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第87章 焚膏继晷志,磨剑试霜锋


秦淮河畔的惊鸿一瞥,
如同投入湖心的一粒小石子,
涟漪散尽后,湖面复归平静。
苏惟瑾深知,
那声色犬马、风月无边的世界,
于他而言,不过是前行路上偶然瞥见的风景,
可以欣赏,却绝不能沉溺。
真正的战场,在书本之上,
在笔墨之间,在那座肃穆森严的江南贡院里。
乡试之期渐近,
金陵城中的文风陡然紧张起来。
茶楼酒肆里,高谈阔论的士子少了,
埋头苦读的身影多了;
书坊的时文集子、程文墨卷卖得飞快;
连秦淮河上的丝竹声,
似乎都识趣地压低了几分,
生怕惹了备考学子的清静。
苏惟瑾彻底进入了“闭关”状态。
悦来客栈那间上房,
成了他的作战指挥部。
窗户终日开着通风,
却几乎不见主人凭栏远眺的身影。
桌上、榻上、甚至地上,
都堆满了书籍卷册。
文徴明先生借给他的、
自己重金购来的、
赵文萱手抄的……
各类经史子集、名家范文、
近科闱墨、时政策论,浩如烟海。
超频大脑,
这部来自异世的超级学习引擎,
此刻被运转到了极致。
他的眼睛以非人的速度扫过书页,
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如同拓印般,
将文字、版式、
甚至细微的墨色浓淡都瞬间摄入、存储、解析。
大脑皮层高度活跃,
无数神经元疯狂链接,
构建出庞大的知识网络。
四书五经的微言大义,
朱注程传的精妙差异,
史书典籍的兴衰教训,
各家文派的风格技巧……
以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苦功才能消化吸收的知识,
此刻正以恐怖的速度被他吸纳、理解、融会贯通。
这并非死记硬背。
超频大脑最强的能力在于“理解”与“创新”。
他能迅速比较不同注解的优劣,
能发现前人论述中的逻辑漏洞或未尽之处,
能将自己来自现代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
巧妙地融入对这个时代学问的理解中,
形成一种既根基扎实又视角独特的认知体系。
“玉衡,你看这篇弘治年间南直隶解元的程文,”
文徴明先生指着其中一段破题。
“起笔看似平实,实则暗藏机锋,
将‘民为贵’之意寓于对井田制的探讨中,
既避了忌讳,又抬高了立意,
此法甚妙,你可细细揣摩。”
苏惟瑾凝神看去,
超频大脑瞬间模拟出数种破题方式,
并与文中之法对比,
立刻抓住关键:
“先生明鉴。
其妙处在于以古制喻今事,
托古言志,既显学问,又抒胸怀。
学生以为,若在此处稍加变化,
引入《周礼》中‘均人’之职,
或可使论证更显厚重?”
文徴明眼中一亮,抚掌道:
“善!举一反三,一点就透!
正是此理!”
除了海量阅读,
更高强度的则是写作训练。
每日,苏惟瑾都要根据文徴明出的题目或历年真题,
模拟完成数篇制艺文章。
从破题、承题、起讲,
到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严格遵循八股格式,
不敢有丝毫逾越。
但这格式的枷锁之内,
却要尽显才情与见识。
每成一稿,
他先是自行用超频大脑进行苛刻的自我审阅:
逻辑是否严密?
论证是否充分?
典故是否贴切?
语气是否得体?
有无犯忌之处?
修改数遍后,再呈送文彭批阅。
文徴明老先生对此子是倾囊相授,
批改得极其认真。
红笔勾勒,蝇头小楷的评语写得密密麻麻。
“此句气弱,须提振!”
“用典过僻,恐考官不察。”
“见识是好的,然语气过锐,需含蓄一二。”
“这一股对仗工整,情理交融,颇佳!”
苏惟瑾便将每一份批注都视若珍宝,
超频大脑将其彻底吸收,
融入自己的写作模板库中,
不断优化调整。
他进步的速度,
让见惯了天才的文徴明都时常感到震惊。
往往一个缺点指出,
下次绝不会再犯;
一种技巧点明,
下回便能运用得青出于蓝。
日子就在这枯燥、
疲惫却又无比充实中飞逝。
窗外晨曦暮霭交替,
窗内灯烛常明至深夜。
小奇负责打理一切杂事,
送饭、沏茶、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