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热情的邻里
知桃心中欢喜,小心翼翼地将金钗包好,换了身粗布衣裳,按照花如烟的吩咐上街采买去了。
知桃办事妥帖,花如烟向来放心。
约摸一个多时辰,知桃乘着临时搭坐的骡子车回来了。东西挺多,车夫好心地想帮她搬到宅子里,可知桃却笑着感激,只让他搬到门口,并未让他进门。
见车夫走得远了些,知桃才去敲门。虽说不要妄图揣测别人的善心,但现在毕竟只有她和小姐二人住着,基本的安全意识还得做好。否则,真出了什么岔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花如烟听见敲门声,从床上起身。
知桃听见院子里的脚步声,轻唤了句:“小姐,是我。”
花如烟放心地开了门,见知桃身边堆着锄具、布袋子装的肥料、还有些米面粮油。又见她肉乎乎的白嫩脸蛋上泛着微红和薄汗,关切地道:“累坏了吧!”
知桃笑着摇摇头,脆声说了句:“不累!”而后,弯下腰开始搬东西。
花如烟正要弯腰,准备帮她一起搬,却被阻止了:“小姐,这种弯腰的粗活万万不可沾染,您得好好坐月子,养好身子才是!”
知桃右边肩膀扛着一袋米,左手扶着花如烟,让她回房休息。
花如烟知道身体是斗争的本钱,养好了身子才有力气赚银子,与梁家斗。便没有多说,安心地回去躺好,还嘱咐知桃:“不用着急,别闪着腰。”
知桃将东西归整好,便来向花如烟禀告今日开销:金钗当了七两银子,采买花去五两银子,余下二两银子。
说完便将各种收条和剩余二两银子一并交给了花如烟。
花如烟会将每日收支都记得清楚明白,这是在未出嫁时就养成的习惯,知桃对此早就见怪不怪。
不出意外的话,二两银子撑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翌日清早,敲门声比昨日更大了些。
早春时节,温度还是有些低,知桃不情不愿地起身,麻利地穿好衣衫,边走边问:“谁呀?”
门外传来一位老伯的声音:“我是附近的邻居,给你们送只鸡鸭。”
知桃又从门缝望了望,是一位头发花白,留着长胡须的老伯,黝黑又慈祥的面上布满褶皱,笑容十分灿烂,露出雪白的牙齿,看上去牙口还不错!
知桃笑吟吟地开了门,看着那两只肥胖的鸡和鸭,不好意思地婉拒:“老伯,您太客气了,这鸡鸭养得可真好!不过,我们家昨儿才上街采买了吃食,这个您家留着自己吃吧,劳您费心惦记,还送来,太感谢您了!”
老伯一听这姑娘不肯收,笑容一滞,赶忙回了句:“我家多着呢,你们尽管吃吧!”
说完,忙丢下沉甸甸的鸡鸭就快步离去了。
鸡鸭被丢在院子里就惊得到处乱跑,知桃显然没想到老伯会这么做。一时慌乱,想去捉了鸡鸭给他还回去,却怎么也抓不住。等再出门去,那老伯早已不知去向。
知桃纳闷:这附近的邻居都这么热情好客吗?怎么都上赶着送这送那的?
“知桃,又有人送东西了?”花如烟被鸡鸭的叫声吵醒。
知桃赶紧关了门,跑到花如烟那屋将事情原委如实告知。
花如烟听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她在京城举目无亲,此举万万不可能是梁家所为,除了邻居们自发的热情之外,她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之后的几天,依旧会有邻里送来鸡鸭、鸡蛋、鸭蛋之类的。
自此,每天都有一群鸡鸭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到处乱跑。
花如烟想着反正一时半会儿是吃不完的,索性让知桃围了个栅栏好生养着,正好也可以下些鸡蛋、鸭蛋了。
就这样过去了半月有余,梁明清听小厮打探得知,花如烟半点要回府的意思也没有,一时又气又恨。
这日从官府回来,看见出嫁的姐姐梁明惠又哭丧着脸回来了,脸和手上都添了新伤,就知道她准是又被那窝囊废丈夫欺负了。
原本肚里就窝着一团火气没处发,现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抄起院子里的那根打狗棍怒道:“我今儿个非得好好教训那畜生不可!”
“明清,不可!”梁明惠赶忙起身上前阻拦,哭喊着说:“本就是我不占理,一直生不出儿子,他又是三代单传......”
“阿姐,这不是他打你的理由,你不能再这样任他欺辱了!”梁明清双手将那打狗棍举起,还有要去找人理论的架势。
“好了!”梁老太太从正殿走出,大喝一声,“你一个为官之人拿着打狗棍去找姐夫理论,传扬出去你这脸还要不要了!”
梁明清冲动之火瞬间被湮灭了,缓缓将举起的打狗棍放下,松开双手,那棍棒滚落在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好似谁的脸被打了一巴掌似的。
“进屋说!”梁老太太脸上极为不悦地望着二人,转身就往正殿去了。
梁明清和梁明惠互相看了一眼,也快步跟了上去。
“你阿姐方才跟我说,想给陈昭德纳妾,你怎么看?”梁老太太冷着一张脸看着梁明清。
梁明清一听,顿时火气又上来了,“给他纳妾?凭什么!他陈家想要纳妾还用得着阿姐操心?”
“明清,给他纳妾的想法是我出的,我想着自己的肚子也不争气,生老三的时候还伤了根本,想要再怀怕是难了。他三天两头的给我不痛快,几个姐儿年纪还小,总让她们担惊受怕的也不是办法。”
梁明惠一想到丈夫陈昭德打骂她时,三个女儿吓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就痛心疾首。
梁明清看姐姐哭得伤心欲绝,心中也颇为难过,劝慰道:“我知你过得艰难,几个姐儿也跟着遭罪。”
梁明惠擦擦眼泪,哽咽着说:“左右这日子也是没什么盼头了,我就想着将几个姐儿好好的抚养长大,等她们嫁人了,我也就安心了。”
梁明清原想说姐姐给夫君纳妾,传扬出去不免让人耻笑,可听姐姐这么说,他也只得将话噎回去了。
“既如此,我也没什么意见了,只盼你此举之后,陈家人能念及你的好,对你娘几个好一些罢了。”梁明清无奈地妥协了。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妥协了,先前姐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