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28章 发展中的问题
暮春的明州,空气中已浮动着初夏的燥热。
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主干道拓宽,高楼拔地而起,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片区被崭新的社区取代,商业街也开始热闹起来。
统计数据也显示,明州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
然而,郑仪的目光并没有一直盯着那些漂亮的数字。
办公桌上摊开的,除了城投集团二期规划方案,还有几份刚送来的内部简报和舆情分析。
焦点不再仅仅是光鲜的Gdp和宏伟的蓝图。
而是……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触及城市发展根本的问题。
一份来自市教育局的汇报材料显示,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明州。
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流汗出力,但他们的子女,却因为户籍、居住证、社保缴纳年限等等条件限制,难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
而民办学校的资源有限,费用也高,许多工人家庭负担不起,或者因为证件不全无法办理入学手续。
简报旁,还有一份来自人社局的调研报告,反映了部分行业、特别是建筑、服务业等领域,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保障不到位、甚至拖欠工资等现象。
另一份材料则提到了随着几个大型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招商,企业普遍反映技术工人短缺,但与此同时,本地一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却又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舆情分析则捕捉到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声音,质疑明州的城市发展是否真正惠及了所有建设者。
虽然声量还不大,但指向性很明确。
郑仪的眉头微微蹙起。
“秘书长,城投集团的陈总到了。”
秘书周扬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请他进来。”
陈默很快走了进来,依旧是那副沉稳干练的样子。
“秘书长。”
“坐。”
郑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将桌上的几份材料推到他面前。
“你先看看这个
。
陈默拿起材料,快速浏览起来。
他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凝重。
看完后,他放下材料,看向郑仪。
“秘书长,这些问题……我也有所察觉。
陈默坦诚地说道。
“二期规划启动后,我们集团的用工量也大幅增加。虽然我们严格要求合作的施工单位规范用工,但一些分包队伍,确实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这些问题……确实超出了我们城投集团一家能够解决的范围,但……对整个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郑仪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陈默啊,你说得对。
“这些问题的根本,确实不完全是规划本身的技术缺陷,更多是……顶层设计、制度衔接、社会治理层面的系统性不足。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推卸责任。
郑仪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的城市更新,目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盖新房子,修宽马路,搞活商业。
“归根结底,是要提升这座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吸引力和……人的幸福感!
“如果我们的发展,是以一部分人的基本权益受损为代价,如果我们的繁荣,无法让所有参与建设者共享成果,如果我们的教育、社会保障体系,跟不上城市扩张的步伐……
“那么,这种发展,就是无用的发展!甚至是……危险的发展!
“它会在看似光鲜的表面下,积累矛盾,制造裂痕。最终,可能反过来吞噬掉我们所有的努力!
陈默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秘书长,我完全赞同您的判断。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尽快拿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嗯。
郑仪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流。
“城市,说到底是人的城市。
“规划可以画在图纸上高楼可以建在地上但如果人心散了根基就不稳了。”
他转过身看向陈默。
“城投集团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不能只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你们接触一线最多
“我要求你们立刻对集团自身及所有合作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和整改!坚决杜绝拖欠工资、不规范用工等现象!城投集团要带头做表率!”
“是!秘书长我们马上部署落实!”
陈默立刻应道。
“但这还不够。”
郑仪走回办公桌。
“这需要跨部门的协同。”
他拿起内线电话对周扬吩咐道:
“周扬通知教育局、人社局、**局、卫健委、几个重点区的负责人还有……发改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明天上午九点到这边开个专题会。”
“议题就定为:‘研究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市民服务管理与人力资源保障问题’。”
“让他们都带着问题和初步想法来。”
“是秘书长!”
放下电话郑仪对陈默说:
“明天的会你也参加。”
“把你们城投集团遇到的具体问题、用工管理的经验教训以及你们对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的建议都准备一下。”
“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摆在桌面上好好研究一下。”
“好的秘书长!”
陈默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但同时也涌起一股干劲。
第二天上午九点郑仪的办公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坐满了相关部门的一把手或主要副职。
郑仪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进入主题。
他将昨天给陈默看的那几份材料的核心内容以及城投集团反映的一些具体情况向与会人员做了通报。
然后他抛出了一个问题:
“各位,情况大家都了解了。
“我不想听套话,也不想听抱怨。
“我就想听听,在你们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做什么?有什么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需要哪些政策支持?部门之间如何配合?
他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从教育局开始吧。
被点名的教育局长清了清嗓子,显得有些紧张。
“秘书长,关于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我们确实压力很大。
“主要是学位紧张,尤其是优质学位。新建学校的进度,跟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
“另外,入学条件门槛也比较高,主要是居住证年限、社保缴纳证明这些,很多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确实很难满足。
“我们也在研究,是否可以适当放宽条件,或者采取积分入学等更灵活的方式。但这也涉及到财政投入、师资配备等一系列问题……
接着,人社局局长发言,谈到了劳动监察力量不足、部分企业规避监管、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卫健等部门也分别就居住证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明等具体环节存在的堵点做了说明。
发改委和财政局的领导则从宏观规划和资金保障的角度,谈到了面临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