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卫国公府
崔昭将那一幕收入眼底,举起茶杯抿了一口,眼帘低垂,掩住自己那双能窥探天机的眼眸。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席面散去,宾客们三三两两结伴往花园走。
杨氏和好友聊的正欢,凡是夸赞儿女的话她照单全收,好友没夸到位的,她还自己补充。
崔昭作为当事人之一,一次性听到那么多夸赞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很奇妙。
她正纠结以什么理由脱身,好借今日的机会仔细探一探卫国公府的深浅,一转眼,便见秦婉柔莲步挪动,挂着虚伪的假笑朝她走来。
这下好了,打瞌睡有人送枕头,倒是省事了。
崔昭眉头一挑,心下了然,面上勾出一抹玩味的笑意。
“昭昭表妹,听闻国公府花园布景独特,我很想去看看,但是没有相熟的朋友在,你能陪我走一走吗?”
秦婉柔的声音一如她的名字,柔得能滴出水来,可惜崔昭不解风情,只听出了矫揉造作和别有用心。
她痛快地点点头,应道:“行啊!正好我也没有伴,咱俩凑合凑合。”
“昭昭,你真好。”
秦婉柔下意识去搂崔昭的手臂,被崔昭灵活地躲开了。
那一瞬,她浮夸的表情停滞在脸上,又迅速变幻,委屈、难堪、胆怯,泫然欲泣。
片刻后,她咬咬唇,倔强着小脸解释道:“昭昭表妹,我……我只太激动了,没有别的意思,要是无意中冒犯到你,我道歉。”
“我知道自己处处不如你,要不是姑祖母垂爱,我连国公府的大门都进不来。”
“我这样的家世,你不喜欢我,嫌弃我也是应该的,我能理解,要怪就怪自己没分寸,奢求太多了。”
“没关系的,我早习惯了,不会放在心上,昭昭表妹不必太内疚,我在侯府长大,蒙侯府栽培,享了不少富贵,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
崔昭:???
她一句话都没说,这姑娘就自己演上了,脑子有坑吧?
好一朵顽强不屈的倔强小白花!
崔昭无语,感受到来自周围人似有若无的眼神,她眼尾上扬,笑意却不达眼底,盯着秦婉柔一字一句缓声道:“我没内疚啊!你说得对,我确实不喜欢你,所以你是对我不喜欢你这件事有意见?”
“那没办法,有意见也要忍着,我这人不爱受委屈,所以只能委屈你了。”
崔昭的话直白得不像样,不止秦婉柔震惊,周围听到这话的人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京都高门养出的贵女一生都在追求体面,做事自有章程,说话留一半或者拐几个弯,尽量做到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
然而崔昭的做法颠覆了她们多年来的固有思维,对此,有人佩服赞叹,有人鄙夷嫌弃,都存了看热闹的心思。
“如何?你还要与我结伴逛花园吗?”崔昭问。
那双清澈明净的眼眸漫不经心扫过秦婉柔的脸庞,似要将她的内心看穿,令她心惊不已,支吾着久久回答不上来。
“走吧!”
崔昭话落先一步朝花园方向走。
秦婉柔犹豫再三,利与弊迅速在心中过一遍,咬牙跟上去了。
余留几位长辈在原处面面相觑。
有夫人好意提醒:“玉儿,你家昭昭这样不太好吧?在外总该注意些,没得犯人口舌,落人话柄。”
杨氏不以为意,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用只有几人能听到的声音回道:“无妨,孩子大了,自己心里有数,不需要咱们多操心,随她开心就好。”
“这……”
“老姐妹你就放心吧!我家昭昭不怕那些。”
杨氏冲好友眨眨眼,意有所指,怕好友不明白,还将女儿给她的护身符拿出来晃了晃,“喏,我闺女真有那方面的本事,她是修行之人,不在乎流言蜚语,俗世的条条框框于我们而言是束缚,在她眼里却算不得什么。”
那夫人心中不赞同这种思想,却也没有揪着这事不放,好奇发问:“干他们那一行的能成亲吗?”
杨氏摇摇头无所谓道:“不好说,端看她自己如何考量。”
女儿不在身边的十五年光阴里,杨氏设想过很多种与女儿相处的场景,真正团聚后她才发现曾经设想的场景有多刻板,外面的世界远比她设想中广袤,丰富又自由,充满无限可能。
他们夫妻俩私下商议过了,若以后女儿想成亲,侯府便张罗起来,风风光光送她出嫁。
若是她不想,侯府家大业大,也能养她一辈子,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尽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老母亲的心思千回百转,这些崔昭都不知道,她此时已到卫国公府花园,看着满天黑气神情越来越凝重。
这座府邸乃是太祖皇帝赐下,占地有两个坊市那么大。
花园内假山嶙峋,树花相得益彰,还有三座凉亭分建在园中三处,各成一景。
园子最中心位置一上一下有两个池子,中间用一条蜿蜒的石子路隔开,池子外围建了一圈游廊,方便主、客走动赏景喂鱼。
两个池子一活一死,活池养鱼,死池种莲,现下非养莲的季节,池中全是莲叶枯杆,浑浊的池水持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客人们过来转一圈,纷纷捂住鼻子绕路离开,交谈间全是不解与嫌弃。
“好好的花园怎么还留个臭池子?”
“是啊!明知要办寿宴请客人,还不提前处理,太埋汰了。”
“许是国公夫人太忙碌,顾及不到。”
“府中那么多管事、下人,总不能都忙,那么大一个池子,啧!”
“好了,别说了,小心祸从口出。”
议论声渐行渐远,大家伙都默契往活池那边走了。
外行人看景,内行人多看几眼就发现其中门道了。
崔昭淡淡收回目光,双指合并成剑指,手臂自然垂在身侧,指尖顺着园林建筑脉络缓慢移动,脑海中逐渐形成一副简易的风水图。
风水原局藏风聚气,钟灵毓秀,利于能量聚集,子孙后代聪慧灵秀,容易出人才。
而游廊围拢的两池一路,原本应该是一个引活水的大池,与不远处的高大假山呈两仪之象,阴阳调和,子孙兴旺之局。
如今看到的布局明显是经过大改了,池子一分为二,生死相依相存,死池中怨煞之气涌动,里面一定埋着东西,很大可能是尸体,动物的,也可能是人的。
假山也因为池子的改动由吉相变为凶相,拉扯间调动整座府邸及府内人的气运,快速消耗,如今凶气明显占上风了。
这布局还挺有“意思”,也不知国公府请的哪个歪门邪道,能改成如今模样也是个“人才”。
如果说原局是长远考量,讲究源远流长富贵多代,那如今的布局更像是殊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