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昭勋阁
北地黄云交阵处,金瓜千重只似无,虏骑胡尘漫野布,两度战乌古,霜雪纷飞杀戮!催阵鼓,虎狼出,苍茫把风逐。饮马瀚海,不枉平生抱负。
登顶需识下坡路,福满安知祸事伏,御旨敕封晋国府,功高灭阻卜,羡煞朋交旧故!争荣辱,历寒暑,人心苦不足。此去庙堂,又往宦海沉浮。
——《鹤林风露·晋阳篇》,作者温茂。
建隆八年,由大郑帝国对阻卜汗国发起的北伐战争,以乌古的脑袋被快递到汴京结束,历时三个月零十一天。
直道功不可没,不然最起码得半年起步。
此次参与北伐的将士都得到了来自朝廷和枢密院的丰厚赏赐,这还不算他们在草原上捡到的那些无人认领的金银财宝、没人照顾的妇女儿童、以及野生的牛羊、马匹、骆驼和奴隶,可谓是皆大欢喜。
整个大郑举国欢腾,除了户部尚书张之善不太高兴之外(因为他的工作量较往常增加了三倍),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或多或少与荣有焉。
这次的胜利标志着最后一个能对大郑造成国家级军事威胁的敌对势力烟消云散,意味着在当今天下,“大郑”这两个字将代表绝对无敌。
太子文若亲自出城五里迎接北伐大军的主要将帅回京,沿途州府郡县的百姓们纷纷跑到直道两旁,争相观看回师的部队。
汴京城更是万人空巷,百姓们全都挤到代马门外和黄河边上迎接征人回京,比当年建隆观武时还要激动兴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哒哒~哒哒~哒哒~”
乾元殿外,空旷的广场上响起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安容一身甲胄、龙行虎步的走在最前方,左边跟着许谅、右边跟着李遗景;再后方依次是申屠延钊、贾骐、柳耒、李孝通、任德俊、符问卿。
一股沙场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宫内的内侍、宫女们纷纷生出惧意,低下头去,不敢窥视这群如狼似虎的猛将和封疆大吏。
他们代表着北方行营、西部行营、朔方府、云中府、晋阳府和洛阳府。
突厥部、契丹部、鬼方旧部、唐兀部、奚部、黠戛斯部、沾八葛部、茶札剌部、白达旦部、敌烈八部、斡郎改部,共计草原十一部的现任可汗,全部跟随在安容等人的身后,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前往乾元殿中觐见郑皇。
西域的李卿和辽东的聂牧之、田楷没有来,他们还在找西北高车部和东北靺鞨部及其从属完颜部的麻烦。
陛下跟他们聊了很久,具体内容只有他们自己和史官知道。
会议结束后,指挥此次北伐的主帅安容,被加封为晋国公,食邑五千户,待遇和齐国公王臣鹤一模一样。
其他诸将也都封名赏爵,有意思的是,贾骐从巩义县男变成了宜阳侯,为了让他爹贾建不要在公众场合拜儿子,陛下还特地将贾府尹升为新安侯平衡了一下,免得整出点家庭矛盾啥的。
当然了,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洛阳乡军这次的作战表现很勇猛,另外还有贾建自身的与世无争。
没过两天,文训又召集群臣、勋贵和各大高门望族的当家人重开夏日蝉鸣宴会。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喝酒吃饭,而是为了把列入昭勋阁的人定下来。
如今天下一统,外无大患,也是时候搞点仪式上的流程了。
昭勋阁榜首的人选毫无悬念,正殿第一的是吏部尚书、右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大郑王朝的开国宰执、赵国公——杜宣,字扬善,籍贯淮南府裕安县。(后加太师)
正殿第二的是户部尚书、国舅、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蔡国公——周行舟,字若水,籍贯淮北府临水县。(后加太傅)
正殿第三的是兵部尚书、左仆射、枢密院枢密使、左乡卫大将军、魏国公——冯延,字展德,籍贯开封府陈州。(后加太保)
正殿第四的是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枢密院同知、右乡卫大将军、东南行营都部署、都督青、徐、扬三州诸军事、齐国公——王臣鹤,字升翼,籍贯青州府济州。(后加少保)
这四人是在文训起兵初期,鼎力支持他的重要**人物,分别代表着江淮、关东和中原士族,是大郑王朝能够争雄天下的原始资本和手足四肢。
——
右殿第一的是参知政事、上柱国、辅国大将军、秦王——韩登,字问阶,籍贯关中府长安。
右殿第二的是礼部尚书、上柱国、中书门下同平章事、知枢密院事、郢国公——魏序,字有方,籍贯淮北府临水县。
右殿第三的是端明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柱国、中书门下同平章事、鲁国公——李开云,字明远,籍贯青州府任城县。
右殿第四的是枢密院枢密使、柱国、玉清昭应宫使、中书门下同平章事、陇国公——秦时明,字观慧,籍贯凤翔府歧山县。
右殿第五的是检校太尉、右卫大将军、西部、西南行营都部署、枢密院同知、柱国、蓝田郡王——种平,字衡界,籍贯关中府蓝田县。(后加太子少傅)
右殿第六的是户部尚书、凉州牧、醴泉观使、资政殿大学士、上柱国、梁国公——张之善,字从之,籍贯陇右府秦州。
右殿第七的是工部尚书、宣奉大夫、柱国、龙图阁大学士、营国公——唐秉闻,字向知,籍贯徐州府萧县。
右殿第八的是京兆尹、金紫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上护军、颍川侯——张承,字继业,籍贯开封府临颖县。
右殿第九的是殿前马军都指挥使、上护军、冠军大将军、顺昌郡王——薛定,字顺安,籍贯汝南府顺昌县。
右殿第十的是殿前指挥使、护军、御林军统领、信阳侯——何关,字守义,籍贯汝南府信阳县。
——
左殿第一的是枢密院同知、镇国大将军、上柱国、北方行营都部署、都督幽、冀、并三州诸军事,淮南郡王——李继贤,字良元,籍贯汝南府汝南县。(后加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