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第125章 安西新篇


伊犁河谷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赵铁柱就带着工兵营的弟兄们忙活开了。他挽着裤腿站在齐膝深的河水里,正指挥着往河底打木桩。
"往左点!对,就这个位置!"他朝岸上喊,"老哈桑说这地方河床最结实,适合修桥!"
哈桑站在岸边,花白的胡子在晨风里飘着。他如今是华夏军在西域的向导兼参谋,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赵将军,"哈桑笑着摇头,"您这都忙活半个月了,连口喘气的工夫都不给自己留。"
赵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水珠:"老百姓等着过河运粮食呢!再说啦,咱们当兵的,不就是给老百姓开路搭桥的嘛!"
正说着,对岸传来阵阵驼铃声。一支商队停在河边,领队的老人朝这边喊:"军爷,这桥什么时候能过啊?"
"快了快了!"赵铁柱高声回应,"再有三五天就能走大车!"
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可算盼到这天了!这条路断了小半年,我们这些跑买卖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看着老人激动的样子,赵铁柱忽然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小时候在甘肃老家,也常看见商队因为道路不通绕远路,要多走好几个月。
与此同时,龟兹故地的临时大营里,覃勇正和李文书一起查看刚送来的文书。
"大帅您看,"李文书指着摊开的地图,"这是汉代西域都护府的旧址,这里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咱们要重建都护府,选址很关键啊。"
覃勇仔细端详着地图,手指在几个古城遗址上划过:"既要便于统辖四方,又要考虑水源和粮草供应..."
正商议着,亲兵进来禀报:"大帅,哈桑和几位部落首领求见。"
来的除了哈桑,还有三位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老。他们一进门就抚胸行礼:"参见大帅!"
"诸位长老快快请坐。"覃勇连忙招呼,"正有事要请教各位。"
最年长的阿卜杜勒长老颤巍巍地说:"听说天朝要重建都护府,我们几个老家伙特意来献个主意。往东三十里有个交河故城,那里水土丰美,又有古道相通,最是合适。"
哈桑补充道:"那里还是商路要冲,往北可通草原,往南可达于阗。"
覃勇与李文书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这确实是个理想的地点。
"不过..."另一位长老犹豫道,"故城荒废已久,重建要费不少工夫。"
覃勇笑了:"无妨!咱们华夏军最不缺的就是力气。传令下去,明日移营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重建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赵铁柱的工兵营负责清理废墟。这天正午,他正指挥士兵们搬运石块,忽然听见有人惊呼:"下面有东西!"
几个士兵从一处坍塌的房基下挖出个陶瓮,里面满满当当地装着古钱币和文书。李文书闻讯赶来,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些泛黄的纸页。
"这是...唐代的户籍册!"李文书声音发颤,"看这记载,这里曾是西域最大的丝绸集市。"
赵铁柱凑过来看:"乖乖,这都多少年了..."
"整整一千年了。"李文书轻抚着那些脆弱的纸页,"这说明咱们选对地方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重镇。"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工地。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自发前来帮忙。有位叫买买提的老人带着全家老小都来了:"我祖上世代住在这里,能亲眼看见故城重建,这辈子值了!"
最让人感动的是,各族百姓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汉人士兵擅长筑城,回部工匠精于雕饰,维吾尔族百姓贡献出烧制琉璃的独门技艺。短短一个月,一座崭新的城池已经初具规模。
这日黄昏,覃勇正在新修的城墙上巡视,忽然看见哈桑带着个少年等在城楼下。
"大帅,"哈桑把少年推到身前,"这是我孙子艾山,他想报名进新办的学堂。"
少年怯生生地捧着本《千字文》:"我、我想学汉字..."
覃勇俯下身,和蔼地问:"为什么想学汉字啊?"
"学了汉字,就能看懂中原的书,"少年眼睛亮晶晶的,"还能帮爷爷记账,帮乡亲们读告示..."
李文书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闻言笑道:"好孩子!正好我们要办义学,你明天就来上课吧。"
消息传开,来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学堂只好从一间屋子扩到三间,最后干脆在城中心建了座像样的学堂。李文书亲自授课,不仅教汉字,还教算术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