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帝王之位
自那日雪晗殿议事后,庆王宁宴和便未再回自己的宫苑,他留在了玉太妃宫中居住,占了一处僻静偏殿。
玉太妃并未多言,只是吩咐宫人好生伺候,她不再将他当作需要避讳政事的孩子,宫中往来奏报与几位重臣的密议,皆不再避着他。
宁宴和终日枯坐,面前常摊着书卷,目光却时常落在虚空处。
他听着玉太妃与王敬之商讨如何谨慎调拨前线粮饷以防兵变,听着农子石愤慨于可能有人欲玷污姐姐身后名,听着沈清砚分析井家在六部与军务处的潜在势力,听着苏轻帆提出的几条稳固后方的实务之策……
每一句话,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上。
他看到了玉太妃强忍悲痛的支撑,看到了老臣们的忧心忡忡,也看到了权力出现真空时,汹涌的暗流是如何席卷每一个人。
原来姐姐每日面对的,是这样的局面。
她当年又是以怎样的心情,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他沉默着,思考着,仿佛要将过去十五年未曾想过的东西,想个明白,却一时没个结果。
这夜,玉太妃刚议事完,揉着眉心尚未歇息,一名心腹太监便连滚爬入,声音惊恐欲绝:“太妃娘娘!不好了!景王殿下和先太子妃突然呕血不止,面色发青,太医看了说是中了极厉害的毒,怕是……怕是不行了!”
玉太妃手中的茶盏再次跌落,这次却连声响都似乎被这噩耗吞没。
景王母子中毒?
在这深宫之中,在她眼皮底下?
她既惊且怒,又悲凉无比,原来这偌大皇宫,早已不是她能完全掌控之地,谁能知道有多少人早已暗中投效了井家。
可她无可奈何,此刻救人要紧。
“摆驾!所有太医,都给哀家叫过去!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玉太妃声音嘶哑,霍然起身,匆匆赶往景王所居宫苑,甚至来不及多看殿内沉默的庆王一眼。
偏殿内,宁宴和依旧坐在灯下,面前的《资治通鉴》摊开在某一页,他却一个字也未看进去。
殿外隐约的慌乱脚步声,他听在耳中。
景王中毒了?快要死了?
他对这个痴傻的侄儿不陌生,他也隐约知道是摆出来和他打擂台的对手,可他从未有过任何想法,这个侄儿,毕竟已经痴傻了。
可今日,他竟然要死了。
只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是井家再给他铺路,只不过这条通天之路要用别人的性命来铺罢了。
井家若如此狠绝,那他们对自己这位“未来天子”的拥戴,背后又有几分忠心呢?他不知道。
还没等他多想,殿门被轻轻推开,有人进来了。
宁宴和没有惊呼,似乎早已料到。
来人走到他面前,身影被灯光拉长,笼罩在他身上。
宁宴和缓缓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儒雅面带温和笑容的老者——井浦泽。本该远在江南的井家家主,此刻竟出现在了这深宫禁苑,出现在他的面前。
“井翁来了。”宁宴和的声音平静得出奇,他站起身,依着礼数微微躬身。
井浦泽亦是郑重还礼,姿态无可挑剔:“老臣井浦泽,参见殿下。”
“井翁是长辈,亦是孤之师,不必多礼。”宁宴和轻声道,伸手示意一旁的坐榻。
“殿下即将御极天下,礼不可废。”
井浦泽温和一笑,从善如流地坐下,目光扫过案上摊开的史书,“殿下仍在勤学不辍,老臣欣慰。”
宁宴和沉默地取过茶具,开始烹水沏茶。
动作舒缓,姿态娴雅,一丝不苟,这一手茶艺,是当年在井家时,井浦泽亲自启蒙教导的,只是回京后,他鲜少在人前展示。
水沸之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白雾氤氲,模糊了彼此的神情。
井浦泽看着眼前沉静的少年,心中并无半分轻视。
井家其他人或以为此子年少可欺,可压可控,但他深知,他的心智悟性,绝不逊于其姐宁令仪,只是昔日蛟龙困于浅滩,锋芒未露罢了。
这正是他必须亲自入宫这一趟的原因。
“自当年苏州一别,老臣无一日不期盼再见殿下,今日得偿所愿,见殿下风姿更胜往昔,心甚慰之。”井浦泽缓缓开口,打破沉默。
宁宴和将一盏清茶奉至井浦泽面前,碧绿的茶汤清澈见底,香气清幽。
他抬起眼,看着这位对自己有教导之恩、亦是将自己推向如今这漩涡的人,沉默片刻,终于问道:“井翁一直教孤很多,今日,孤仍有一问,望井翁解惑。”
“殿下请讲。”
“何为皇帝?”
井浦泽并未直接回答,反问道:“殿下读史多年,汗牛充栋,史书之上,可有答案?”
宁宴和摇头:“史书浩瀚,载尽帝王将相,权谋征伐,兴衰更替。然,看遍全书,依旧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有人雄才大略,有人昏聩误国,有人仁柔,有人暴戾……何为皇帝?似乎并无定论。”
“殿下可知为何无定论?”井浦泽啜了一口茶,微笑道,“因为如何做一个皇帝,唯有真正登临帝位,身处其中,方能知晓。即便如明珠公主那般天纵奇才,她初掌权柄之时,难道就深知该如何做一位皇帝吗?非也。她也是在一步步摸索、抉择、成败之中,才走出了自己的路。”
宁宴和道:“姐姐并非皇帝。”
井浦泽点头:“然其权柄、其功业、其肩负,与皇帝无二,甚至其艰难,尤甚于寻常帝王。”
宁宴和默然,良久,轻声道:“井翁似乎很是推崇姐姐。”
“自然。”井浦泽答得毫不犹豫,神色坦然,“明珠公主宁令仪之文治武功,之心志魄力,之千古功业,即便翻阅史册,能与比肩者亦寥寥无几。更何况她以女子之身,于倾覆之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其所历之难,所承之重,非常人所能想象。”
这番评价,出自井翁之口,叫他生了几分意外。
宁宴和只觉得胸口堵得厉害,姐姐的身影在他心中愈发高大,也愈发遥远。
他垂下眼帘,声音更低:“若姐姐真的不在了,此后之路,孤……我该如何走?”
井浦泽放下茶盏,目光深邃地看着他:“这个答案,老臣给不了,王敬之给不了,玉太妃也给不了。这满朝文武,天下众生,此刻都在等待着殿下您,给出您的答案。”
宁宴和浑身一震,骤然抬头。
井浦泽继续道:“殿下此刻感受到的一切,便是昔日您姐姐每时每刻所承受的。一言可决万民生死,一念可定国运兴衰,这担子,从来如此。”
原来……姐姐一直肩负着这样的重量。
宁宴和心中酸涩与明悟交织,对姐姐的理解从未如此刻般深,他沉默了很久,殿内只剩下烛火轻微的噼啪声。
他忽然问:“井翁似乎毫不担心我会如何做。”
井浦泽闻言,忽然轻笑出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淡然:“帝王之心,深似海,最是难以预料。”
“玉太妃、王相等人忠心耿耿,难道我井家便是包藏祸心的奸佞之徒吗?”
“殿下是聪明人,日后自会明白,一个忠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