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 95 章
忍足踏上通往三楼的楼梯,脚步很轻。
这层楼对他而言,曾是如月宅邸里一个禁区。
孟远还在的时候,明确表示三楼是如月遥的私人空间,出于尊重和礼貌,忍足从未踏足。
如今孟远离开,那道无形的禁令也随之消失。
走到门前,屈起指节,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
“叩、叩、叩。”
里面传来隐约的、富有节奏的击打声停顿了一下。
“进。”
忍足这才轻轻推开门,门后的景象让他微微屏息。
整个三楼的空间被完全打通,形成了一个宽敞专业的练功房。
地面铺着厚实的黑色缓冲垫,四周墙壁镶嵌着落地镜。
一侧是各种专业的武术训练器械:沙袋、木人桩、排列整齐的刀枪剑戟等兵器在架子上泛着冷光,甚至还有一面设计精巧、可供小幅度攀岩的岩壁。
如月遥正站在场地中央。
一身黑色劲装,勾勒出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
长发被高高束成利落的马尾,几缕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额角和脖颈上。
显然已经训练了不短时间,脸颊泛着运动后的红晕。
呼吸微促,额角和鼻尖都沁着细密的汗珠,整个人如同刚刚淬炼过的利刃,散发着锐利的气息。
看到忍足进来,随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朝他走来。
忍足递上毛巾,“擦擦汗,喝点水。”
如月遥接过。
“今天迹部约我去打网球,”忍足看着她,声音温和地说明,“好久没打了,估计打完球还要聚餐,可能会晚些回来。”
自从如月受伤和孟远离开后,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照顾她。
原本每周雷打不动的三次网球练习,被压缩到了可怜的一次。
现在看她身体恢复如常,精神也稳定下来,忍足才觉得可以稍微放松一点,回归一下自己的爱好。
如月遥理解地点点头,甚至眼神里还带着鼓励。
自然知道网球对他意味着什么,那是除了医学之外,为数不多能让他完全投入、释放压力的爱好。
她不会束缚他。
忍足心里一暖,习惯性地叮嘱:“餐厅里冰镇了绿豆汤,训练完记得去吃,解暑的。”
“嗯。”
“训练别太拼,注意劳逸结合。”
“出汗这么多,记得补充点电解质饮料,别光喝白水。”
“知道了。”
如月遥再次点头,没有丝毫不耐烦。
将毛巾搭在肩上,看着忍足依旧不放心的样子,她伸出手,在他结实的小臂上轻轻拍了两下。
这个动作带着点安抚,也带着点“师傅”对“徒弟”的期许。
“去吧,”她微微扬起下巴,一丝促狭的笑意,“好好把迹部打一顿。”
“毕竟最近跟着我这个‘师傅’,苦练了下盘和四肢协调性呢。”
她指的是忍足为了陪她,在练功房里也跟着进行了体能和协调性训练,虽然强度不如她,但确实比之前更厉害了。
忍足被她这带着点小得意的玩笑话逗笑了。
“好。”语气笃定,“肯定要赢。”
最后看了她一眼,确认她状态很好,才转身离开。
沿着楼梯快步而下,发动了车,驶离了这座安静而庞大的宅邸,驶向久违的球场。
一路驱车驶入迹部家,门卫早已熟悉他的座驾,直接放行。
背着网球包,脚步却并未走向球场方向,而是径直前往灯火通明的主宅。
他和迹部约定的地点,是书房。
推开厚重的书房门,迹部坐在书桌后,水晶吊灯的光芒在他紫灰色的发丝上跳跃,却照不进他此刻略显深沉的眼眸。
他手里拿着文件,听到开门声抬眼看来,目光在肩上的网球包停留了一瞬,随即对上忍足同样凝重的视线。
“坐。”
少了平日的华丽张扬,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简洁。
依言将网球包放在地板上,走到书桌对面坐下,此刻的心情绝非是即将赴约打球的状态。
一个半月前,他秘密托付迹部调查的事情有了结果。
昨晚接到了迹部语气异常严肃的电话。
“资料太多,太复杂,很多中文原始资料,当面说。”
那一刻,心就沉了下去。
今天对如月说的和迹部打球,不过是掩饰行踪的必要谎言罢了。
书桌上,摊开着厚厚的几份文件夹。
迹部没有寒暄,直接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推到忍足面前。
第一页,是一份个人简介,右上角贴着照片。
照片上的女孩笑容灿烂,眉眼弯弯,充满了阳光的气息。
忍足瞬间就认出了那种熟悉感,五官有七分相似,气质更有八分的神似。
那份开朗、温暖、毫无阴霾的感觉……
“孟瑶。”
迹部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修长的手指点了点照片,“看到她的第一眼,本大爷就想到了水谷雅子。”
忍足喉结滚动了一下,嗓音有些发沉:“……是。”
“资料显示,孟瑶是孟远的亲妹妹,比孟远小两岁。”
“父母双亡,兄妹俩早年在孤儿院被云家收养。”
忍足的目光落在年龄栏上——孟瑶和如月遥同龄,都比孟远小两岁。
“既然孟远被云家选中,作为如月的左膀右臂悉心培养。”
迹部的手指划过文件,逻辑清晰,“那么云家没有理由白白收养孟瑶。”
“合理的推测是,她同样被赋予了辅佐如月的职责。”
“他们三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忍足点头,这个推测符合情理。
继续翻阅资料。
后面附上了不少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公开合影。
照片上的三个孩子,身影从稚嫩到青涩。
孟瑶像个小太阳,笑容明媚,喜欢亲昵地搂着身边清冷的如月遥。
如月遥在照片里,也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眉宇间似乎柔和了许多。
照片中孟瑶搂着如月手臂的亲昵姿态,与水谷雅子的动作如出一辙,印证了忍足之前的猜测。
指尖无意识地拂过一张初中合影上如月遥略显稚嫩的侧脸。
原来你的少年时代,是这个模样……
资料显示:
孟瑶学业优秀,擅长钢琴,在音乐创作上颇有天赋。标注了曾获得市级编曲奖项,同时也接受过系统的散打和格斗训练。
兴趣爱好一栏,赫然写着:最喜欢毛绒玩具。
“擅长钢琴,编曲……”忍足的手指顿在“编曲”两个字上,脑海中闪过那首饱含哀伤的琵琶曲《诀别书》,以及孟远的失态。
“那首曲子……《诀别书》……是孟瑶改编的?”
怪不得,他在网站上听到的常规版的《诀别书》,好几个段落都和如月遥演奏的不一样,或许正是经过孟瑶改编的。
“我喜欢温暖的东西。”
他想起如月遥曾经说过这句话,还有那些旅行时购买的毛绒挂件……
毛绒玩具……
温暖……
孟瑶……
一块块无形的拼图在脑海中悄然合拢。
孟瑶的温暖开朗,她的音乐才华,她对如月的亲近保护,她喜欢的毛绒玩具……
这些碎片开始勾勒出如月遥世界里那个重要的、鲜活的身影。
一个如同暖阳般照亮她清冷世界的挚友。
然而,当忍足翻向资料的下一页时,空空如也。
再翻一页,依旧空白。
一连翻了好几页,全是空白。
忍足抬起头,带着强烈的困惑,同时也有不祥的预感。
迎上忍足询问的目光,迹部声音低沉而清晰:“所有的公开履历、档案记录都截止到孟瑶18岁那年。”
“她消失了。”
“在中国的人口档案系统里,她的状态被标记为——‘失踪’。”
“18岁……失踪?”
这个时间点,这个状态……
寒意顺着脊椎爬了上来。
失踪意味着什么?
结合那个指向昆仑的“计划”,结合如月遥深埋心底的哀伤和杀意……
答案呼之欲出,却又冰冷得让人不愿深想。
迹部将第一份孟瑶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