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世之功
朴正昌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不习惯?”
“大人,这……这太惨了。”
“惨?”朴正昌笑了。
“你不让他们死,等他们缓过气来,死的就是我们,想要把这个国家攥在手里,就必须先把那些盘根错节的老根,连根拔起。”
“而且,这不只是我的意思,更是汉王殿下的意思。”
“汉王殿下要的,是一个崭新的高句丽。”
“任何不听话的,都得死。”
属下打了个寒颤,再也不敢多言。
朴正昌满意地点点头。
但做狗,也要做最得宠,能吃上肉的那一条。
至于那些所谓的气节和风骨,能当饭吃吗?
他只知道,跟着汉王,他朴家,将成为这片土地上。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新王。
几天之后。
奉天殿内,山呼万岁的声音如同浪潮。
一波高过一波,几乎要将鎏金的殿顶掀翻。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汉王殿下天威,扬我大明国威于海外,此乃不世之功啊!”
“区区高句丽弹丸之地,汉王殿下月余便平定,实乃我大明之幸,陛下之幸!”
阿谀之词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朱棣的耳朵。
他端坐于龙椅之上,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欣慰笑容,双手虚抬。
“众卿平身。”
捷报。
八百里加急,高句丽,平。
张龙山,这个他儿子朱高煦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
用一场匪夷所思的大胜,将一片新的疆土,呈到了他的面前。
朱棣的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激动到扭曲的脸。
他记得很清楚。
就在几个月前,就是这群人。
众口一词地**他那个骄横跋扈,拥兵自重的次子。
奏章堆起来,能淹没他的书案。
现在,**最凶的那几个言官,此刻喊汉王千岁喊得比谁都响。
唾沫星子喷得老远,仿佛朱高煦是他们亲爹。
朱棣心中冷笑,墙头草而已。
不过,他需要这场胜利,大明也需要这场胜利。
“赏!”
朱棣的声音洪亮,带着帝王的威严与喜悦。
“传朕旨意,汉王朱高煦,开疆拓土,功在社稷,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
“张龙山及麾下将士,依军功,另行封赏!
“另,着礼部拟旨,高句丽自此,划为我大明一郡!
“陛下圣明!
群臣再次跪拜,声音里充满了真切的狂喜。
朱棣挥了挥手,声音里透出一丝疲惫:“都退下吧。
……
待群臣散尽,奉天殿恢复了往日的空旷与死寂。
太监们悄无声息地收拾着。
朱棣缓缓走下御阶,独自一人来到殿后的巨幅舆图前。
他的手指,在那片刚刚被纳入大明版图的土地上,缓缓划过。
高句丽郡,从今往后,这里就是大明的疆土。
身为帝王,那种开疆拓土的满足感与豪情,让他的血液都有些沸腾。
这是他朱棣的功业,将载入史册,万古流芳。
然而,那份喜悦仅仅持续了片刻。
“私军……
朱棣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声音低沉得可怕。
捷报里写得清清楚楚。
张龙山的新军,人手一杆三眼火铳,百步之内,洞穿铁甲。
崔文焕的数万大军,在一个时辰内,便被彻底击溃,屠戮殆尽。
朱棣戎马一生,打过无数硬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情报上说,张龙山的主力在防备罗刹人。
可他偏偏就出现在了高句丽。
这说说明朱高煦早就预料到了一切,甚至将计就计。
布下了一个天大的口袋,等着崔文焕自己钻进去。
“哎,算了只要不回来,做一个高丽王也是好的。
……
北境,原高句丽王都。
此刻,这里已经变成了汉王朱高煦的临时行辕。
朱高煦正赤着上身,浑身热气蒸腾,一下下地挥舞着手中的石锁。
虬结的肌肉,在阳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充满了**性的力量。
一名亲卫,捧着一封密信。
快步走来,却不敢靠近,只在十步外站定。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