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入主东宫第十九天:
青行就是由青手们组建的、专门帮人“平事”的民间组织。
“平事?”上辈子出身南方的沈里,一时之间有点没太理解这么北方的方言。
“摆平麻烦。”
最初叫打行,因为当时的打行成员多是由逞凶斗狠的无业游民、身强体壮的市井流氓所组成,进行的也大多是类似于催债、斗殴、打击报复等有偿的暴力行为。
“专门打人的行当。”所以叫打行。
后来市场需求量激增,打行越来越多,雇主也不再局限于普通人,打行有了三六九之分,为了和过去名声不太好的打行做区分,就又有了青行之称。
青行在同行内卷的压力下,为了增加收入,拓展了许多相对平和的新业务,类似于护卫、押镖,乃至是帮人承担罪责、替人挨打等邪门活动。大至代为找官府办事、调解纠纷,小至寻人寻物、找猫找狗,甚至还兼职送酒楼外卖,反正只有你掏不起的钱,没有他们干不了的活儿。
青行总能安排合适到位的青手“对症下药”,办事的效率比当地县衙还快上不少。
沈里:懂了,西幻游戏里勇者接取任务的冒险者公会。
只不过西幻游戏里的冒险者公会多设置在酒馆旅店里,而大启比较知名的青行,一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临街铺面,高大的牌楼,生怕让人看不出来它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京城如今最大的青行叫百川,坐落于天街旁不远处的东市。这青行前楼后院,门阔五间。绣着“拳头”标识的幌子,在“百川”二字的匾额旁招摇而又显眼。楼前车马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熙攘人群络绎不绝。
沈里在街角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撩起了车帘,因为要前往百川青行,就要先路过一条极其热闹的街道。
堪称整个雍畿,乃至是整个大启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中心商圈CBD。
对古代商街充满好奇的沈里不断向外张望,并实时对身边的闻时颂播报:“有古楼子(胡麻饼)”、“金线油塌是什么?”,以及“这见风消看起来挺好吃的欸。”
对于沈里“报菜名”式的参观,闻时颂并不意外,他甚至都能猜到沈里一定会问见风消。
因为这说白了这就是泡泡油糕,拿油炸出来的甜点,质地酥脆,内馅柔软,因为遇风就宛如消散了一般而得名。沈里这种炸物、点心脑袋根本抗拒不了。
闻时颂都做好和沈里因为到底要不要现在就停车下去品鉴一番而吵架的心理准备了,结果沈里却只是说:“我看到百川青行了,它家生意看起来还挺火爆,我们快一点吧。”
沈里想满足清河公主愿望的心是如此坚定。
坚定的让闻时颂反而感到有些不快了。
别问为什么,他也不知道,他只能皱眉想着,大概是因为他头生反骨,凭什么你沈里说快一点就得快一点吧。
马车开始在太子殿下的命令下龟速前行,实在是太慢了,引得不少街上的行人频频侧目。幸好他们在来青行之前,闻时颂就已经带着沈里换了辆低调的青篷马车,不然整个飞龙厩的御马都要遭受品质与速度上的质疑。
沈里不明所以,虽然很想觉得这大概是喜怒无常的闻时颂又犯病了,但……他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慷慨解囊。
真.解下了自己系在腰间的钱囊。
在太子挑眉的疑惑中大手一挥,大方表示:“你想买什么?今天全场的消费由沈公子买单!”
闻时颂:“……你很有钱?”
“嘿嘿,还好。”至少对于上辈子每个月只有三千块零花钱的大学生来说,这辈子的沈里超有钱的。
“太子妃”在大启算个官职,不仅有品级,有俸禄,甚至还有职田和食邑。
沈里已经大半夜扒拉着纯金的算盘珠子算了好几天了,大启目前一斗米的价格大概是十五文,一斗约等于六公斤,他生活的现代每公斤大米是五块钱左右,也就是说十五文约等于三十块钱人民币,一文钱等于两块钱。
而太子妃的年俸是一千贯,一贯等于一千文,换言之,他在大启当太子妃的年薪是两百万RMB。
谁家大学生没毕业就能赚两百万啊?
没什么见识的小沈同学只觉生活真是美滋滋,因为这只是纯工资啊,不算绩效,不算年终奖的那种。
沈里每年还有一千石的禄米,名下有十二顷的职田,六十顷的永业田,以及五百户的食邑(封地),再加上各种嫁妆,不动产,成婚时各宫赐下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还有古董字画……太子妃这份职业真的还挺有“钱”途的。
甚至,他在宫里吃住还不用自己花钱!
比大学宿舍都便宜!
咳,扯远了,说回来,目前还徜徉在小富一笔的幸福海洋里的沈里,既然有求于太子,那自然要大方一些。
闻时颂也是一点没和沈里客气,接过沈里绣着几尾锦鲤图案的荷包,就使了个眼色,让一直随侍在马车前的大太监洪梁下去买东西了。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买东西的标准,大概就是看见什么买什么吧。
在欣赏够了沈里的肉疼表情后,闻时颂才总算心情稍微转好,暂时放过了他,一行人前往了百川青行。
他们没进正门,而是从后门直接进了青行专门招待贵客的小院。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在充满野趣意味的同时,也保证了客人的绝对隐私。
虽然沈里的隐私,只是帮他清河姨姨找狗。
他们在换马车之前,就先从越王府那边拿到了一些带有小狗滚灯气息的衣物,以及画工精细的白描写实画像。
那是一只品相极好的棉花面纱犬*,白色的毛发蓬松而又柔软,就像一大团轻盈的白云,摸上去的手感就像棉花一样,眼睛是又圆又黑的豆豆眼,以性格温顺友善、非常适合当精神抚慰犬而闻名。
当然,在古代是没有什么精神抚慰犬的概念的,清河公主的滚灯是下洋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稀有品种。
十分得公主喜欢。
而在沈里眼里,这就是行走的六十万。他在现代刷到过棉花面纱犬,据说品相好的价值差不多等于一台车。
只能说,比起他这个“嫁”进来的外人,还是在皇宫“土生土长”的公主更有钱。
据清河公主说,滚灯一向听话,在越王府被老仆们照顾的很好,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骤然从清河郡来了雍畿不适应,最近老仆写来的信中总说滚灯看起来蔫蔫的,有些食欲不振,趴在能看见门口的位置,一趴就是一整天。
然后,在某个老仆来探望公主的白天,滚灯就突然不见了。他们找遍了王府,乃至是附近整个的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