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老孙的那一份,我继续还
一大早,得到消息的村民们,陆陆续续的全都来了,很快院子里就搭起了灵棚,李学庆亲自指挥,李天明在一旁帮着打下手。
“吴老师那边,谁陪着呢?”
“晓雨和二兰子!”
“你四婶儿呢?”
“里面撕孝呢!”
孙嘉璐的两个儿子最终还是都没露面,没有戴孝的人,李天明和李学庆商量后,让村里和他一辈的人,每人扎上一根孝带,送孙老师一程。
“让你四婶儿也去陪着吴老师,她能说会道的,劝着吴老师好歹吃点儿,别把身子骨给饿垮了!”
李天明答应了一声,喊住了天林的媳妇儿牛爱莲,让她去叫方艳梅。
唉……
李学庆叹了口气,又和李天明一起去了门口。
李学工正带着人破木料呢,昨天才定下的,要给孙嘉璐准备棺木,谁能想到,夜里人就没了。
吴月华谁也没通知,就守着孙嘉璐,整整熬了一夜。
“学工,你们这边紧紧手!”
“放心吧,赶中午前,肯定攒上,可就是……不刷上几道漆,下了土怕存不住!”
将来吴月华肯定是要和孙嘉璐并骨的,别等到时候,这副棺材在地下烂透了。
“刷吧,明天棺敛,多晾晾,实在不行就用火烤!”
孙嘉璐身前为村里做了那么多贡献,总不能人没了,连一口好棺木都没有,真要是那样的话,李家台子哪对得起人家。
“天明,该通知的,都通知了吗?”
“县里、市里、还有孙老师以前的单位,全都通知到了,卢**说,明天他亲自过来致祭!”
李学庆点点头。
“再好好想想,别把谁给落下了!”
李天明答应了一声,把天喜和天青叫住,让他们两个去镇上的供销社,把香烛纸钱什么都拉过来!
“对了,还有花圈,写挽联的黑布也预备着。”
昨天,吴月华说过,不要大办,可刚刚和李学庆一提这事,李学庆说啥都不答应。
“天明,我现在脑子里乱,你替我想着点儿,还缺啥,差啥的,抓紧安排人去买,咱们得让孙老师风风光光的走。”
“吴老师那边……”
“这事
不能听她的我就做主了所有的挑费都从村里的公账上出谁要是有意见让他来找我说话!”
最近这些年李学庆虽然一直担着村支书的位置其实已经不怎么管事了。
但今天他发了话俨然还是当年那个能镇住整个永河县的李老浑子。
就连吴月华都没法反驳他的话。
刚10点钟县里的人先到了李学国带着农业局等部门的一众头头脑脑进了院子。
本来李学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可市里挽留县里的老百姓也不让他退他也就只能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到现在都已经65岁了。
先去灵堂致祭接着又去看望了吴月华。
“咋这么突然?”
李学国早就知道了孙嘉璐的病情只是万没想到会这么快。
“学庆天明孙老师的身后事都安排得咋样了?可不能草草了事!”
“还用得着你说孙老师是我们李家台子的人就算是走了也得走出点儿动静还有个事得提前跟你打好了招呼县殡仪馆要是过来别想进村!”
早些年国家就提倡火葬但是这个政策如今在农村根本推行不下去。
他们这些老农民固执地认为人**就要入土为安烧成一把灰算咋回事?
这几年村里**人县殡仪馆不是没来过可都被堵在了村口民政部门下来做工作也是白扯淡。
“学庆你……”
这种事让李学国这个做县委**的该咋说?
“随你就当我不知道!”
“还有个事你是李家五房当家的得和你打个招呼。”
“啥事啊?”
李学国见李学庆这么郑重其事的心下不免好奇。
“孙老师往后也没个烧香磕头的我和其他几个房头当家的都打过招呼了到时候把孙老师的灵位挪到咱家的祠堂里去供奉
这种事按理说属于封建迷信可是每年清明春节开堂祭祖李学国要是有时间还得回来跟着磕头呢。
“我没意见孙老师为咱李家台子做了这么多贡献受咱李家后辈儿孙的香火那是应该的你和吴老师提过了?”
“提了吴老师没
意见!
“还有别的事没有?
“没了,你要是忙,现在就回县里吧!
“我有啥忙的。
等会儿市里的领导还要过来,他这个县委**哪能不在场。
中午,卢源等人也到了。
“吴老师,您对组织上,还有什么要求吗?
去灵棚鞠躬致祭,随后卢源也带着人到了里屋,慰问吴月华。
吴月华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孙嘉璐突然离去,还是给了她很大的打击。
“您一定要保重什么,如果有任何需要,只管提,组织上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待了一会儿,卢源也受不了这种气氛,便出来了。
“天明!
见卢源叫自己,李天明连忙走到了跟前。
询问了身后事的安排,接着又说起了正事。
“我这次来,要交给你一个任务,往后每年两次的体检,你负责亲自护送吴老师,郄老师他们去医院,这是命令,不得有误!
这项福利,郄国良、杜萍、孙嘉璐,还有吴月华,以前就有,只是他们根本就不当回事,每次到了体检的日子,也只推说工作忙,抽不出时间。
往后确实不能大意了。
“您放心,不管有啥事,这件事也得排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