩窝处晕开一片湿润淋漓。
恰似玉兰花瓣上的大雨滚落,裹挟着匆匆赶来的、如释重负的好天气。
————
天顾三年,皇帝钦点杨宴升任正四品翰林学士,掌管制诰起草、史书编修,位虽非极显,却是清贵无比,乃天子近臣,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他仕途正如日中天之时,一道请求婚配的奏本,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野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他要明媒正娶的,竟是那个曾沦落风尘、籍籍无名的女子——顾花颜。
他要娶的,竟是那个曾沦落风尘的顾花颜。
一时间,物议沸然。有御史弹劾他“品行有亏,玷辱清流”;有同僚“好心”劝他,即便念旧情,纳为妾室已是仁至义尽,何必明媒正娶,自毁前程;更有甚者,将污言秽语指向顾花颜,称其“狐媚惑人”。
茶楼酒肆里,说书人将这段才子与“贱籍”女子的风流韵事编成了段子,引得众人唏嘘或鄙夷。
“听闻那杨学士是被迷了心窍!”
“好好的前程不要,偏要娶个烟花女子,真是……”
“倒也未必,听说那顾氏本是官家小姐,知书达理,沦落风尘实属无奈……”
“无奈?入了那地方,哪还有清白可言?杨学士此举,实乃我辈……咳,有辱斯文!”
流言如刀,杀人无形。
然而,杨宴府邸之内,却仿佛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依旧维持着一片静谧安然。杨宴以强硬的姿态,将所有弹劾的奏本和那些污秽不堪的言语都牢牢挡在了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