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大口径的滑膛炮!
车队在通往郊区的道路上行驶,阵仗不小。
打头的是一辆军绿色吉普车负责开道引导,其后紧跟一辆满载士兵的运兵卡车,再后面便是那辆承载着此次核心“货物。
坦克炮的解放卡车。
卡车后面,还有一辆来自二机部的吉普车压阵。
队伍的最末尾,是苏远乘坐的吉普车,由陈小军亲自驾驶,苏远坐在副驾驶位。
后排则显得有些拥挤,塞了四位从轧钢厂技术中心跟来的骨干。
技术最好的秦卫东和梁拉娣、厂里唯一的七级工廖师傅,以及苏远新任命的另一位技术中心副主任。
带上他们,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这门坦克炮从无到有的亲历者和制造者,对每一个细节都最为熟悉;
另一方面,苏远也是想借此难得的机会,让他们来国家级的坦克研究所见见世面,学习观摩。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实弹测试,还需要他们进行具体的操作。
车队很快抵达了戒备森严的坦克研究所。
研究所大门处,**站岗的士兵目光锐利如鹰,严格盘查着每一辆进出车辆。
即便车队拥有完备的通行手续,士兵们依然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仔细检查和确认。
放行后,车队缓缓驶入研究所院内。
此时,研究所主办公楼楼下,已经有一大群人在等候了。
苏远刚从车上下来,就看到了许多熟面孔。
陈老爷子、工业部的周部长、坦克研究所的赵所长,还有上次一起去过轧钢厂的吴高工。
此外,还有不少身着中山装或工装、戴着眼镜、一看便是研究人员模样的人,他们应该是研究所的其他专家和技术人员。
车还未完全停稳,这群人便已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目光灼灼地聚焦在那辆卡车上。
尽管坦克炮被厚厚的军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依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已然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虽然内心觉得十几天造出一门新炮简直难以置信,但此刻实物就在眼前,巨大的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渴望,早已压倒了所有疑虑。
赵所长围着卡车转了一圈,看着那被包裹的轮廓,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跳上车掀开油布看个究竟。
但他还是强忍住了冲动,转向苏远,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苏远同志!这油布下面,就是你们搞出来的新坦克炮了吧?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啊!你看,我们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是直接去测试场,先让大家一睹为快?”
周围的其他专家们也纷纷投来希冀的目光。
苏远笑了笑,很是客气地说道:
“赵所长,您太客气了。”
“到了您这儿,我们就是学生来交作业的。”
“该怎么安排,当然全听您这位老师的吩咐,我们客随主便。”
得到苏远的首肯,赵所长也不再客气,立即指挥卡车司机,将车直接开往研究所内部的专业火炮测试车间。
其余众人则步行跟随,一边走一边交谈。
轧钢厂来的几人略显拘谨,老老实实地跟在苏远身后。
而周部长、赵所长、吴高工等人则自然地走在苏远身旁。
赵所长边走边对苏远说道:
“苏厂长,你这事做得可有点见外了啊。”
“咱们上次不是都说好了嘛,有什么进展,尤其是测试,一定要优先考虑到我们这儿来。”
“怎么最后先找到陈将军那儿去了?”
“我们还是好不容易从老**那儿听到风声,这才赶紧联系您,无论如何也得请你们到我们所里来测试。”
“也正好让我们所里这些搞了一辈子坦克的家伙们,好好开开眼,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嘛!”
赵所长不愧是搞管理出身的领导,一番话既解释了为何是他们主动邀请,又巧妙地捧了苏远一下,化解了可能存在的些许尴尬。
苏远闻言笑道:
“赵所长言重了。”
“主要是这东西刚捣鼓出来,心里实在没底。”
“就怕设计或者工艺上有啥瑕疵,万一测试的时候来个‘轰隆’一声炸膛,那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想着先找个地方悄悄试一下,如果没问题,再正式请各位专家领导来批评指正。”
旁边的周部长一直听着,此时插话笑道:
“苏远同志啊,你这谦虚谨慎的作风,真是每次都能让我这老家伙感到佩服。”
“年纪轻轻,怎么就能修炼出这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
“不过你放心,咱们这个坦克研究所,虽然至今还没能独立搞出一辆完整的坦克,但对国内外各种型号坦克的研究可从来没停过。”
“论起火炮测试的设备齐全度和技术积累,我敢拍着胸脯说,这里绝对是全国顶尖的!”
这一点,苏远毫不怀疑。
这里汇聚了国内坦克研发最核心的技术力量和资源。
一行人说着,已经走进了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宽敞高大的测试车间。
那辆解放卡车正停在车间中央成为全场焦点。
看着车上那被油布覆盖的神秘轮廓赵所长的心情不由得再次紧张和激动起来他转向苏远眼神闪烁带着征询的语气:
“苏远同志你看……我们现在就揭开看看?”
苏远点了点头对不远处的陈小军示意道:“小军把油布解开让咱们的‘新伙计’亮个相!”
“是师父!”陈小军应声而动。
只见他身形矫健一个垫步竟轻松跃出四五米远直接就从地面稳稳地跳上了近一人高的卡车车斗引得研究所几位警卫出身的干部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他利落地解开捆绑油布的绳索用力一扯——
霎时间
“哗——”
现场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研究所的专家们情不自禁地纷纷凑近仔细端详。
然而仅仅是看了几眼经验最为丰富的吴高工立刻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扶了扶眼镜脸上写满了惊疑忍不住开口问道:
“苏厂长这……这口径不对啊!”
“这看起来既不是100毫米也不是105毫米的制式口径吧?”
“这看上去……粗了不少啊!”
“你们这炮到底是多少口径的?”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当前国内外主流坦克炮的口径基本集中在100毫米和105毫米这两个规格上。
在坦克炮运来之前他们基于常识也默认苏远研发的应该是这两种口径之一。
可现在一看这炮管的口径明显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苏远面对众人惊疑的目光语气平静地给出了答案:“口径120毫米40倍径滑膛炮。”
“什么?!”
“120毫米?!”
“还是滑膛炮?!”
这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专家人群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和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