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13章
顾清文,晚上回来的很晚,院里的狗叫了,沈春娇听到声音,就赶忙披上厚厚的外套往门口去。
“是我、开门。”
沈春娇对顾清文的声音再熟悉不过。就是他和一群人在一起聊天,沈春娇也能分辨出哪个是顾清文的声音。
说起她们夫妇二人,可是相当有缘分的,他们是小学同学,初中同学。
不仅是同校,还是同班、同龄、同桌。
年轻时候的沈春娇长得就是那种美人坯子,样儿好,又会打扮。家庭条件也好。
顾清文一直对她印象就比较深,没成想后来媒婆给顾清文介绍的对象竟沈春娇。两人一见面就定下了日子。
双方父母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家庭成分都不错。兄弟姐妹多还都能有个帮衬。
婚前的沈春娇哪能想到婚后她就和婆婆发生了矛盾。从此心高气傲的沈春娇再也不想去她婆婆家里坐。
第一次矛盾是她和顾清文妹妹因为让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的问题,起了争执。
两家的孩子都差不多时间出生,一个想让娘家帮忙照看孩子,一个想让婆家照看。
那个时候顾清文的父亲还在上班,如果两家的孩子都照顾,那是忙不过来的。
俗话说的好,应该优先儿子家的孙女照顾。
可顾清文的妹妹一家生活实在是太苦了。父母不能帮衬,两人还要四处找事做,连个像样住的屋子也没有。孩子生下来,家里糊口也是问题。
老人便二话没说。直接还是领下了顾清菊的孩子。那女娃生得白白净净胖胖呼呼的,一看就是随了顾家人的肤色。
沈春娇见状就不乐意了,带姑娘家的孩子,不带我家的,那是不行的。我也要生活。
她直接把刚出生的顾迟迟放到了老人那屋里。人便径直走了。头也没有回一下。
两个孩子,顾奶奶忙活起来,根本没时间吃饭。
顾清菊每天忙完还要回家一趟,在家里吃了饭,再回住的地方。
这回去看到这情况她也傻眼了,看她娘忙成那样。她直接抱起顾迟迟就往回送。那时顾清文他们也是住在大院里。
这一送可不得了了。
沈春娇可不是好惹的,年轻气盛,脾气可是不小,看到小姑子把孩子抱回来,她本想着装一下客套。
哪成想这小姑子理直气壮的数落起沈春娇。她沈春娇哪能受得了这气,便开始破口大骂。
这是她第一次骂人。脑袋都是懵的,自己骂的什么,事后全然不记得,只知道,“我不是软柿子好让你们捏的。”
沈春娇并未接过孩子抱在身上,顾清菊看哥哥也没在,直接将孩子放到屋里的床上。
“这不就是让娘看你家的孩子,我家的不能看了呗!你的孩子有人看,凭啥我的就得我照顾。娘不是你一个人的,还有你哥呢!给你看,那必须得给我家的也要看了。”
沈春娇绝对想不到事后的她几十年都不愿意给这个小姑子有所接触。
双方争执下,不欢而散。
气不过的沈春娇,过了几个月后,便又把不到一岁的顾小小抱回了婆婆家。
“娘,你这也该看我家的孩子了吧!”
顾清文她娘,嘴巴并不如年轻人能说会道,想拒绝也张不开那嘴。毕竟的确帮姑娘带娃已经有段时间了。
再怎么着,儿子家的不照看,也是说不过去的。
这回倒是很利索的接过顾迟迟就一个劲的笑。
“也不知她在笑啥,沈春娇也没有什么话可给这婆婆说的,孩子放着了。事情已办妥。”
顾迟迟第一个晚上没有睡在沈春娇身边,顾清文夜里就想回娘屋里把孩子抱回来。可沈春娇说了,“刚开始孩子不在身边不适应也在正常。过几天就好了。”实际沈春娇心里可是想着,“好不容易没送回来了,就得给我带孩子,凭啥只带姑娘的。”
也许这种事情如果换做是自己的亲娘,也许就会有所转变吧!婆媳难处是恒古不变的。这只是对外人是那样认为的,沈春娇却觉得最难处的不是婆婆,是她那凶巴巴的小姑子。
哈哈,也是沈春娇和顾清菊两个可是谁都不让谁的。
生怕自己在对方心中变成好捏的软柿子。
实际两人谁能捏的过谁。互不相让,不紧是吵架。还有一次两人打起了架,那也是两人的最后一次相处。
两人棋逢对手,互相撕扯,衣领,头发。就连连都被抓花了。也就是这件事后,再无任何来往了。
夹在中间的顾清文说谁都不对。只好在中间做和稀泥。
这几年沈春娇也没有和顾清菊相处。甚至因为不想看到顾清菊。沈春娇不仅自己不去婆家,还不想让孩子们去。
事情是这样的,给顾迟迟抱到婆婆家,几天也没见婆婆和小姑子谁把孩子再送回来,本来就想看孩子的沈春娇只顾着自己那口气。顾清文白天趁没事,去看孩子顺便看下他娘。
眼前那孩子就在地上坐着,低着那头,顾清文脚步向前,那孩子听到有声音,便抬起了头。顾清文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成这了。
鼻涕整的脸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本来还是白白净净的孩子。现在脏兮兮的也就算了,脸上还有几道伤口。
顾清文往里屋里进,看到她娘正搂着妹妹家的孩子睡觉。一下子莫名的心酸。
他用手轻轻拍了拍娘。毕竟旁边是她妹妹家的孩子已经睡了。他不能大声的把她吵醒了。
顾清文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对他也是抱了很大的期许。家里三个孩子,两个男孩,只有顾清菊排老二是个姑娘。从小虽说父母并没有对这个女儿抱有多大的期许。不过只要女儿有需要她这个做娘的便会奋不顾身。
从小顾清文对这都看在眼里。没成想她娘对自己的孙女和外甥女直接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娘从床上坐起来,便也跟去了客厅。
看还在地上坐着玩的顾迟迟。顾清文娘就把心里的事情给儿子说了一通。
“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实在是累。想着得照看你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