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沧海成盐,图穷匕见
深夜的府衙,烛火摇曳,将人影拉得又长又扭曲。
张衡在那巨大的沙盘前焦急地来回踱步,他那张总是冷静自持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无法掩饰的忧虑。他猛地停下脚步,对着那个平静得有些过分的青衫身影,几乎是恳求般地说道:“师兄!不能再等了!百姓的信心都维系在那张纸上,万一……万一崔氏不计成本地跟我们耗下去,三个月后,我们拿什么来兑现?”
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不如,我们提前进行部分‘强制兑换’,用现有的盐布稳住第一批人,至少能降低一部分风险!”
沈棠没有回答。
他只是缓缓展开手中那封李澈信件的最后一页,这一页,他之前从未示人。
“师弟,你听。”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异常清晰,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他开始念诵那龙飞凤舞的字迹,那语气,仿佛李澈山长亲临此地,正带着一丝戏谑的笑意,指点着这盘惊天棋局。
“崔氏囤盐,如屠夫养猪,总盼着价高再卖,好一刀宰个痛快。而我们的票证,就是一把看不见的刀,不是用来跟他们抢着切肉,而是用来告诉全天下所有想买肉的人:三个月后,此地猪肉管够,且价钱只有今天的一半。”
沈棠顿了顿,抬起头,看着张衡那依旧写满困惑的脸,反问道:“你猜,到那时,是想吃肉的买家急,还是怕猪砸在手里的屠夫急?”
张衡看得云里雾里,这个比喻精妙,却依旧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可是先生,我们的猪圈里,根本没有猪啊!”
“谁说没有?”沈棠笑了,他继续念了下去,那声音里,带着一丝揭晓最终谜底的快意。
“他以为我们在抢存量,大错特错。我们要做的,是创造增量。我已派桃源营造司的王二狗,带了五十名核心工匠和一笔启动资金,月前已秘密抵达苏州以东百里的‘斥卤滩’。”
“那片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滩,在太阳底下,就是一座流淌着金银的宝山。”
信中用最简洁的图文,清晰无比地阐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制盐之法――“天日晒盐法”。
挖渠引海水,分格造盐田,利用阳光蒸发,层层过滤结晶。
其成本之低、产量之巨,是传统煮盐法的百倍千倍!
……
苏州城东百里之外,斥卤滩。
惨白的月光之下,一片广阔到望不到边际的巨大工地灯火通明,数千名被沈棠以“以工代赈”名义招募来的流民,正赤着膀子,挥舞着工具,热火朝天地挖掘、夯土。
一个皮肤黝黑、眼神专注得如同老僧入定的青年,正站在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制高台之上,他腰间挂着造型奇特的水平仪和一卷测量绳,口中不断用一种独特的韵律,高声喊着那些闻所未闻的口令。
“一号蓄水池,深度再下三寸!夯土要实,别给老子偷懒!”
“二号蒸发区,坡度要保证!水流慢一分,出盐晚一天!”
青年正是王二狗,桃源县营造司的首席毕业生。
他身后,一片片规划得如同棋盘般整齐的盐田,在月色下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如同大地之上铺开的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漫天星辰。
府衙之内,张衡看完信,手中的纸张都在微微颤抖。
他不是被吓的,而是被一种极致的、难以言喻的兴奋与震撼,冲击得浑身发麻!
他终于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整个计划的恐怖之处!
“先生他……他不是在跟崔氏赌!”张衡的声音因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那双总是冷静的眸子里,此刻燃烧着狂热的火焰,“他是在用一片大海,跟崔氏的几个仓库赌!这场仗,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会输!”
沈棠的眼神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