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初次求职
等孟月站在“龙门书肆”的四个大字下面时,她才知道,陈寅说的那个人是谁。
“呀,是陈公子!快请快请!”
她又转过头,看向自己,热情地招呼:
“这位便是你昨日说的嫂夫人吧?外头热,快进来。玉娘,看茶。”
虽然书肆名字里的“龙门”二字,让孟月有些不太好的前世联想,但别说她还挺喜欢这个女老板的,性格风风火火,说话不藏着掖着,一会儿谈起事情肯定对路。
孟月也就从善如流地进了书肆。
站到门外往里看时,觉得并不大;可这一进来,她就被整个书肆的风雅格局,小小地在内心里震惊了一下——跟前世那些大城市的中古风书院或咖啡厅比起来,古人的审美是真的很在线。
方才那叫“玉娘”的小女娃端过来三盏茶,三人便在满屋书香中坐了下来。
孟月端起茶盏来,一喝,还是一盏冰茶。嗯,细心加分。
她心里便对今日要谈的正事更加期待。
陈寅抿了口茶,开口便直奔主题,“岳掌柜,我家长嫂想来谋个抄书的差事,不知近日是否方便?”
孟月也事先按照前世每次去教培大厂面试的经验,准备了一大段说辞,她原本打算若面前这位岳老板还在犹豫,她就又要把“寒门长媳,掌家不易”拿出来说。
到时候要是还不同意,就说先给自己一个试用期——孟月说服自己不要为这一刻的卑躬屈膝而感到抱歉,毕竟是她第一次在古代求职,还没摸到门道嘛。
“方便,太方便了。”岳掌柜爽朗地道。
孟月此刻内心有一只惊呆了的土拨鼠,手里的饼渣都掉到了地上:
这难道就是遇到正常领导的救赎感吗?!
-----
“九月,益京城里各大书院就要陆续开课了,近期书肆就是缺人手,要备货嘛!”
眼下是六月中,细算起来,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是各大书肆的用人需求旺季呢!
旺季,自然就是意味着钱喽!就像上一世时,她们这些教牛马的旺季,也正是在七八月的暑假天,越想赚钱就越要辛苦一些,孟月有这个觉悟。
抄书比教书好太多,除了费眼睛费体力,关键是它不劳神啊。
这样想着,孟月已经在心底给自己规划好了赚钱蓝图:
益京城里的书肆可不只这一家,往后手速练起来,那不就是钱从四面八方来嘛!
“咳咳咳……低调低调”,孟月听见心里有个小人这样道。
------
“昨日陈公子已送来你之前抄的字了,只是那都一两年前的,我们都知道,字体是会随人的心境和时间而变的……”
岳掌柜拿出几页纸来递给她,“陈夫人,劳您在旁边的茶桌上将《三字经》的前十则,比着我手里的这个样子,写来与我瞧瞧。”
哦,有熟人引荐还不行,还得当场写几个字看。
孟月依言照做,拿到样书就翻开来看——字的间距很大,又碰巧没有什么繁难的字,一想也对,毕竟这也是小儿童的蒙学教材。
孟月秒懂,岳掌柜这是看在陈寅的面子上,给她开了个“绿灯”啊。
-----
果然,岳掌柜在她静心抄写的这一炷香功夫里,和陈寅聊起来。
“陈公子十年寒窗,如今终于心愿得偿,怎么也没摆上几桌,让我们这些熟识也去蹭蹭状元郎的风光嘛……”
陈寅在考取益京书院之前,就读于京郊的顺天书院。而今年的顺天书院确实只考走了他一个,所以岳掌柜话里的“状元郎”倒也没说错。
陈寅心里虽骄傲,却知道分寸,又有长嫂在侧,他更不可能张狂。
于是便道:“非也,非也,岳老板谬赞了,我等寒门子弟,考取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读完,也还要看自己的造化呢。”
“能读出来的”,岳老板看一眼正抄书的孟月,“你们陈家的和睦是远近闻名的。”
意思是,他们一定会倾尽全力,来供你。
陈寅如何不知,只是他本就对大哥大嫂的托举心怀歉意,如今想起往后的束脩之费,长嫂病好没多久,就又要出来抄书赚钱,他还有什么端着的?
学业再紧,他也要抓紧时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替家中减轻负担。
于是他端起茶碗,一口喝完后,弯腰对岳掌柜作揖:
“实不相瞒,今日我来,是想收回之前的想法,还要继续抄书,可行吗?”
在顺天书院读书的这些年,每逢书院放假,他都是自己边读书边抄书。
一来二去的,益京城里好多个书肆都是他的老东家。
龙门书肆便是其中一个。
但也因为担忧此后书院学业繁重拒绝的几家之一。
而因长嫂有这个需求,他便考虑到大嫂有一段时间没有继续抄书,恐她不能适应,故而首先介绍的便是女掌柜当家做主的龙门书肆。
------
这话倒是出乎孟月的意料。
原来陈寅也有这个想法,她并不会拒绝,傻子才会拒绝吧?多个人赚钱,挺好!
她再次深信,陈寅能出人头地,真的不是没有理由的。
可她的字还没抄完,正需要屏气凝神的时刻,不便起身。
“好”,不过从岳老板的反应来看,似正中她的下怀。
“跟读书人说话就是省事。”岳掌柜道。
------
正这时,孟月的字也写好了。
她并没有急着拿给岳掌柜看,而是从头到尾都细细检查一番后,才拿给她看。
这是她求学和工作时的一种习惯——一定要确保自己交出去的是尽善尽美的。
“果然是不错,今日我们便定下吧。”岳掌柜一锤定音,“只是速度要快些,不然一个月也抄不了几册不是?”
孟月嘴上称“是”,但心中却不住腹诽:这不是去听你和陈寅说话去了嘛!
等回家的,她一定努力每天多抄书!
那还不数钱数到手软?!
------
这天,她和陈寅离开龙门书肆时,各人都拿了一份契书。
她的这一份上面约定——她这两月的主要任务就是抄《三字经》,总量是三百册,七月十五交前一百五十册,余下的自然就是八月十五之前。
陈寅那份她也看了的,她也仔细瞅了瞅,单本抄书的价格。
她的一册是二十文,陈寅的则是他的五倍之数。
不过孟月也不羡慕也不嫉妒:“寅弟,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这些都是你该得的。”
但她知道岳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