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三从四德遇上女尊地晶》

16. 麻与棉

里正娘子李红英目光如炬,缓缓扫过被“四口之家”惊得魂不守舍的众人.

最终定格在陈谷雨身上,带着几分审度的深意。

她面上不显,心中却已掀起波澜:这陈谷雨果然与众不同,规矩礼教在她眼中竟似无物。若不是怕官府收地,只怕连这十亩良田还懒怠打理呢,哪还会费心谋划什么粮麻之事?

她未评说那惊世之言,只将话头引回正题,声沉而威,恰似为众人剖解《田亩律》的深意。

“谷雨丫头。”

这一声打破了凝滞的气氛。

“你方才说主粮六亩,菜地一亩,牧草一亩,柴林半亩,共八亩半。余下一亩半良田,作何打算?”

陈谷雨定神敛心,略一躬身,恭声道:“正欲请教里正娘子。余下一亩半,可否栽种经济之物?譬如……麻?”

“麻?”李红英眉头未展,眼中却掠过一丝了然,“你倒想到了正途。”

她环视众人,声若洪钟,既说给陈谷雨,亦道与四邻:

“《大周田亩律》有载:‘永业田中,主粮未足七成者,须以麻、桑、棉、茶等物补纳赋税,或折银钱抵数。’”

她话音一顿,目光愈锐:“你主粮仅六成,不足七成。余下的一亩半要么补种主粮,要么就种这些能换钱、顶税之物!”

“为何是麻?”她自问自答,“因麻最贱、最易活、不挑地!织出的麻布虽糙,却是庄户人蔽体之本!更紧要的是——”

她声气一重:“官仓收麻!按品论价,可直接抵税!那一亩半地,好生经营,产出剥皮沤制,换得的银钱正好填上赋税缺口,或有余钱应付杂捐!”

“桑?”

她摇头,“这地界桑树长不好,虫害多,养蚕是精细活,非世家大户折腾不起。”

“棉?”陈谷雨追问道。

李红英脸上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涩意。

“那是好东西,暖和细腻。但棉种价高!北地天寒,寻常棉种难越冬,须得南来的面种,价昂不说,伺候起来比主粮更费神,怕冻怕旱怕虫!一亩收成,除去本钱损耗,未必强过老实种粮。官仓也不收棉抵税,须得自行寻牙行发卖,麻烦得很!李家坳乃至整个北川县,除却几家地主略种些自用,谁碰这个?不划算!”

她最终定言:“这一亩半,种麻!最稳妥、最省心,也最合律法!可听明白了?”

“明白了,谢里正娘子指点。”陈谷雨恭顺应下,容色静默。

麻布粗砺刺肤,她前世只在最低等的仆役身上见过。

但里正娘子字字在理,种麻确是眼下最踏实的选择。

可她心中那点对“棉”的念想,未曾熄灭。

温暖柔软的棉布,轻匀耐寒的棉絮……那才是“衣食无忧”中“衣”的体面。

她似是随口又问:“里正娘子,不知附近……何处可寻得那南方的棉种?”

李红英诧然瞥她一眼,似未料到她仍惦念这不着边际之物,摆手道:

“莫想了!这穷乡僻壤,见都少见!镇上粮铺或偶有南来杂货商带货,但价高且真伪难辨,纵有种子也未必种得活。安安分分种麻罢!”

陈谷雨未再多言,只默默记下“镇上粮铺”、“南边杂货商”几字。

里正娘子又肃容训诫几句“勤耕不辍”、“莫负地恩”,便领着仍神魂恍惚的三姑婆与一众心思各异的乡人离去。

喧嚷的小院终归宁静,唯余堆满角落的粮种与半扇猪肉散发着丰饶之气,灶边还有沉默整理粟米的谢晚舟。

陈谷雨合上门,隔去外界残存的窥探。

她走至谢晚舟身畔,自然出手相助,将米袋一一码齐。

灶膛余烬暖意依稀。

“妻主。”谢晚舟忽低声开口,音色微涩。

他仍垂着眼,长睫掩下神情,只执起一空布囊,徐徐折着,宛若闲谈般说道:

“若……若真欲寻南方的吉贝棉种……或可留意每年春末夏初,经北川县往北境榷场去的南边商队。他们常携些稀罕南货。或去县城‘万通货栈’打听,那东家有南边的门路,只是价钱……恐怕不菲。”

语声平淡,仿佛说着柴米油盐的寻常,可其中透出的见识——商队行踪、县城市货——岂是寻常乡野郎君所能知?

陈谷雨叠米袋的手略略一顿。

她抬目看他清瘦的侧脸,灶火跃动,映得他容色朦胧。

她不惊不疑,甚至连一丝异色都无。

前世高门阅历,早令她对“罪臣之子”、“官宦之后”这些名目下残存的见识与人脉心中有数。

谢晚舟此刻所言,不过印证她先前揣测——

他曾立云端,纵使坠尘,眼界仍非李家坳村夫所能及。

“嗯,知道了。”

她只轻声应下,语气如常,仿佛他方才不过说“水在缸里”一般平常。

这般平淡的接纳,反令谢晚舟心下一松。

他不再言语,只将折好的布囊轻置米堆之上。

翌日,天朗气清。

陈谷雨不敢误农时,踏晨露走向她那十亩焕发生机的沃土。

泥壤乌亮油润,松软如发透的面团,沁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前几日翻地时的挣扎艰辛,恍如隔世。

她刚至地头,便见三姑婆与王婶子、李娘子几人已候在那儿。

三姑婆面色仍复杂,却似被一股更强烈的、对土地的敬畏与期盼压下了昨日惊怒。

见陈谷雨到来,她清了清嗓,竭力恢复往日声气:“谷雨!还愣着做啥?地母娘娘赐福,耽误不得!赶紧下种!王婶子家的好粳种,李娘子的麦种,都替你扛来了!”

王婶子与李娘子也热络围上,众妇人显示齐齐跪倒,向地母娘娘感恩祈福。

然后开始纷纷指点:“谷雨丫头,粳米种要浅,撒匀喽,拿耙子轻轻搂层薄土盖上就成!”

“麦种得深些,不怕!这地气足,苗出得快!”

“是哩,瞧这土,多软和!连土坷垃都少见,省了碎土的功夫,真是神了!”

陈谷雨静心聆听,暗自称奇。

她抓一把粳稻种子,颗粒饱满,金灿可喜。

依王婶子指点,试将种子匀撒在略平整过的田垄上。

奇事发生。

那种粒落入软润黑土,似被无形之力温柔包裹,轻轻吸附在湿土表层。她只须用耙子极轻——几乎像征性地一带,一层恰到好处的薄土便匀覆种上,不压不实,又保水保温。

流畅自如,比她前世见庄中老农侍弄良田更轻省。

“瞧瞧!瞧瞧——!”

王婶子拍腿惊叹,“这地是真通灵性啊!种子落下去,自个儿就知该呆哪儿!这哪是下种,简直是请种子归家享福哩!”

“可不!这地气旺得,瞅着就欢喜!”李娘子亦连声啧奇。

三姑婆见陈谷雨动作虽生疏却渐顺畅,再望脚下这片蕴着无穷生机的土地,昨日那些激烈反对似也被这般“神迹”般的播种冲淡许多,唯余对丰收的热望。

她挽起袖口:“别光瞅!搭把手!赶紧把麦种也撒下!”

在几位农妇相助下,三亩粳稻、三亩麦子很快播毕。

沃土无言,却似默默许诺秋日的金黄。

暮色四合。

陈谷雨携一身泥土芬芳归家。

刚入破屋却盈满粮香的小院,一股浓郁鲜香——混着油脂焦脆与面食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霎时驱散周身疲乏。

灶上热气蒸腾。谢晚舟正将一只只胖乎月牙状的饺子从滚锅中捞起,小心盛进一口粗瓷大碗中。饺皮杂粮掺白面擀就,不算雪白,却透温润光泽。

旁侧小锅熬着稀薄粟米粥。

小念安趴炕沿边,眼巴巴望着那碗饺子,小鼻子一动一动。

“回来了?洗洗手,用饭罢。”

谢晚舟声气依旧平静,听不出波澜。他将满碗饺子放在屋内唯一稳当的小木桌上,又端上两碗粟米粥——一碗置饺旁,另一碗放稍远矮凳上。

陈谷雨净手坐下。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