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伏惟陛下圣明!
三日后,太和殿。
一份名为“西北商路开拓与屯田养民计划”的奏折,由几位素来中立的大臣联名呈上。
这份奏折,出自卢璘之手,由柳拱借着几位老臣之口,堂而皇之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臣等谨奏:为疏通西北商路、屯田养兵、固国安民事。
伏惟陛下圣明:
西北三州地处边陲,胡夏杂居,商路阻塞,良田荒废。今外有妖蛮虎视,内有流民失所,若不行非常之策,恐酿边患。
臣等访察民情,参酌古制,拟“驿路联商,军屯养战“之策,请陛下圣鉴。”
“.”
“.”
“此策若行,则三年之内:
商路通而府库实,流民附而边军强。
纵妖蛮来犯,我有粮有人有退路;
纵天灾频仍,民有衣有食有余财。“
伏乞陛下敕令户部、兵部、工部合议,速颁施行。
臣等昧死以闻。”
龙椅上,昭宁帝看完了奏折,并未立刻表态。
奏折详细阐述了在京都至西北三州的官道要冲上,设立多个驿站和粮仓的必要性。
但昭宁帝却在奏折上看到了其他东西。
凤眸缓缓扫过阶下群臣,在群臣队伍末端,始终沉默的卢璘身上略微停留。
“卢璘,这篇奏折背后没有你的影子,朕是不信的”
回到眼前,昭宁帝状若无意地开口:
“诸位爱卿,对此计划有何看法?”
气氛有些压抑,群臣们一个个低头沉思,都在回忆奏折里的内容。
主要就两点,一个是驿站粮仓之设,另一个是军屯新政。
昭宁帝也不催促,耐心等待。
终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从文官队列中走出。
吏部侍郎,**。
“陛下!老臣惶恐!”**跪倒在地,刚一开口就是一副老泪纵横的模样。
“此驿路之议虽善,然商税增设,必使货值高涨,民怨沸腾!”
“寻常行商,本就肩挑手提,赚的是风餐露宿的血汗钱。今若每驿抽二,十驿则去其二成,倘若粮米价涨,饿殍再起,恐非朝廷本愿!”
一番话,说的是情
真意切忧国忧民。
群臣队列中的卢璘静静地看着跪在地上的**表演心中毫无波澜。
小商人?
不过是世家大族用来掩人耳目暗中控制的商队罢了。
他们垄断着大夏几乎所有的长途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口中的民怨沸腾和变相威胁有什么区别。
用百姓的口来向皇权施压。
**话音刚落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周悍也立刻跟着出列。
“臣请陛下慎思!”
“边军乃国家柱石岂能让屯丁滥竽充数?若商旅皆持刀兵驿卒亦**战阵则兵非兵、民非民!”
“妖蛮闻之必笑我大夏无人竟使商贾充军!”
好一顶大帽子。
卢璘心中冷笑。
兵非兵民非民言下之意是军制将乱
至于那句“笑我无人”更是直接的讽刺。
讽刺陛下削弱世家掌控的边军就是自毁长城。
紧接着更多的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一位御史高举着笏板满面涨红。
“陛下边市易开祸患难料!胡人贪婪狡诈今许其入驿交易明日便得寸进尺轻则烧杀劫掠重则勾结内应!前朝蕃商之乱史不绝书!望陛下三思!”
卢璘听后更是嗤之以鼻。
这是实在找不到什么角度了才想到用“华夷之辨”的民族大义来压人?
户部的一名官员也跟着站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本账簿。
“陛下西北干旱少水建驿开仓耗资巨大!据臣粗略估算至少需要白银百万两!倘若仓廪无水储粮驿道无商通行岂非徒耗国库?与其如此不如先拨银修水利再议商路!”
总结一句话劳民伤财。
一时间整个太和殿只剩下世家派系官员们的声讨。
各种理由各种角度听得昭宁帝耳朵嗡嗡的。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缓缓从内阁大学士的队列中走出。
正是排名第三的阁老陈端。
他一出列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陈端对着龙椅躬身一礼姿态从容。
“老臣以为此策干系重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妨交由六部合议,详细斟酌,徐徐图之。”
站在队列前方的柳拱,听到徐徐图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