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我不能当丞相
整肃纲常,依法治国,法家,大秦是亡了,千年之后,他们依然在行秦法。
秦始皇不由抬起了头,油然生出骄傲,他要大秦的江山千年万年传下去不可能,可是大秦的施政方案,难道不是传下去了。
这何尝不是让大秦换了一种方式千年万年的传下去。
顷刻间,秦始皇不禁眨了眨眼睛,内心生出前所未有的澎湃。
【刘基心知新朝建立,必须肃纲纪,正朝纲。若不然前朝亡得,大明一个刚建立的新王朝,百废待举又有什么是不能亡的?而这个时候,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丞相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
【那不能答应。刘基拒绝李善长的提议,并派人骑马速报朱元璋,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一个丞相那么让人落了面子,由此也能看出两人对待犯法之人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三观不同,或许其中未必没有权力之争,刘基与李善长开始不和。
【等朱元璋返京后,李善长便向朱元璋告状,说刘基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不敬之举。此时的李善长和先前的李善长,也是截然不同了。那一个有心为朱元璋笼络人才的宰辅之才呢?果然是人心易变。而一看李善长都出面了,不乐意让刘基诸多要求管束的人,那可太多了。但凡是骄兵悍将,都是不乐意让人管的。蓝玉如此,只是李善长也未必不是如此。否则又怎么会因为刘基的秉公执法而告到朱元璋的跟前。
【有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不易。打下了天下,曾经的功臣们,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马当前,为的是荣华富贵。等打下天下后,未必不会发现,似乎和预期的不一样。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尤其是底层上来的人,他们认为的荣华富贵大抵莫过于是有花不完的钱,天下的美人都尽在怀里。当然,更不会有人管他们。瞧前面讲的汤和,那也算是一个聪明人了吧,还不是转不过弯来?由此可见类似的人何其多。蓝玉何尝不是其一?李文彬如此,李善长能够偏袒一个犯法的人,更有意欺上瞒下,算不算也是有了糊弄人的心思。】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个被点了名的人,相当的不好了。
不是,怎么可以这么举例子的?
汤和其实先前脸上一阵阵发烫,如今吧,颇是庆幸他没有像有人那样无法无天,否则……
【很多人都是双标的,明明在他们势弱的时候,他们希望不会被人欺负,不会有人把他们往死里压迫。可是一旦握有了权势地位,一步登天,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曾经最憎恨厌恶的人。正因如此,尤其显得那些从始至终坚持下来,不忘初心的人难得可贵。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他们在一众骄纵之臣的衬托下也就尤其难得。这也才是朱元璋能够追封他们为王的原因。刘基在祭台杀人的事,李善长捉了那些错处放大,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当时正逢天旱,朱元璋要求诸臣发表意见。
【其实我是一直觉得当皇帝的人,但凡要是不蠢的都不会相信神鬼之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刘彻,天人感应之说是董仲舒当时提出的看法之一。所谓天人感应便是指,天旱啊,地动啊,或者哪处着了火,都是因为皇帝的德行不够,才会引起的。
【董仲舒当时提出天人感应的时候,刘彻的反应在说主父偃的时候提过一嘴的,因为起火的事,董仲舒是上书让刘彻修修德行的,结果奏本没有送上,让主父偃偷了告他一状,差点刘彻为了天人感应的事要杀了董仲舒。亏得顾念董仲舒的才华,刘彻手下留情。可这由此也是可以看出,刘彻他是不信天人感应的。后面的那些皇帝们,到底是谁相信了?】
相信的皇帝属实不少,此刻被沈悠问起,也是答不上来的。
那不能自曝其短吧,明明天幕的意思都是在怀疑他们是不是长了脑子,怎么能相信那么一个事,让人哄得团团转的?
【扯到信不信神鬼一说的是,是因为刘基在听朱元璋问及大旱的解决办法后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真像神棍。刘基这一段让我感觉不知如何评价,当然,明史中记载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故而朱元璋发怒。此时恰好刘基的妻子死了,刘基请求辞官还乡。
【怎么看起来那么奇怪呢?真要是求神能下雨,谁能不求了?大旱的事,要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能够研究出催雨弹,捉着天下厚的云朵,来个人工降雨。刘基真要是有心要救人,正面的陈明利弊不好吗?老朱也不能不讲理吧,数万人的事不是小事,真要是处理不好是容易引起动乱的。
【非要用怨气,阴阳调和的办法?装神弄鬼?老朱怒,大旱是让他着急的怒了,真怒假怒,好吧,只能说是各人看法。许是刘基也意识到自己引起了众怒,与其让人出手整死他,不如他先退一步,避之锋芒?李善长可是丞相,大权在握的。
【相较于李善长来说,相对刘基是更有容人之能的。刘基无论是因为什么辞了官,回家前特意叮嘱朱元璋,因为此时朱元璋正在营造中都,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刘基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王保保不可轻视。”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扩廓逃往沙漠,从那时起一直成为边患。
【人嘛,总是在吃了亏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败了一场的朱元璋亲自下诏,叙说刘基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基进爵,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