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烧掉的字
振动锤的金属尖端抵上水泥暗门时,沈默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没急着下重手——二十分钟前那面墙剥落时,暗门边缘的裂痕里渗出过淡褐色液体,类似长期浸泡在尸液中的织物纤维。
如果这扇门是某种封印,暴力破坏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他调整呼吸,像解剖尸体时分离筋膜那样,用锤头轻叩水泥块间的缝隙。
第一块碎屑跌落的瞬间,霉味突然浓烈起来。
那是一种陈腐的、带着铁锈味的潮湿,像泡在福尔马林里二十年的老案卷。
台阶露出第一截时,他的瞳孔微微收缩——青灰色砖块表面覆着厚达半厘米的霉斑,可正中央却有一道明显的磨损痕迹,从第三级台阶延伸至视线尽头,像是有人穿鞋跟较硬的皮鞋,在近半年内每周至少往返三次。
“苏晚萤,查建筑图纸。”他摸出腰间的强光手电,光束扫过阶梯墙壁时顿住。
铜环。
七枚锈蚀的铜环呈环形嵌在墙内,最上面一枚距地面一米二,正好是普通人抬手能触及的高度。
沈默的喉结动了动——三天前在生态园读卡器芯片上,他用电子显微镜拍下过类似的凹点阵列图。
当时技术员还笑他钻牛角尖,说那是芯片封装时的工艺瑕疵。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采样刀,轻轻刮下一点铜锈。
刀尖刚碰到铜环表面,指尖就传来异样的温热。
不是金属导热的温度,更像……皮肤下流动的血液。
他把样本装进密封袋时,余光瞥见苏晚萤的身影出现在阶梯口。
她抱着一摞泛黄的图纸,发梢还沾着档案馆的灰尘。
“原始图纸上没有这个区域。”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急促,“地质勘探资料显示,二十年前这里地基塌方过,施工队重建时……”她翻开最上面一张工程日志残页,纸边还留着焦痕,“看这个,‘异质沉积层建议深埋封闭’,项目经理签名是林秋棠。”
沈默的手突然顿住。
三天前解剖林秋棠的虚拟影像时,他在“记忆残响”里见过这个签名——当时他以为那是死者生前参与过的某个项目,却没意识到,林秋棠根本不是第一批受害者,而是第一个被残响选中的“载体”。
苏晚萤的指尖轻轻抚过签名,眼尾泛起红:“她的残响能被继承,不是因为我和她有血缘,是因为她本身就是系统改造的第一个试验品。”
阶梯下方传来轻微的摩擦声。
阿彩戴着橡胶手套,正踮脚在台阶侧面喷涂。
她的喷罐是定制的,喷嘴改造过,喷出的石墨烯涂层薄得像一层雾气。
“逆向箭头,指向地面。”她头也不回地说,喷雾在手电光里泛着淡蓝,“温度异常就会触发蜂鸣器,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残响地盘装‘痛觉神经’。”她的手腕稳定得像精密仪器,每个箭头的弧度误差不超过0.5毫米——三天前在废弃地铁站,她就是用这种喷涂技术,让残响引发的低温场显形的。
“停。”
声音来自阶梯底部。
小舟跪坐在地上,双手掌心紧贴砖块。
他的睫毛剧烈颤动,这是他感知到异常信号的典型反应。
作为能接收思维残波的聋哑人,他的“听”与常人不同:情绪是浑浊的浪,语言是碎裂的星,而此刻——他的手指突然在地面敲出急促的摩斯密码。
“结构化数据流,心跳频率。”苏晚萤翻译着他的手语,脸色骤变,“核心存储体在休眠,靠微量信息维持活性。”
沈默的手电光猛地向下压。
阶梯尽头的黑暗里,原本该是水泥墙的位置,此刻泛着一种不自然的幽蓝,像老式显像管电视无信号时的噪点。
他摸出白大褂口袋里的颅骨碎片——那是第八具尸体的,三个月前在废弃医院找到的,当时碎片上还沾着未完全碳化的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