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暗夜潜行
陇右,兰州地界,一处隐蔽在山坳深处的废弃烽燧堡。
夜色如墨,唯有残破箭楼缝隙间透出的些许微弱火光。
谢靖面容疲惫,靠坐在冰冷的土墙边,胸口的伤口已被重新仔细包扎过,虽仍隐隐作痛,但已无大碍。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四分五裂的玉佩,指尖轻柔划过。
谢靖想起萧玥赠玉时那双隐含担忧的眼眸,心底最柔软处被轻轻触动。他必须尽快了结此地之事,平安回去,不能再让她担惊受怕。
外面传来极有规律的鹧鸪鸣叫声。谢靖眸光一凛,悄无声息地移至破损的窗边,向外望去。只见一道敏捷的黑影如同狸猫般掠过枯草丛,迅速接近烽燧堡,正是日夜兼程赶来的金吾卫中郎将郑桓。
郑桓闪身进入堡内,带进一股寒意。他卸下遮面的黑巾,目光扫过谢靖,见他虽面色苍白,但精神尚可,眼中担忧稍减。
“果然是你!陛下收到密报,说你无恙,我便知你定有后手。”郑桓如释重负,又担忧道:“伤势如何?”
“皮肉伤,不碍事。”谢靖言简意赅,示意郑桓坐下,“子旌兄一路辛苦。长安情形如何?殿下她可安好?”
郑桓神色微黯,叹了口气:“你跌落悬崖的消息传回,殿下急痛攻心,在甘露殿前险些失仪,被陛下斥责了。”
谢靖的心猛地一揪,指尖骤然收紧。
郑桓话锋一转,眼中却流露出赞赏之色:“不过,殿下非寻常女子。不过片刻,她便冷静下来后,向陛下进言,指出你遇袭之事疑点重重,孙奉嫌疑重大。我离京前见她,她虽憔悴,却已恢复往日的沉稳,只嘱咐我务必找到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顿了顿,低声道,“不过你放心,眼下她应已收到你送出的平安信了。”
听到关于萧玥的消息,谢靖心中既心疼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暖意。她果然懂他,信他。得知她已收到消息,悬着的心才稍稍落下。
“如此便好。”谢靖颔首,眼神一变,又道:“说说你这边的情况,明面上如何布置的?”
郑桓正色道:“我奉旨率五百金吾卫精骑,大张旗鼓进驻兰州都督府,明面上是继续调查你未竟之事,以及尽全力搜寻你的下落。不过孙奉那老狐狸,表面配合得天衣无缝,又是调兵遣将搜山,又是悬赏缉拿‘匪类’,做足了姿态。但我观其麾下将领,眼神闪烁,搜山也多是敷衍了事,显然意在应付。”
“意料之中。”谢靖冷笑一声,“他若真尽心搜救,反倒奇怪了。我‘死’了,他才能高枕无忧,继续他的不法勾当!”
“正是。”郑桓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我暗中已派人盯住了‘隆昌’粮行,这几日,他们果然有异动,似乎在加紧清理账目,运输车队也频繁出入,方向确是往西。阿晏,你那日遇袭,究竟是何情形?又如何脱险?陛下虽知你无恙,但细节并未多言。”
谢靖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又回到了那日。
“那日我借宿城外古寺,本就是疑兵之计,想看看是否有人按捺不住。”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带着冷意,“入夜后,果然来了。**箭淬毒,下手狠辣,我瞧着像是豢养的死士。我早有防备,且战且退至后山悬崖。”
他顿了顿,继续道:“那处悬崖我白日里便仔细勘察过。看似陡峭,实则因常年风化,岩壁并非光滑如镜,多有凹凸不平之处,更有不少藤蔓根系虬结其上,可供借力。崖壁中段,还有一处被灌木遮掩的浅窄平台。”
郑桓听得屏息凝神。
“我故意卖了个破绽,让一支箭射中胸口,伴作重伤不支,踉跄坠崖。”谢靖的语气依旧平淡,却透着一股惊心动魄的决绝,“下坠之时,我趁机抓住崖壁上凸起的石块,这才没掉下去。”
他抬起右手,掌心处有一道深可见骨的擦伤,虽已结痂,但仍触目惊心。
“随后,我利用那些藤蔓和岩壁的凹凸之处,一点点向下挪动,落在了那处平台上,隐入灌木丛中。崖顶的贼人以为我必死无疑,搜寻片刻便撤走了。”
郑桓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敬佩:“悬崖勒马已是万难,你竟能在坠势中抓住岩壁……阿晏,你这胆识和身手,某佩服!”
谢靖摇了摇头:“不过是赌一把罢了。若非殿下所赠玉佩恰好挡在心口前,卸去了**箭之力,我恐怕早已毙命当场,又何谈后续?”他眼中闪过一丝后怕,随即被冰冷取代,“我匿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