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李世民面色阴沉看着长孙皇后。
现在和大秦、和赵仙罴有关的一切话题,都能让他神经紧绷。
他看着长孙皇后问道:“什么‘月宝’,此为何物?”
长孙皇后顿时被问住了,她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来了这么久,连李霁月最初问她‘月宝’的那句话都听到了。
可‘月宝’是私密用品,而李霁月这个女儿又在场,才十岁,她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世民见自己只是询问一件简单的物品,长孙皇后却如此迟疑,他眼里的狐疑不由越来越浓。
长孙皇后无奈,只能走到李世民近前轻声道:
“就是女子的月事用品,霁月还小,所以臣妾没法跟她解释那么多。”
李世民脸色难看,他不仅因为这种东西很大可能是赵仙罴发明的而感到介怀。
更因为长孙皇后对这种物品明显有些珍视,直到现在都在用,而感到恼怒。
长孙皇后知道这个丈夫已经因大唐和大秦现在的紧张关系,而变得性情捉摸不定,喜怒无常。
她只能低声道:“臣妾以后不会再用了。”
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片刻,将目光移到旁边神色有些疑惑又有些不安的李霁月脸上。
这些天由于他对李霁月发过几次火,李霁月现在有些怕他。
“父皇,兕子要穿衣。”
凤榻上,快两岁的兕子只穿着白色的里衣,憨态可掬的站着,朝着李世民张开小手。
李世民脸色稍稍缓和,注意到自己刚才太敏感,大清早的火气太大,可能吓到了长孙皇后和李霁月,让两人都呆站着不动。
于是他回过神来神色里透出一股深深的疲惫,看了眼长孙皇后,示意长孙皇后替女儿兕子把衣服穿好。
而他自己则是找了张凳子坐下,手指轻揉额头两侧,闭着眼让自己情绪能平静下来。
长孙皇后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着过着就变成了这样。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后,走向女儿兕子,开始为这个女儿穿上厚厚的冬衣。
李霁月大眼不满瞟了眼一大清早来立政殿摆脸色的父亲,走到长孙皇后身边,帮着长孙皇后一起为妹妹小兕子穿衣。
“父皇,父皇帮系几穿衣。”
还没满两岁的小兕子朝李世民沉坐的背影伸着小手,嘴里奶声奶气说着。
听着女儿稚嫩的呼唤声,李世民也忍不住在心里长叹了一声,暗暗咬紧牙根。
换做以往,他是多么眷恋这种陪伴爱女成长、咿呀学语、以及学习走路的幼小时光。
但是现在,他的心头一直被即将到来的大战阴云笼罩着,一刻也无法放松。
这一切都是高家、权万纪、以及赵家造成的!
…
大战还没开始。
大唐内部已经开始逐渐出现一些,认同神武帝为华夏正统皇帝的声音。
并且还有人散发大唐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大秦军队的**。
还扬言如果大唐首战失败,就应该直接投降,而不应该继续让百姓深陷战火,造成更多的无辜伤亡。
太极殿。
李世民脸色阴沉的下令:“传旨,命各州县官员,凡是发现此等妖言惑众之人,全部抓起来斩首示众!
朕说过,未战先言败者,朕绝不留情!”
听着李世民的怒吼,群臣默然。
李世民还不知道,这几天有好些个官员,在家中收到神秘信件,信中提到自己原本的命运轨迹。
比如因为太子、魏王、高阳公主、汉王李元昌等人受到牵连,或被流放,或被诛杀,甚至连带整个家族灰飞烟灭。
这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确实是事实。
虽然现在大家都看得明白,太子李承乾腿疾已经被治好了,也就是说被赵仙罴改变了命运,那么他们这些人也大致上不会再有谶言上那些遭遇。
可即便这种假设的事情,也会在不少官员心里留下阴影。
让他们和李唐皇室关系不再那么亲近,开始有所提防、审视。
自然而然,就使得他们开始各怀心思,在对待大唐和大秦开战这件事情上,不说改变立场,至少缺乏本该有的积极和热情。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这些天在各州道传开的另一个消息,也让这些官员大感心惊,在对待抵抗大秦这件事更加保持缄默。
那就是传言大秦已经整合百万大军,从北面、西面、南面,陆续朝着大唐边境压境而来。
百万大军…
还是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