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国威之下,谁敢来犯
大齐皇宫,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初秋的些许凉意。温静言便迫不及待地拆开了那封由官船带来的、来自大昭皇后的亲笔信。指尖触及那熟悉的笔迹,心中便是一暖。
信纸展开,温令仪那清秀又不失风骨的字迹跃然眼前。开篇并无多少国事朝政,尽是姐妹间的体己话,絮絮叨叨,关切备至——海外湿气重,叮嘱她早晚添衣,莫要贪凉;饮食是否习惯,若缺了什么,定要写信回去;操劳农事之余,务必珍重自身,莫要熬坏了身子……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情,一如当年初遇,温令仪对自己的关心是无声却温暖的,囡囡更是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指了一条明路,才有今天的作为,再看如今的家书里,更添了几分身为姐妹的细腻与牵挂。温静言一字一句读着,仿佛能听到二姐在耳边的殷殷叮咛,眼眶微微发热,心里却像是揣了个暖炉般,热乎乎的。
信至中段,温令仪提到了她最为挂心的事。信中写道,静言托往来商船带回去的那些新式粮种,已在归海府划出的大片官田中进行试种。今岁风调雨顺,加上当地农官的精心照料,竟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尤其是那名为地宝的块茎和赤黍谷物,产量之高,远超寻常稻麦,且适应性强,易于储存。温令仪在信中难掩喜悦,称此乃泽被万民之祥瑞,朝廷已着手准备在南方适宜州县大力推广。
看到此处,温静言一直微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唇角不受控制地向上弯起,露出一抹欣慰而又满足的笑意。民以食为天,她毕生所愿,不过是希望凭借自身所学,让这天下再无饥馑之苦。如今,这希望的种子不仅在大齐生根发芽,更已在大昭的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还有比这更令人感到幸福和成就的事吗?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万千百姓因仓廪充实而露出的笑脸。
就在这时,宫人通传,温城老爷子和温老夫人过来了。原来二老得知大昭太子、他们的亲外孙裴佑玺来了,喜不自胜,连忙过来想见见,却没曾想扑了个空。
裴明熙亲自迎上前,扶着两位老人家在铺着软垫的椅子上坐下,柔声解释:“太外祖父,太外祖母,无染听闻船岛的龙霆舰今日下水试航,少年心性,耐不住好奇,跟着汪将军他们跑去观看了。一会儿便回。”
温城闻言,非但不恼,反而捋着雪白的胡须,连连点头,眼中精光闪烁:“龙霆舰下水了?好啊!太好了!此等国之利器铸成,我大齐海疆便又多了一重保障!”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裴明熙和温静言,语气带着一丝决断,“眼见这边诸事渐稳,龙霆舰也成了,老夫与你外太祖母,也该择日动身,返回大昭了。”
裴明熙闻言,立刻笑眯眯地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小辈的娇憨:“太外祖父,这可不行。您二老啊,还得再留些时日。”她目光转向一旁的温静言,笑意更深,“怎么?姨母还没告诉您二老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吗?”
温城和温老夫人俱是一愣,疑惑地看向温静言。
温静言脸上微红,带着一丝羞涩,轻轻点了点头。
裴明熙笑着揭晓谜底:“姨母有喜了,都快六个月了!您二老怎么也得等着小外孙平安降生,看着姨母做完月子,身子大好了,再带着小宝贝一起回大昭才成。无染这次来,也不会那么早回去,正好一起做个伴儿。”
这消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惊喜,砸得温老夫人晕乎乎的,她先是愣住,随即脸上瞬间绽开巨大的笑容,猛地站起身,几步走到温静言面前,一把拉住她的手,又是欢喜又是埋怨:“好孩子!这么大的喜事,怎么一声不吭?瞒得这样紧!快让祖母瞧瞧!”
她上下打量着温静言,这才注意到她衣衫虽宽松,但腰身确实比以往丰腴了些,只是温静言性子沉静,行事稳妥,加之平日衣着并不显眼,竟让他们这些日日相见的人都没能立刻察觉。
“都快六个月了?”温老夫人计算着日子,脸色倏地一变,担忧之色溢于言表,“你这孩子!怎么如此不爱惜自己?!怀着身子,还日日往田里跑,操心那些农事!这怎么行?得好好养胎,千万不能太过劳累了!”她想起女儿温令容当年生产时的凶险,至今心有余悸,不由得紧紧攥住了温静言的手。
温静言感受到老人掌心传来的温热和那份毫不作伪的关切,心中暖流涌动,反手轻轻握住温老夫人的手,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坚持:“祖母,您别担心。我心里有数的。如今秋收已近尾声,这是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