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文萱来信,纸短情长
金陵城的喧嚣与沭阳县的震动,
如同两道汹涌的暗流,
在苏惟瑾不知情的情况下澎湃激荡。
而他暂居的悦来客栈客房,
却仿佛一方独立的天地,
静默中酝酿着下一场风暴。
案头,堆叠着愈发高耸的经史子集;
墙角,那只盛放银两的小木箱也已半满,
“玉衡皂”带来的财源细水长流,
支撑着他体面地在这留都安心向学。
苏惟瑾埋首书卷,
超频大脑以最高效率处理着海量的信息,
为即将到来的春闱做着最后的冲刺。
这日午后,窗外秋阳正好,
蝉鸣已歇,只余清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
苏惟山轻手轻脚地进来,
脸上带着一种奇特的、
混合着恭敬与窃笑的表情,
手里捧着一个扁平的、
以青绫细细包裹的方胜。
“瑾哥儿,”
他压低声音,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沭阳来的信,是…赵教谕府上送来的。”
苏惟瑾从书卷中抬起头,
目光掠过那方胜。
青绫素雅,边角熨帖,
系扣处打着一个精巧的同心结,
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书信的细致与用心。
他心中微微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
只淡淡道:“放着吧。”
苏惟山“哎”了一声,
小心翼翼地将那方胜放在书案一角,
又偷偷觑了苏惟瑾一眼,
这才憋着笑,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
还贴心地将房门轻轻掩上。
屋内重归寂静。
苏惟瑾的目光却再也无法完全聚焦于书上的文字。
那方青绫包裹的方胜,
像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
在他心湖里漾开圈圈细微的涟漪。
他放下书,**片刻,终是伸出手,
将那方胜取了过来。
入手微沉,触感细腻。
解开那精致的同心结,
展开青绫,里面露出一封素笺。
信封上是清秀婉约、
却带着几分风骨的小楷,
只书“苏惟瑾相公亲启”,
并无落款,但字迹他认得
——是赵文萱的。
抽出信笺,一股极淡雅的、
熟悉的冷梅幽香若有似无地飘散开来,
与他记忆中那间萦绕着墨香与茶香的书房气息悄然重合。
展信读之,开篇是得体而真挚的祝贺:
“惟瑾相公青览:金陵捷报传至沭阳,举县欢腾。
闻相公高中解元,蟾宫折桂,
名动江南,萱虽深处闺阁,
亦不胜欣喜雀跃。
相公之才,皎如明月,
终破云翳,大放光华,
此实乃天道酬勤,可喜可贺。”
言辞克制,保持着大家闺秀的端庄,
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份由衷的喜悦,
却透过纸背,清晰可感。
接着,笔锋轻轻一转,化作含蓄的关怀:
“金陵繁华,远胜沭阳,
然则春闱渐近,京师路遥,
相公孤身在外,万望善自珍重,
勤勉之余,亦需顾惜身心。
寒暑交替,切记添减衣物;
饮食起居,勿要过于简薄。
闻北地风沙甚于江南,
行程之事,宜早做筹划。”
似如春风拂面,细腻温存,
每一句叮嘱都落在实处,
没有丝毫虚浮客套,
显是真正用了心思的。
信至末尾,墨迹似乎略深了些,
笔触也显得更为凝练,
附上了一首精心所作的五言小诗:
“潜鳞栖沚水,偶闻金陵潮。
风雨催鹏翼,云程路迢迢。
但秉**志,莫畏九天高。
愿祈清风力,送君扶摇翱。”
诗题《闻捷有感》。
这首诗,巧妙至极。
通篇未提一个“情”字,
却将少女的心事婉转道出。
“潜鳞”暗喻他昔日困顿,
“金陵潮”指他名动江南,
“风雨鹏翼”既言科举之路艰辛,亦含关切之意。
“**志”、“九天高”是鼓励更是期许。
最后两句“愿祈清风力,送君扶摇翱”,
更是将那份欲助不能、
唯愿默默祝福的复杂心绪,
表达得含蓄而深情。
她以鲲鹏喻他,期盼他展翅高飞,
却又隐含着一丝怕他飞得太高太远、
自己无法企及的淡淡忧思。
苏惟瑾手持信笺,久久未动。
超频大脑早已将信中文辞诗句解析得透彻分明,
其中蕴含的欣赏、关切、鼓励、
乃至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倾慕,
他都清晰地感知到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悄然浸润过他因连日苦读和算计而略显冷硬的心田。
在这远离故土、周遭尽是利益交织的留都,
能收到这样一封纯粹而雅致的来信,
犹如沙漠甘泉,珍贵无比。
他眼前仿佛浮现出赵文萱灯下提笔,
凝神构思,娟秀的字迹一笔一划落在纸上的情景,
她那白皙的侧脸或许还微微泛着红晕。
沉吟片刻,苏惟瑾铺开新的宣纸,研墨润笔。
他并未急于回复,而是闭目思索。
超频大脑中无数诗词歌赋流转,
最终,他决定不应完全模仿对方风格,
而是以自身心境回应。
笔尖落下,墨迹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