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风月往事
李长凌忙问:“没有提及中原吗?”
“有,但书及慈溪的只一句。”
「不知那罗延尊者有没有饮过那家茶坊的日铸雪芽」
王琰又读了一遍,“何处指向‘慈溪’二字?”
沈明淮已起身往外走,“相传那罗延为五磊寺的开山尊者。”
他们赶到栴云茶坊的时候,每三日一场的评书正要开始。李长凌找到掌柜,“莲花智”三个字一出口,掌柜便说什么也不知道,转身忙其他事去了。
“他们果然来过了。”
沈明淮却道:“不对。”就算有人问过,掌柜也不该是这样的态度。
“或许此人生性如此。”王琰又提议道,“不过既然你觉得有问题,不如坐下来听完这个评书,再去问问。”
此回评书围绕一位郡主的生平展开。这位郡主生在上京,葬于远岭。王琰对那些上京生活全然不感兴趣,却深深被一段风月往事吸引。
郡主曾与一位僧人在这个茶肆谈论佛法,十分投契,知他只是暂住五磊寺讲经,终有离开的那日,便约好三年之后,再到此地论法。三年转瞬即逝,僧人并未赴约,郡主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含泪嫁与俗人。五年之后,郁郁而终。正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尽管入佛门注定要脱离凡尘,但那个僧人也太无情了些,连论法都失约。”
王琰听得入迷,眼中蕴泪亦不自知。轻轻提袖拭泪,才发现沈明淮不知在想什么,已出神许久。
沈明淮握下在眼前挥来挥去的手,“此人或许是长平郡主。”
长平郡主……这个名号倒有些耳熟。王琰低声惊呼:“长平郡主?!”
李长凌唤来一名店小二,询问话本一事。小二言此话本乃自家茶坊独有,已经评好几十年了。三人旋即择一雅间坐下,以话本有疑为由,让店小二去请掌柜。徐掌柜开门见是他们三人,利落合门,却被应冥与华信一左一右拦住了去路。
“你们想做什么!这是我的茶坊!”
沈明淮再次将门拉开,“我们并非有意为难,只是想向您问一件事。掌柜可曾听说长平郡主与莲花智的故事?”
他们随徐掌柜来到后院,从一个上锁的盒子中取出数十页发黄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有许多修改的痕迹,足见撰者所费心力。
“这便是当年祖母写的话本,她亦是从曾祖母那儿听来的。”
王琰忙问:“莲花智回了中原,他们为何不再见一面?”
徐掌柜摩挲着盒子上的荼蘼阴纹,“他回来已是两年之后了。”
莲花智并非有意弃约,而是奉天竺国主之命西行,以十年见闻写就这本名震一时的游记。再返中原,一留就是七年。莲花智曾与弟子道,第八年之后,他会离开中原,回到天竺或再次西行。天不遂人愿,莲花智在除夕夜圆寂了。
王琰喃喃道:“为何是八年?”
沈明淮朝当年那个位置望去,“八年劫,八年度。”
徐掌柜神情一滞,将话本放回盒中,“原是我佛慈悲。”
沈明淮半垂下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李长凌不由劝慰道:“佛门中人,总比我们看得透些。”
徐掌柜眸中满是掩盖不住的失落,“他曾与曾祖母说,他去看过长平,那个位置很好,日后若无归处,肉身或可长眠于此。他留了七年,祖母以为……”
“以为遁入空门之人,终是动了凡心,却不想一点都不曾有。”王琰的眸光落到深色的荼蘼花上,随那段往事飘远。
李长凌趁势问出口:“掌柜可知他二人葬在何处?若能去看看……”
徐掌柜摇了摇头,“曾祖母逝世后,后辈不曾去祭奠过长平郡主,莲花智更不用说。”
沈明淮似乎有了办法,“只能碰碰运气了。”
翌日,晨雾还未散去,凭着沈明淮惊人的记忆力,三人毫不费力地回到长平郡主的墓前。
“碑文还有梵文,郡主的确信佛。”王琰又围着墓转了一圈,实在没发觉什么特别之处。
“三位本事不小啊。”
叶粲的声音先到,第一眼瞧见的却是凌且亭。
“我们用三日破解的信息,你们只用了一日。”
王琰无声笑了笑,“是半日。”
曲真惊讶道:“你们就凭着那句话,找到了这个墓?不过这个墓主与静心有何关系?”
凌且亭向沈明淮提议道:“合作吗?这次是真心的。”
“那你得问她,”李长凌拉着沈明淮站到王琰身后,“我们都听她的。”
“休——”
咻地朝王琰射来的一支箭将话斩断,李长凌眼疾手快将王琰往后拉,旋即一个回踢,利箭正中敌人胸口。
“打草惊蛇了,蠢货!”
王琰定睛一看,从一旁的林子中窜出数十个蒙面黑衣人,手持长刀向他们攻来。
凌且亭拔剑走在前头,“我帮你解决这些麻烦,你与我合作。”
“用不着。”
背后的树林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