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十八章
火车停靠站台,久违的新鲜空气涌进鼻腔。江雪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头顶悬挂的指示牌。
海市。
出站口挤满了人,关山越一手拎着两个大的行李袋,一手抱关嘉言,江雪则拿着剩下轻便一点儿的东西,紧紧跟在他身后,顺着人流往外走。
“关哥!”到了门口,一个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的男人跳起来向他们招手,“关哥,关哥,这里!”
关山越抬脚往那边走,对方快走两步迎上来,一把接过他手里的行李袋。
“关哥,路上还顺利吗?”
“顺利。”关山越点点头,没有要提及路上发生什么事情的意思,转头对江雪道:“这是董志勇。”
董志勇赶忙接话,“您叫我小董就行。”
对方的年龄看起来比关山越还要大一些,话里话外却表现的对关山越极为尊敬,压下心底的疑惑,江雪朝他笑了笑,语气柔和,“你好,初次见面,我叫江雪。”
“您好您好。”
董志勇笑容灿烂,拎着行李袋走在前面,替他们拨开人群,走出火车站,在路边停着的一辆黑色小轿车旁停下。
拍拍车尾,董志勇嘿嘿一笑,“关哥,怎么样?”
“你买的?”关山越挑眉,“不错。”
董志勇伸手比了个数字,“倒了几手,便宜,不值钱。”
即便是在海市,在九十年代初就能开上四个轮子小轿车的人也不多。且不说一辆车的价格,光是考驾照的费用,上牌照的费用,还有每个月的油耗,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就足够让人牙疼。
车是半年多以前买的,买回来后也没开过几次,董志勇叹口气,“我本来想着,要是出去跟人谈生意谈业务,有辆车开着,面子上好看,也能叫人觉得咱公司靠得住。”
要不是这辆车叫人转手了好几次,大大小小的毛病多如牛毛,实在卖不出多少钱,他都想把车卖了填进公司的窟窿里。
正说着,小轿车副驾驶的门打开,从车上面下来一个人,个子和董志勇差不多高,但比董志勇瘦了不少,模样也要年轻几岁,头发留到肩膀,手里拿着传呼机,神色倦怠,眼底的青黑肉眼可见,一副半睡不醒的样子。
“关哥。”
关山越将行李袋放进后备箱,听到声音后转头,看清他的模样,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李栋梁?”
“到!”
李栋梁双腿绷紧,抬头挺胸,站了个标准的军姿,但不到两秒钟就松懈下来,依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嬉皮笑脸道:“班长,我这都退伍一年了,咱就别拿队里的规章制度上纲上线了行不?”
说完,李栋梁又视线一转,看向旁边站着的江雪,顿时眼前一亮,问道:“这位是?”
江雪笑容浅淡,“初次见面,我叫江雪。”
“是新嫂子吧!”李栋梁愣了下,露出个夸张的表情,“你好你好,我叫李栋梁,是关哥的好哥们,生死兄弟!”
董志勇用力咳了声,示意他收敛一点儿。
可李栋梁充耳不闻,还主动伸出手,要跟江雪握手。
董志勇看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想去拦他,但关山越更快一步,抬手卡住他的脖子,硬生生把他转了个圈,重新塞回副驾驶,“啪”的关上了门。
又拉开后座车门,“别耽误工夫,先走。”
小轿车滴滴摁了两声喇叭,调头驶上马路。
改革开放十几年,以深市为首的东南沿海城市在时代的潮流中滚滚向前,以一种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
平整的街道,接连驶过的小轿车,随处可见的小高楼。如果是第一次从安河、新阳这样的内陆城市来到这里,绝对会被眼前的海市所震撼。
但江雪不是。
她亲眼见过三十年后的海市。
高楼林立,直冲云霄,华灯彻夜不息。商铺比邻,人潮涌动,车马川流不息。
缓缓流淌的江水将这座城市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一江之隔,天差地别。时至今日,海市人口中还流传着“宁要西边一张床,不要东边一套房”的说法。未来的地标性建筑,也还在建造当中。
三十年天翻地覆,就算是土生土长的海市人,也很难说清楚这些变化究竟从从哪一刻开始,又在哪一瞬间结束。
关嘉言坐在江雪和关山越中间,好奇的转动脑袋往左右两边看,还想像在火车上一样趴到车窗上,被江雪拦住,强行摁在了座椅上,“不行,等下车了再看。”
路口等红灯的功夫,董志勇朝后面瞥了眼,心里啧啧称奇。
关山越提前在电话里说了自己领证结婚,对象是村里长辈介绍的,跟他一块来了海市。
以至于董志勇来接站之前,还以为会见到一个梳着麻花辫,穿着大花袄,对城市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乡下村姑。
怪不得都说百闻不如一见。
他关哥这对象,长相,气质,就连说话的语气,都跟那名牌大学里的大学生,还有电视剧里的女明星们演的什么经理、秘书一模一样。
反倒是关山越,往她旁边一站,给衬得像个拎行李的保安。
很快,车子停在一栋颇具时代感的单元房楼下。
上到四楼,董志勇在几扇极为相似的门中找到其中一扇,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开门。
外面是深绿色的防盗门,里面是漆成米黄色的木门,因为时间久远,油漆已经有些许脱落。
打开门,站在门口,房间内的一切尽收眼底。
进门就是厨房,穿过厨房就是间客厅兼卧室,有沙发和茶几,也有张双人床。左手边还有两扇门,分别是洗手间,以及另外一间卧室。继续往里走,则是个两平米左右的阳台,可以用来晾衣服。
屋子里还摆着几样电器,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大卧室的天花板上有吊扇,小卧室里则放了个可以摇头的电风扇。
房间面积不大,多进来几个人便显得局促。并且只有一个沙发,人一多,就只能坐在床上。
房子是董志勇找的,这套房子的户主是对老夫妻,和董志勇的爸妈是几十年的工友。
老夫妻在厂里干了一辈子,分到了这套单元房,后来又花钱买断。现如今老两口的孩子都在深市发展,他们退休又上了年纪,就打算去深市和子女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