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
董澈受伤龟居幕后,聂小裳走上骄人巷舞台,出面处理九尺潭医馆一应事务,不出几日,骄人巷所有人都听闻了聂小裳聪明伶俐的一面。
聂小裳站在九尺潭大厅,逢人一脸甜笑,手中一把算盘打得劈啪作响,迎来送往驾轻就熟,无数双腿在九尺潭门槛跨来跨去,人人抱拳叫一声“聂老板”,医馆人气与日俱增。
聂小裳站在几人中间,爽朗笑道:“我哪里希望你们来啦?我希望你们不要来才好。医馆有什么好来的,你们最好每一位,都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一名中年妇人开玩笑道:“那你们九尺潭岂不是要倒闭了?”
聂小裳道:“倒闭了才好嘛,说明你们身体好得很呐!只要你们养我,我巴不得早点倒闭。”众人齐声大笑。
对聂小裳而言,经营一家医馆与经营一车点心的道理是一样的,互惠互利,真心相待,加上货品质量过关,哪有不火的道理。
每日来九尺潭医馆的人群中,总有一小簇看上去滑里滑头的年轻公子。他们不是来看病,而是看一名美女。
听闻九尺潭不仅换了老板,还来了一名惊为天人的美女,每日抱着一只鱼缸跟在聂小裳身后,寸步不离。
一名公子道:“据说是小甜饼的表妹。”
落樱面色阴沉,独自坐在桌边,桌上鱼缸里的小鱼比前几日果然活跃了些,上下沉浮。她对身后几名男子的窃窃私语充耳不闻,视线追随着聂小裳,看她俨然一副老板娘的模样与人谈笑风生。
几名公子看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都不敢上前搭讪。
聂小裳送完一拨客人,招呼东来:“快把桌子擦擦,茶水换了,二熊,开了多少当归出去啦?快没了吧,赶紧点货。”
路过落樱身边,一面满脸笑容地与进门的女客打招呼,一面低声对落樱道:“今天来看你的公子一共十八位,上午十位,下午八位,晚上不晓得还有多少,你很受欢迎啊,表妹。”
落樱用冷酷的眼神制止了她的调侃。
为了能放心抽身,每日关门后,聂小裳便拖着董澈到后厅药房熟记各种药材和药房,学经典医学著作,每日能答出五个经典名方,才肯放他睡觉,董澈苦不堪言。
落樱总是抱着剑站在一边,面色嘲讽。
督促董澈学习的任务原是下给曹先生的,不过曹先生看上去并不乐意,借口九尺潭人气暴涨,白天过于劳累,关门后便早早溜回家。
他如今在骄人巷名气更甚,不少人奔他而来,其中不乏金州官宦,是以心中得意,行事做派越来越骄纵。
每日回到农庄,聂小裳还要继续做点心,第二天推到街上。一天下来,只有两个时辰睡觉,眼下乌黑渐浓。
她已规划好这一次的出门路线,等九尺潭走上正轨,董澈能放心接手的时候,再一次亡命天涯。
天边已现一片鱼肚白,聂小裳终于将所有点心做好装车,这才解下围裙坐了下来,拖着腮,凝视着鱼缸中游动的小金鱼,叹口气:“对不起啊,如果我说希望你好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不会伤心?”
这一日,九尺潭一开门,便挤进一大帮人。
夏天暑热严重,许多人夜不能寐,精神不济,医馆的生意一日甚过一日。
原本还算宽敞的前厅没过多久便挤了上百人,坐的坐站的站,排着队等大夫把脉开药。
站着的几拨人中,西北角那一群闲谈的声音很大,远远的都能听见。
一人道:“九尺潭不得了了,原以为是落难的凤凰,没想到凤凰又飞上枝头,成了我们骄人巷的香馍馍了。”
另一人道:“世事无常。人家好歹也是有底子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山再起的故事多着呢!”
那人道:“照这个架势,九尺潭的生意要超过永乐药材行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么多人,只有在永乐药材行才见过,哪冒出来的都。”
有人反对:“跟永乐药材行比还差点意思。永乐多大的铺子,这才多大?没听人讲吗,永乐可不止是我们金州的永乐,连皇上都不远万里派人来拿过药。据说霍某人在京城认识不少大官,随便说出一个就能吓死人。比不得,比不得。”
众人齐声附和:“这话中肯。我们骄人巷,一半的名气是靠永乐赚来的。没了永乐,没有霍某人,就凭这些不大不小的医馆,悬!”
此言极是。不少人自认与永乐相熟,即便是拐弯抹角攀附的关系也以此为荣,立刻夸夸其谈,恨不得把所有关于霍某人的细节,包括某日霍某人几时几刻上了趟茅房,都一股脑说出来,证明自己也算个人物。
一片热闹中,忽然有人泼了盆冷水。
这小子长得黝黑清瘦,眼睛滴溜溜转,穿着看起来是个跑堂的伙计,嬉笑道:“霍某人要大难临头了,你们居然不知道?”
闻言,众人纷纷回头。
聂小裳自然也听见了,心中一凛,微微侧头。
小伙子道:“你们看我干什么,我说的是实话。”
一人没好气道:“怎地大难临头?”
小伙子不答,扶着腰叹口气:“说来话长。我站累了,哪位给我让让?”
边上一人站起,把方凳让给他,又怕上当受骗,凶道:“你最好说出个所以然来!”
那名小伙道了谢,嘻嘻笑着坐下,果真开始滔滔不绝。
原来他是永乐药材行对面一家鞋店的伙计,今日帮老板出来开药。这家鞋店虽然门面小,架不住永乐药材行门面大,一个永乐药材行,十六扇双开门,正对面恰好十六家小店。这家鞋店大门虽小,永乐那边的情况倒也看得清清楚楚。
小伙儿滋溜了一口茶,右手上下翻飞,将那日看见的场景说给众人听。
那日永乐药材行十六扇大门齐开,人山人海,排队排到了马路上,不少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拖家带口、扛着大包小包。
当日霍某人难得也在行里。
忽然一队人马簇拥着一顶豪华大轿停在永乐药材行门口,马上下来两个官兵,大声呼喝门口占道的人群,将人分成两列,轿子直接抬进永乐药材行的大门。
伙计急报:“大掌柜,乔……乔知州来了。”
金州知州乔奉兴这顶轿子,全金州只此一顶,无人不识无人不晓!
顶上正中一只黄灿灿的大元宝,喻义财源广进,四个角上各有一只前蹄高扬的铜马,象征高官厚禄、马上腾飞。轿子四面用金线纹了十几颗金钱树,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霍某人道:“慌什么。”镇定地迎了出去,礼毕,将乔奉兴让进内堂主座。
乔奉兴坐在上面俨然一尊笑眯眯的弥勒佛,上下看了一遍,道:“两年没来,永乐药材行又扩建了,嗯……豪华气派,依我之见,比知州府衙阔气多了。”
霍某人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忙道:“小人这里陈陋,哪里能比得过大人府上。永乐药材行确实重新装饰了一下,难得大人喜欢,如若大人不嫌弃,我请原班工匠将知州府重新设计打造,也算对金州的小小贡献,请大人应允。”
乔奉兴一听这话,瞬间舒坦。
知州府乃十年前所建,旧的东西住着不舒服,正想仿照京城最流行的结构重新装修。他都想好了,院中要有一座祠堂,供奉一尊三米高的金佛。
乔奉兴道:“无妨。这件事不急,你与主事大人商议即可。今日我来,是代尚书大人来讨一样东西。”
霍某人心中一沉。
乔奉兴道:“听说永乐药材行后面的田里,种了一种稀有的药材,叫做天山雪莲,是完全按天山上寒冷的环境下人工种出的。难能可贵啊!我们金州有你这样能干的药材商,还愁不能闻名遐迩,名贯九州?
“只是你也知道的,尚书大人一向体弱,好不容易来了金州,就想试试这味天山雪莲,督促我亲自来取,你赶紧拿出来吧。”
他一张口,霍某人就猜到他要说什么,果然是来要天山雪莲的。
可这无疑是个死结。
霍某人道:“大人,天山雪莲只有三年前第一批种植时成活了五十几株,是因为恰逢那年冬天大雪严寒,金州冰封了三个月,侥幸种得,当年就被抢空了。此后几年气候温暖,再没有那样的严寒天气,怎么试都开不了花,如今那片莲池都废弃了。”
“什么?”乔奉兴一拍扶手,“废弃了?”
霍某人道:“句句属实。如若有,一定全数奉给尚书大人,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请大人恕罪。”
乔奉兴盯着霍某人,想从他脸上找出瑕疵,霍某人镇定如常,一派谦卑。
霍某人在京中有些关系,且如今只有拿到天山雪莲才能讨好尚书大人,不宜硬取。须臾,乔奉兴恢复一脸笑眯眯的模样,道:“新的没有,旧的还在。五十几株,总能找到一两株的,你不要告诉我,一株都没有了?”
霍某人道:“天山雪莲极难保存。当年买下这些雪莲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救人,如今三年过去了……”
乔奉兴打断他,循循善诱:“事在人为,关键看你怎么想。你若认为这是件难事,我也无能为力。可我劝你,换个角度看问题。尚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