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末将主攻!
三十出头的参将!
在大魏边军的军制之中,一地边军得最高统领者乃是总兵官,下边则是两位副总兵,再下边就是参将了。
参将的数量,并不固定,每个边军之间都有着不小得差距。
比如辽东边军,就只有六名参将。
河北边军有七名,最多的乃是关西边军,足足有十二名之多!
无论如何。
能够在这个岁数,爬到这个位置上,都堪称前途不可限量了!
虽说这其中,不免肯定有河东薛氏的臂助。
但如果薛举只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的话,河东薛氏恐怕也不敢强行扶他上位。
家族资源可是有限的,哪能够随意挥霍?
说白了。
还是自己确实有本事!
这一点从他之前那堪称牛逼的军功之中,就可见一斑了。
“但愿此人,日后性格不会出现大变化吧……”
萧临月轻声嘀咕一句。
然而世家说到底就是个大染缸,大泥潭,出淤泥而不染者的确是有,可却不多。
或许。
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洁白而不然半点纤尘的。
但一年之后呢?
十年之后,甚至是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呢?
毫无疑问。
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还能够坚守住本心,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隆兴十五年,冬,十月末。】
【当你在你的驻地朔州进行日常巡防之际,忽然有在长城之外探查敌情的斥候斥候飞马奔回,向你禀报了一个重大的军情!】
【突厥人,发兵了!】
【只不过突厥人并没有直接从朔州、云州等地南下,而是选择了向西南进发,目的地,便是大魏的陇右道!】
陇右道!
萧临月见状,不禁心头一紧!
大魏曾经其实是有陇右道的,陇右道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就可以用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来代称!
当然。
曾经到底陇右道,如今已经没了。
兰州、秦州,乃至于瓜州、沙洲、凉州等地,尽数丢掉了,仅残留下来的一些地方,则被划入了关西道的范围内。
萧临月很清楚,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就要到了!
【隆兴十六年,春。】
【大魏兰州刺史,兼凉州大都督府长史崔文渊起兵反叛大魏,投靠突厥,突厥可汗将亲妹嫁给他,后合兵一处,威胁大魏的关西重地,乃至于…关中!】
关中自古以来,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数不清楚有多少朝代和国家,在关中定都建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关中都是绝对不能放弃,也绝对不能够丢弃的!
关中一旦丢了。
汉中和剑南道立即就要出大问题!
此外,还可以自西向东进军,配合上从北方压过来的突厥人扫荡整个河东,然后越过黄河,跨过陕州,兵锋直抵汴京城下!
可以说,关中一丢,大魏就要国将不国了!
萧临月额头上沁出一层汗水,抿着嘴,咬紧牙关,死死的盯着眼前的系统画面。
画面中。
薛举看上去,也很清楚这眼下的危机。
不过他的面庞上,并没有像其他人似的,出现什么慌乱的神色,反而还非常的淡定,甚至于隐隐间,眼神中还流露出了三分……
期待与兴奋之色?
萧临月眼神古怪。
“此人当真是个杀胚,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风浪越大,鱼越贵”,薛举此人,完全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啊!”
隆兴十六年时,萧临月都还没出生。
对于这关乎大魏国运的连番大战,她仅仅只是在若干年后,从史书上看见了些许记载罢了。
跟现在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完全就是两码事。
画面中的议事厅内。
彼时的河东总兵裴德古,以及其余两位副总兵和一众参将都面面相觑,皱眉思索对策。
良久后。
河东总兵裴德古深吸一口气,环视在场所有人,继而一字一顿道:
“你们认为,这一战该如何打?”
话音落下。
一名参将顿时起身,道:
“末将主战!”
“只要守住黄河天险,以及朔州等地,即便突厥人连同叛军拿下了关中,又能如何?”
言罢。
另一名参将几乎是毫不犹豫,便站起来附和道:
“末将以为极是。”
“叛军和突厥人搅在一起,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都绝对不能小觑,所以不如死守城池,拖垮敌军!”
“末将认为,关西边军也会这么选择的。”
“他们虽然有十二万人,但到底有多少斤两,诸位也都清楚…因此不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