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西北*军权三
“我准备好好读书,准备去考场体验一番。”赵广胜说着就调皮的眨了眨眼睛,“我这段时间正在看杨阁老的生平,我发现我现在想要做杨阁老那样的人。”
说着就做出搞怪的动作,“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守边关。不讲殿下需要我做什么,我都可以。”
动作虽然浮夸,语气里面却都是自信。
李祁钰被赵广胜那自信的模样给逗笑了,还是孩子啊,这个自信劲儿他喜欢。
使劲儿拍了拍赵广胜的肩膀,“好,我等着。以后你也做个杨陌离那样的人,让皇爷爷又爱又恨。”
“哎哟,殿下我是伤员啊。你这使出这么大的力气,是虐待伤员啊。”夸张的语气,大声的强调,他又瘸着腿蹦跶了两下,让李祁钰嘴角裂的更大了。
梁家和高家的确是因为西北的军权最后落不到太孙殿下手里,等到宫冠以找到家门口,都找个理由推脱了。
说是家主不在,或者是家主病了。
李祁钰听到之后,冷笑一声。曹猛那个人的经历,他可是了解的。还是六品校尉的时候,都能做出来屠村的决定,从一个十几岁跟随父亲杀猪的小子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二品武将,若是心慈手软早都活不下去了。
“一个个都当大哥是泥菩萨,要不我现在带人把他们给拿回来。”李祁珩很是气愤,从听到曹猛接替镇北军的时候,他就从宁夏镇赶过来了。
“不用管他们了,都是蠢货。你们先陪着我把镇北军的军务给整理好,等到曹将军到了之后咱们就可以回京了。”
李祁钰说的云淡风轻,可李祁珩却是极其的不甘心。
“凭什么?咱们好不容易才让西北安稳下来,马上就要举行互市了。瓦剌还没有打呢,咱们就要走?”这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要他说就直接丢开不管了。等到曹猛来了,让曹猛自己去折腾去吧。
“现在还不是开战的时候,不讲是鞑靼还有瓦剌的汗王年龄都不小了。下面的几位王子争斗的厉害,等到两个老汗王没了,才是真正的考验。”
李祁珩知道大哥说的是实情,但他就是觉得不甘心。
西北的军权哪怕是交给安国公,都比交给曹猛强啊。
“我看皇爷爷他是老糊涂了,曹猛是一员猛将不假,可曹猛和太子是姻亲啊。谁不知道西北能够这么快安稳下来,大哥你功不可没,现在好了,到了摘桃子的季节皇爷爷竟然让太子殿下的人过来摘。”
“祁珩。”李祁钰厉声呵斥了一声,双眸严厉的瞪着为自己打抱不平的弟弟。
过了一会儿才缓和了语气,“我知道你是为我抱不平,但镇北军不可能到我手里。至少现在不能,也不能交到安国公手里,你明白么?”
不然安国公拥兵自重,而他掌握了军权,到时候对付他的就不是太子,而是皇上了。
李祁珩粗喘着气,直接坐在椅子上面。
“都不知道皇爷爷在想什么。”他没有大哥那么大的胸怀,也没有大哥想的多,干脆眼不见为净,直接出去骑马去了。
李祁钰的折子还有信件到了京城之后,老皇帝看着手中的地势图如获至宝。
“好,好,有了这个东西,至少五年之后鞑靼的地图咱们都能够掌握了。”老皇帝高兴的看着眼前的新版地势图,虽然只有小小的五分之一,但剩下的还在赵广胜那个孩子脑袋里面呢。
大秦朝以前也有鞑靼和瓦剌的地图,但这么多年河流的走向都变化了不少。
皇上拿着地势图和原来的地图比对,这一百多年来变化真大啊。
“赵熙朗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皇帝赞许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转而对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孙加成说道:“赵熙朗现在在你们兵部做的怎么样?”
“荣国公为人踏实本事,自上任以来克忠职守兢兢业业,再好不过。”
老皇帝摸了摸胡子,大殿之内暂时安静了下来。
“我记得兵部侍郎前段时间被人弹劾,说是宠妾灭妻,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
孙加成心下一凛,兵部左侍郎因为宠妾灭妻,妻子闹着回了娘家。现在两家闹着要和离,打的不可开交,被御史台给弹劾了。这件事儿成了京城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天天都守着看着热闹呢。
若是往日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内帏不修,现在却是、、、。
同时心下一凛,他这段时间没有对嫡妻做出过分的事情吧?
“回圣上,确有其事。”孙加成作为刚刚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自然需要培养自己的人。
但下面的两位侍郎都已经在兵部十多年了,根基深厚,暂时还动不了。却没想到,机会就这么轻而易举的送到自己手里来了。
孙加成面上淡定,内心却已经激动起来了。
赵熙朗虽然不是他的人,但总比着处处给自己找不自在的左侍郎要好。
“那就让左侍郎先回家修养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内宅的事情处理好了,什么时候再给朝廷效力。内宅事务都处理不好,又怎么能很好的处理朝堂之事。”皇帝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一个兵部侍郎的去留,就好像是说今天吃鱼这样简单一样。
“一会儿杨阁老和袁阁老下去拟旨吧。”
杨陌离自然清楚皇帝的意思,赵广胜的年纪还小,太早的进入朝堂对他不利。索性直接加封赵广胜的父亲。
“你们觉得太孙殿下的提议如何?”李祁钰不光送来了赵广胜绘制的关于鞑靼最新的地势地貌,还有就是想要通过沼泽地直接进入鞑靼和瓦剌的腹地。
皇帝的话音落下,久久没有得到回音。
就知道几位老大人的意思,他们不赞同这样冒险的做法。
皇帝年龄大了,对朝堂求稳。若是放在十几年前,他定然直接拍板决定了,根本就不会问。
“杨阁老,你的意思呢?”可,只是求稳,却又有点儿不甘心。老皇帝还是有点儿不死心的问道,觉得杨陌离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人,说不定也同自己一样的心态。
杨陌离却好像是没有接收到皇帝的心思,沉思了许久才说道:“微臣觉得现在不是好时机。”
“一来是天气问题,现在都已经是三月份了,那片沼泽地大部分都已经开始融化;二来就是行军问题。进入沼泽地,都要步行,会拉长时间,军需较多;三最主要的就是去年河南等地大旱,江西暴民生乱,现在实在不适合大规模行军。”
鞑靼的几位小王子争斗日渐白热化,老汗王的身体也不好。
现在需要防备的是瓦剌,瓦剌的达尔罕掌权,他一直都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不过,达尔罕支出的小王子现在也在同几位兄弟争权,怕是也分不出多大的精力出来。
还有就是镇北军,早都不是十几年前的镇北军,又损失了三万精兵。现在实在不适合大战。
皇帝知道杨陌离说的是实情,只得无趣的挥了挥手。
“你们下去拟旨吧。”
赵广胜虽然没有信件传回来,但赵广胜重新绘制了一份鞑靼地势图,这样震惊朝野的举动一下子就让京城上层的人都不由得思量起来这个尚未成年的小子了。
赵广胜一年几次升官,一次是接着小舅子献上的十万石粮食;这一次更是借着儿子的光直接成为兵部左侍郎。
这让朝堂中的不少人,都对赵广胜羡慕嫉妒的很啊。
不然人背地里有议论赵广胜,真是天生的好命啊。年幼的时候,有着掌权的父亲,还有个当郡主的母亲。成年了,家境落败了,娶了一个商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