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我闭嘴
旧居密室的墙缝里渗着潮气,沈默躺在行军床上,喉结处的皮肤硬得像块老玉。
他对着天花板眨了两下眼,右手缓缓抬起来,食指抵在锁骨上方——那里的骨骼正在发烫,像是有只无形的手握着刻刀,在他肋骨间一笔一画地凿字。
三天前医生断言他永久失声时,他盯着喉镜里碎裂如冰碴的声带,忽然注意到指尖触碰桌面时,金属台面发出的震颤与记忆里某具焦尸的肋骨共振频率重叠。
昨夜小舟带着传感器来,把贴片按在他脊椎第七节时,示波器上跳动的绿色波纹让他瞳孔微缩——那些因回忆尸检细节而激发出的神经电流,频率竟与生态园火灾现场残留的“残响”完全吻合。
“沈老师?”小舟的声音从耳边传来,带着聋哑人特有的气音。
少年蹲在行军床旁,指尖轻轻叩了叩他的手腕——这是他们约定的“说话”方式。
沈默盯着天花板上霉斑的形状,用指节在小舟掌心敲出:“骨头。”
小舟的眼睛突然亮了。
他迅速取出便携X光机,金属探头贴在沈默胸口。
当显影灯亮起的瞬间,两人同时屏住呼吸——胶片上,原本规则的肋骨阴影间,竟浮现出细密的点状纹路,像被风吹散的星图。
沈默盯着那些点,喉间发出破碎的气音,那是他努力想笑的声音。
他想起昨夜解剖室冷柜里那具溺水者的尸体,死者耳骨内侧也有类似的点痕,当时他以为是水压造成的钙化——原来那是“残响”在骨头上刻下的证词。
隔壁房间传来纸张翻动的脆响。
苏晚萤抱着一摞泛黄的体检报告推门进来,发梢沾着雨珠。
她把报告摊在行军床上,指尖划过三年前的颈椎侧位片:“2021年10月,枕骨密度0.92克/立方厘米;2022年同部位0.98,2023年1.05……”她的声音突然顿住,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紫外线灯,冷光扫过最新一张X光片。
沈默撑起上半身,看见枕骨部位的阴影在紫光下清晰起来——是“21:12”四个数字,像用细针蘸着墨汁刺上去的。
苏晚萤的指尖在“21:12”上轻轻颤抖,那是林秋棠死亡的精确时间。
她突然抓起手机,快速按动键盘:“市立医院放射科王主任,我是苏晚萤。需要以‘罕见代谢病追踪’名义申请每日定时拍片,影像加密上传市政云医疗端口。”她抬头时眼底泛着水光,“医疗内网是唯一没被审查覆盖的政府通道,你的骨头……在替你写报告。”
凌晨两点,市立医院放射科的日光灯在头顶嗡嗡作响。
阿彩蹲在器材柜后,改装过的显影液桶在脚边渗出墨色涟漪——那是从旧居地板缝隙里刮下来的,混着林秋棠血渍的墨汁残渣。
她戴着手套的手快速搅动液体,看黑色漩涡里浮起几缕暗红,像极了解剖台上未擦净的尸水。
“叮——”值班室传来电脑登录声。
阿彩缩了缩肩膀,看见值班医生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地面。
她屏住呼吸,看着医生调出沈默的最新影像。
屏幕突然闪烁起来,原本模糊的骨影开始移动,肋骨间的点状阴影连成线,在屏幕边缘画出箭头,直指“市政府地下三层”。
医生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阿彩趁机把一张纸条塞进墙缝,纸背是她用喷漆罐刻的符号:“看片子的人,也会被片子看见。”
与此同时,城市主污水泵站的检修井里,小舟的掌心沁出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