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新的炼钢法,“顶底复吹转炉”!
之前伊莲娜听从了苏远的建议带着那批电风扇返回**熊国后立即采取了快速销售的策略。
她精明地适当压缩了部分利润以求尽快回笼资金。
果然就在她出手了大批电风扇后不久
最后剩余的一小部分库存她几乎是以成本价清理完毕。
伊莲娜心里清楚若是将这些货压到明年夏天必定能赚得更多。
但她更明白苏远早已向她透露华夏这边还有更好的、更应季的货品在等着她。
资金必须保持流动绝不能被困在过时的商品上。
虽然这次利润薄了些但总体上仍是赚了一笔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罢了。
此番再次来到轧钢厂伊莲娜在车间里仔细巡视了一圈。
当她看到那堆叠整齐、刚刚生产完毕的电热毯时眼中立刻闪过好奇的光芒。
她随手拿起一条按照工作人员的示意接上电源试用。
不一会儿她的脸上便涌现出难以抑制的激动!
这带着电线和插头的毯子看起来确实有些奇特可一旦通上电短短时间内整条毯子便迅速温暖起来热度均匀舒适。
若是在上面再铺一层普通毯子或薄被那温暖的感觉便被牢牢锁住足以抵御严寒。
“我的天!这真是太神奇了!”
伊莲娜忍不住用母语低声惊叹眼中闪烁着发现宝藏般的光芒。
此刻的四九城秋意虽浓但远未到酷寒之时。
然而她的故乡**熊国广袤的土地上许多地方早已是零度以下的冰天雪地冬季漫长而严酷。
这种电热毯在她看来绝对是应对寒冬的利器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这次产品是现成的无需等待。
伊莲娜毫不犹豫不仅将上次回笼的本金全部投入似乎还动用了另一笔来源神秘的资金筹措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货款吃下了大批电热毯。
时间就是金钱她必须抓紧。
而且得益于上次运输电风扇的经验她已经摸索出一条比传统水路更为便捷的新通道。
通过铁路运输可以更快地将货物送达**熊国。
赚钱的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牢牢抓住。
伊莲娜在四九城紧张忙碌了几天将所有事务安排妥当后便再次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不过她这次在四九城的“忙碌”可不仅仅局限于生意。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其余的时间……她几乎全都“耗”在了苏远身上,仿佛要将分别这段时日所有的“缺失”,加倍地弥补回来,尽情享受着二人之间的“快乐时光”。
待伊莲娜离开后,苏远才总算得以“消停”几日。
他不禁感慨,这**妹的体能和热情,确实与华夏女子大不相同,简直就像是安装了某种超能电池。
只需休息片刻,便能立刻“续航”许久,精力旺盛得令人咋舌。
红星轧钢厂,科研技术中心实验车间。
一座小型实验炉内,红彤彤的钢水正缓缓流出。
围在四周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仿佛目睹了某种神迹。
这座炼钢炉体积不大,是专为实验所建造。
但它与厂里常见的平炉截然不同。
按照苏远的说法,这叫做“顶底复吹转炉”。
这是在现有转炉技术基础上,由他亲自设计改良的。
在炉体的上方和底部都增加了高效的吹气装置,能极大地提升炼钢的效率和钢材质量。
起初,大家虽然期待,但并未太过震惊。
毕竟苏远创造的奇迹已经够多了,他说能提高炼钢效率,大家觉得理所应当。
但当苏远断言,采用这种改良转炉炼钢法,效率提升将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呈数量级的、颠覆性的飞跃时,不少人心里还是存了一丝怀疑。
然而此刻,亲眼看到炽热的钢水这么快就冶炼完成,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许多人下意识地抬头去看墙上的挂钟。
从投料到出钢,这才过去了……十分钟?!
要知道,目前国内主流的炼钢技术仍是平炉。
用平炉炼一炉钢,动辄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久。
而现在,这个过程被缩短到了区区十来分钟!
这听起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刚才转炉开始工作时,大家原本都打算先离开去处理别的事情,等几个小时后回来再看结果。
谁能想到!
他们这步子还没迈开呢,这边一炉钢竟然已经炼好了!
这效率,何止是离谱,简直是骇人听闻!
旁边一位老师傅忍不住咂舌惊叹:
“苏高工!您这这法子也太神了!”
“这这简直没法用常理解释了!”
“我老刘在炼钢车间干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敢想过,一炉钢还能这么快就出来!”
他刚说完,立刻有人接话: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有啥不敢想的?在别人那儿是不可能,但经苏高工的手改造出来,那就再正常不过了!”
苏远听着众人的吹捧,不由得笑着打趣道:“你小子,说话中听!下次开会,你坐前排,多说点!”
这明显的调侃,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被点名的年轻技术员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旁边另一位工程师笑道:
“苏工心里明镜似的,一眼就看出你在拍马屁!”
“也不知道刚才是谁,看见钢水出来,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鸡蛋!”
他转而看向苏远,语气充满了敬佩,“不过说真的,苏工,这转炉炼钢法,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您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苏远摆摆手,语气平和地说:
“不用这么惊讶。”
“其实这种转炉炼钢法,在国外一些地方已经有了。”
“这并不是我首创的东西。”
他话锋一转,带着自信的说道:
“不过,我确实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关键的改进和创新。”
“可以说,目前我们使用的这种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法。”
“解决了原有技术的不少痛点,算得上是比较先进和高效的。”
他借此机会勉励大家:“你们啊,平时也要多关注国外的技术动态,多学习。现在国外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尽管苏远说得谦虚,但大家对他的钦佩之情丝毫未减。
对于此时的普通华夏工人和技术人员来说,“国外”太过遥远和模糊。
反正苏远提出的这种高效炼钢法,他们闻所未闻,这就是苏高工的本事!
而且大家都明白,虽然这是实验室数据,实际大规模应用时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但效率的提升依然是颠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