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 12 章
书房内陡然传出砸东西的声音时,门外侍立的仆从都不由将头垂低了些,生怕房中似是正在发火的谢大人,会将满腔怒火,迁怒到他们这些卑微的奴仆身上来。
庭院晕黄的灯光下,侍从成安朝管事姑姑芳槿瞥了一眼,见芳槿将头垂低没一会儿后,就又悄悄抬了起来,看向亮着灯光的书房长窗,似是想通过映窗的人影,猜测房中究竟发生何事,神色间有着对阮夫人处境难以掩饰的担忧。
成安心中也有担忧,但不似芳槿这般,是在担心谢大人严厉处置阮夫人,或甚至将阮夫人打杀。成安心中所想,实际与所有人都不同,因他曾在二十来日前,为谢大人收拾书房时,在谢大人书房内室的小榻上,发现了一根柔软漆黑的女子长发。
谢大人贴身近侍皆是男仆、无一侍女,府中的侍女嬷嬷们根本进不了谢大人的书房内室,那根遗落在内室小榻衾褥间的女子长发,不可能是侍女收拾打扫房间时不慎落下,只可能是来自阮夫人。
那一天,阮夫人恰就在竹里馆中,阮夫人为她的侍女晓霜求情,甘愿替晓霜受罚,谢大人成全了阮夫人,将其他所有人都屏退出去,说是要亲手杖责于她。
如何杖责,书房外地上的板子,并没有任何血迹,而谢大人书房内室的小榻衾褥间,却出现了阮夫人的长发。当世有男女之防,寝榻又是何等私密陈设,这根长发出现的地点,简直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了,成安不能不往深处想,其实他早就在往深处想。
身为谢大人的心腹近侍,成安对谢大人的秉性为人与行事风格都极为了解,却也因为极为了解,所以在有关阮夫人的事上,他总是不由地感到困惑,似乎只要事情与阮夫人有关,谢大人一贯的行事准则,就总是有所偏移,甚至有时,都快要偏得没边了。
依谢大人有仇必报的性情,若真对阮婉娩唯有满心痛恨,应早在七年前就对阮婉娩出手,早在谢三公子死讯传来的时候,就对阮婉娩实施报复,怎么能生生等上七年之久,偏偏在阮婉娩快要与人成亲的时候,才似陡然觉醒仇恨,非将阮婉娩逼嫁进了谢家。
所谓的逼嫁牌位,在外人看来,是谢大人对阮婉娩的残酷报复,冷血无情的很,然而在成安眼里,这报复实在是轻飘飘的,跟残酷冷血几个字,完全搭不上边。
若谢大人真想报复一人,那人就算不死也得在鬼门关来回滚上几遭,过去七年里,那些在朝中与谢大人作对的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成安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可是阮夫人呢,她在谢家好吃好住好睡,要不是那天她自己往板子底下冲,那她嫁进谢家至今,是一点皮肉伤都不曾有过的。
而且阮夫人嫁进来后还不安分,还偷偷出门与裴晏幽会,甚至有可能与裴晏商量着要逃出谢家。对辜负他信任的人,谢大人历来定会严惩,并绝不会再给那人第二次机会,可是谢大人竟给了阮夫人悔改的机会,那天之后,阮夫人还是安然无恙地待在谢家,每日里好吃好住好睡。
件件桩桩综合看来,好像谢大人不是为替弟弟报仇而将阮婉娩逼嫁进谢家,而只是不希望阮婉娩与人谈婚论嫁,遂将她从阮家逼进谢家,放在了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成安本来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多了,想也许谢大人只是对昔日的阮家妹妹留有旧情,所以才会手下留情,轻飘飘地报复,并给她悔改的机会。
可是,这手下留情,都似乎留到寝榻上了,这情,岂是伯兄对弟妹的情谊,那根遗在榻上的长发,似完全验证了成安之前的猜想,谢大人对阮夫人的感情,并不一般,那天在榻上,会是什么情形呢。
成安一壁深思,一壁又不敢再往下深想,只是忧心忡忡。如今大人在朝中处境艰难,以景王为首的勋贵宗亲们,连日联手对大人发动攻击,诽谤大人,诽谤新政,誓要将大人拉下马来。大人在这关键时候,决不能有一点错处,如果大人这时传出与弟妹不清不楚的丑闻,景王那帮人,定会如同见了腐肉的绿眼苍蝇,一股脑儿全都猛叮上来。
成安正暗自忧虑,又忽听到有焦急步声奔近前来。他回身看去,见是有加急密报送到,忙从那人手里拿过密报,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台阶,走至书房门前,高声向内通报:“大人,有紧急密报!”
书房内,阮婉娩听见有密报送到,以为谢殊会令她立即离开,但谢殊却没这意思,只是令成安将密报送进书房。阮婉娩默默站在书案前,见成安匆匆走进,将密报呈给谢殊,谢殊打开后目光一扫,便轻笑一声,“看来将我赶出内阁还不够,他们是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
阮婉娩暗暗心中震惊,她人在谢家,每日里除了照顾陪伴谢老夫人和为谢琰抄经拜佛外,别的什么也不问,兼她又不出谢家大门,更是对外界风向一无所知,只以为谢殊近来的忙碌,仅仅是因为朝事繁忙而已,完全没想到朝廷里已斗得刀光剑影,谢殊更似是处境艰危,正站在刀尖之上,一个不慎,就会跌进刀山火海,万劫不复。
虽然谢殊动不动对她喊打喊杀,但他到底是谢老夫人的孙儿、谢琰的哥哥,是她曾经唤了许多年的“二哥”,阮婉娩心里不希望他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