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八章
生物钟让许婧柯准时醒来,她习惯性地伸手去拿放在床头柜上的睡袍,却摸了个空。抬眼望去,睡袍已经被细致地熨烫过,不见一丝褶皱,平整地搭在床尾凳上。
她穿上睡袍,系好腰带,走出卧室。家里静悄悄的,客厅茶几上,她随手放置的文件被归拢整齐,原本有些凌乱的吧台,此刻光洁如新。
秦聿正背对着她,准备早餐。电磁炉上炖着一个小砂锅,散发出清淡的米香,旁边的烤面包机亮着暖黄的灯。
他察觉到身后的动静,立刻转过身,“醒了,早餐刚准备好。”
许婧柯在餐桌旁坐下,很快,早餐端了上来。熬得恰到好处的鸡丝粥,煎得金黄诱人的太阳蛋,烤得酥脆的吐司配着上好的黄油和果酱,还有一杯牛奶。
秦聿安静地坐在她对面,没有像过去那样在她用餐时黏腻地靠近。
许婧柯拿起勺子,尝了一口粥,味道清淡鲜香,火候掌握得极好。
秦聿犹豫了一下,趁着许婧柯低头喝粥的间隙,小心翼翼地开口:“婧柯,能不能……不走了?
像是怕她误会,他急忙补充道:“是我之前不好,太不懂事,太粘人了。我改,我真的全都改!我以后再也不提那些不该提的要求了,也不会再让你对我做什么保证了,让我留在你身边,好吗?”
“钱打到你的卡上了吗?”
“嗯,”他的声音更低了,带着浓重的鼻音,“我不是为了钱……我真的不是……”
他看向许婧柯,眼睛里充满近乎孤注一掷的真诚,“我跟你在一起,从来就不是为了钱。我就想能偶尔看到你,照顾你,就心满意足了。”
他的姿态放得足够低,低到了尘埃里。
许婧柯喝掉杯子里最后一口牛奶。
她需要俞飞朔来满足她心里的挑战感和征服欲,但偶尔,她也需要秦聿这样的存在,来抚慰她身处高位不可避免的孤寂和疲惫。
他不再索求承诺,不再制造麻烦,只是提供情绪价值和细致入微的照顾,这似乎并无不可。就像在冰冷坚硬的堡垒里,养一只会撒娇讨好,并且绝对忠诚的金丝雀。
“把这里收拾一下。”许婧柯站起身,没有直接回答他的去留问题,但这句吩咐,已然是一种默许。
秦聿的脸上绽放出喜悦,:“好!我很快!”
他开始收拾餐具,动作轻快,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许婧柯转身走向衣帽间,准备换衣服去公司。她换上一身利落的定制西装,秦聿早已等候在门口,手里捧着她的羊绒大衣。
“早上气温低。”他为她披上大衣。
许婧柯没有多言,两人一前一后走进电梯,直达地下车库。
行至半途,经过一个闹中取静的高档住宅区时,许婧柯忽然开口:“停车。”
司机依言将车缓缓停在小区门口,许婧柯从包里取出一张门禁卡和一张黑色的附属卡,递给秦聿。
“B栋1701,密码是你生日。以后你住这里,生活上需要什么,用这张卡,我会处理。”
秦聿怔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双手接过卡片,“好。”
“别再去我那边,我有空会过来。”
“我明白了,”秦聿垂下眼帘,“你今晚会过来吃饭吗?”
许婧柯已经重新拿起手机处理消息,“看情况,如果我过来,会提前告诉你。”
“好,我等你。”
秦聿下车后,许婧柯示意司机继续开车。车子重新启动,后视镜里,秦聿还站在原地,目送着车子远去。
午间的私人会所包厢内,许婧柯与焕桁的赵启明分坐圆桌两侧,精致的菜肴几乎未动。
“许总,算法核心,我们焕桁有底子。数据共享的尺度必须再放宽些,没有足够的用户行为数据,我们的算法模型就是无源之水啊。”
“赵总,数据是科竞的立身之本,全面开放不现实。”
“这样的话,”赵启明挑眉,笑容淡了几分,“那我们很难保证算法推荐的精准度。”
“我们可以提供脱敏后的群体画像标签和经过验证的算法模型接口,但个体数据绝不可能开放。权限建立在双向对等的基础上,焕桁的底层算法代码库,同样需要向我们开放相应级别的审计权限。”
“许总,这恐怕……”
“风险共担,利益才能共享。”许婧柯语气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次性的技术嫁接,而是一个能持续进化的智能生态。信任是基础,而双向透明的监督,否则,”她语速放缓,“科竞可以独自探索这个方向,虽然慢一些,但绝对可控。”
独自探索或许是虚张声势,但以科竞的实力和影响力,没有人敢完全无视这种可能性。
赵启明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然在快速权衡。
“算法审计可以谈,但必须限定范围,签署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赵启明终于松口,这是关键性让步。
“当然。”许婧柯颔首,“细节由双方技术团队和法务共同界定。至于利益分配,”她抛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基于算法效果和实际带动的GMV增长进行阶梯式分成。前期我们可以让利三个点,以换取焕桁在核心算法迭代上的优先支持。”
赵启明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对这个方案动了心。
“许总果然快人快语,谋定而后动。看来,我们这个项目,想不成功都难了。”
酒杯相碰的清脆声响,标志着这个智能推荐算法项目的正式落地。
饭局在看似融洽的氛围中结束。
送走赵启明,许婧柯脸上的笑意便淡了下去,“让技术部和法务部负责人半小时后到我办公室。合同条款必须把刚才谈到的审计范围、数据边界和阶梯分成模式咬死,尤其是算法迭代的优先权,不能有任何模糊地带。”
“明白,许总。”
许婧柯处理完合作项目的后续事宜,并未直接回家,而是让司机将车开往城中一家以专业和高品质著称的音乐器材行。
店员跟在半步之后,适时提供专业建议。许婧柯的目光掠过琳琅满目的设备,最终停留在一套顶级的录音棚监听设备上,包括一对性能卓越的监听音箱、专业声卡和一系列配套的拾音设备。
她记得宋谦里提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