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 55 章
陆珩想了很久,久到他以为两人很快就会发现他,然后她就会解释两人不过是普通朋友,就像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样。
但怎么可能呢,苏婉音从来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喜悦,脸上的笑容也不似作假,原来不止他一个人对这个特别的女孩动心,原来早已有人捷足先登……
最后的最后,陆珩还是推着车转身,捂住车铃,悄无声息地走了,一如来时……
关于陆珩的动静,苏婉音完全没有察觉到,她和宋潮生交流了下发现,南方现在真的很适合发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遍地都是金子,只要有人弯腰去捡。
她有些心动了,这个小城里的消费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可以,她也想去闯一闯。
但现在嘛,还是老老实实把刚开的饭馆好好做起来,也锻炼锻炼自己厨艺吧。
目前新灶台试火成功,桌椅招牌俱已到位,“苏记饭馆”的骨架算是正式立起来了。
不过苏婉音深知,在七零年代末,要想正大光明地把店开起来,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就是公社的那一纸批文。
不是她太过谨慎,而是她一个无背景无人脉无资源的三无人员,还是老老实实把程序都走完比较好,不然就算是个小卡拉米一旦遭人惦记上了,那也够她喝一壶的。
这可不是在村里摆个摊儿了。
这日一早,她特意换上了一件半新的蓝布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将所需材料仔细清点了一遍:租赁协议、村里开的证明信、还有她亲手写的经营申请。
材料用一块干净的蓝布包好,她又装了一小包新做的猪油糕,准备妥当,这才带着宋潮生往公社走去。
公社大院比她想象中要热闹些,穿着各色服装的干部和办事员来来往往,墙上刷着带有时代特色的标语。
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负责个体经营登记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坐着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女同志,正低头写着什么,表情严肃。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女同志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什么事?”
“同志您好,我叫苏婉音,是来申请办理个体餐饮经营执照的。”
苏婉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沉稳恭敬,将蓝布包放在桌上,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材料。
女同志接过材料,先是粗略扫了一眼,当看到“苏婉音”这个名字和“餐饮”这个经营范围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她抬起头,目光在苏婉音年轻的脸庞和一旁冷峻的宋潮生身上停留片刻。
“个体饭馆?”她语气带着公事公办的审视,“你知道开饭馆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吗?卫生、消防、食材来源、人员健康……这些都有保证吗?”
“同志,这些我都考虑过了。”
苏婉音早有准备,不卑不亢地回答,“店面我已经租好了,在镇子拐角,也请人新砌了符合要求的灶台,准备了带玻璃罩的食品柜,食材我会从村里相熟的农户家采购,保证新鲜,目前就我和一位本村的婶子帮忙,我们身体都很好。”
她将村里的证明信往前推了推,“这是村里给我们开的证明。”
女同志拿起村里的证明信看了看,脸色稍缓,但语气依旧刻板:“光有村里的证明还不够。你这店面具体情况,我们得派人去实地勘察过,确认符合卫生和经营标准,才能批复。”
实地勘察?
苏婉音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又要耽误几天?
但她面上依旧保持微笑:“应该的,随时欢迎领导来检查指导,不知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安排?”
“这个要看工作安排,你回去等着吧,有消息会通知你。”女同志说完,便低下头继续写东西,一副公事已毕的模样。
苏婉音知道再多问也无益,将用油纸包着的猪油糕轻轻放在茶几上,满带笑意,“同志,那就麻烦您了,这是我自家做的,不费什么功夫,劳烦您帮着尝尝味儿,要是合您口味的话,以后店子开起来了还请多捧场嘞!”
听闻这话,那女同志才停下手中沙沙的笔,抬起头来,脸色也缓和了些,意味不明地笑了声,“行,回去等通知吧。”
得了这话,苏婉音才缓缓舒一口气,拉住已有些情绪的宋潮生走出来。
走出大门,宋潮生才愤愤不平道:“这明明就是看上你做的东西了,她……”
后面的话被苏婉音的眼神梗在喉咙里,吐不出也咽不下。
苏婉音安抚般拍了拍他肩膀,轻声道:“不怕她要,就怕她什么都不要,如今只是一点吃食就能解决,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两人走出来,阳光有些刺眼,苏婉音微微眯了眯眼眸,将所有情绪都掩藏住,一旁的宋潮生却有些发愣,“你都不生气吗?明明这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苏婉音转头看向他,有些惊讶于他出去走了两圈竟还是这么的、耿直,“你们出去一般都是谁去接洽的?”
“二混子啊,”宋潮生回答地毫不犹豫,“他跟那些老板熟,不是他还能有谁,我们就负责出钱出力。”
“挺好,”苏婉音拍了拍他,“他待你还是不错的。”
宋潮生重重点头,“那当然啦,我俩可是过命的兄弟,他小时候快饿死还是我给他分了点儿吃的呢!”
“诶你还没说你为啥不生气呢?”
看着苏婉音大步向前,宋潮生才仿佛回过神来她避开了那个话题,追问道。
得到的却是又一次转移话题。
至于苏婉音,她生气吗?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就像她一开始说的那样,一点儿吃食就能解决的人,何必生气?
做生意要打通渠道,哪有不舍点儿本的?
不过这些道理,还是别污染宋潮生这个单纯的小弟弟了。
……
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供销社,用身上最后的几张毛票,买了两张粗糙但厚实的大白纸和一盒颜料。
既然要等,那就利用这段时间,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完美。
回到空荡荡的店面,苏婉音看着四壁,心里有了主意。
她让宋潮生帮忙打了盆水,将墙壁又彻底擦拭了一遍。
有事儿做,宋潮生总算是闭上了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十万个为什么。
然后,她裁好白纸,用毛笔和颜料,开始绘制菜单。
这次她没有像之前那样简单写在黄纸上,而是分成两大类:“主食”和“菜肴”,用清秀工整的小楷书写,每道菜后面清晰地标上价格。
她在菜单的顶部,还精心画了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条和一小碟卤味的简笔画,虽然笔触简单,却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婉音,你这手字写得可真好看!这画也像!”春香婶看着逐渐成型的菜单,啧啧称奇。
苏婉音笑了笑,没说话。
这手字和画工,还是前世在御厨房为了给菜品写牌匾、画呈递图册时被迫练就的,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都是为了生存呐。
画好菜单,她又用剩下的红颜料,在一张小点的纸上写了“开业大吉”四个字,准备到时候贴在门口。
接下来的两天,苏婉音一边继续出着早摊维持收入,一边将新店面打扫得一尘不染。
地面洒水清扫,桌椅擦了一遍又一遍,锅碗瓢盆摆放整齐,连窗户玻璃都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