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各方态度
“今日,我收到了乌伤来的信,他们说统儿并不在乌伤,当时回去途中遇见流民暴乱,统儿和他们走散了!”
苏氏被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娇弱的身躯宛若无骨,什么端庄的大家夫人,她一概记不得,那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啊。
乌伤的人怕被她知晓生气怪罪,竟然瞒着她这么长时间,如果统儿出什么事,她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我儿才七岁啊,他那么乖,那么懂事。”苏氏越想越心慌,捂脸痛哭。
骆统这个继子,华歆印象深刻,小小年纪心如玲珑,有着不符合年纪的沉稳,分别时的那一席话也令他非常动容。
华歆很确定,假以时日,骆统定然会是个大才。
“夫人莫哭了,我即刻派人去找统儿。”华歆听她的话,也不满乌伤的做法,说道。
“不。”苏氏擦掉眼泪,又挣开他的手,向孙权跪去,“主公,此事只有您能帮妾身了。我适才还收到邺城来的信,说是统儿就在邺城,被黄巾军扣下了。”
找个人倒不是什么大事,但牵扯到邺城和黄巾军,性质就不一样了。
且不说最近袁氏兄弟在邺城战败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黄巾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角还没死呢。
再者说,江东离邺城相隔千里,鞭长莫及,内忧尚未解决,跨过曹操去找邺城麻烦根本不切实际。
更重要的是,骆统到底是怎么到达邺城的。
世家贵族,总是先阴谋论。
“信呢?”华歆也想到了这一点,问道。
“在这在这。”苏氏从袖中拿出已被拆过的信。
华歆从她手里接过信,立刻转交给了孙权,补充道:“主公,夫人关心则乱,恐怕说法会有偏颇,您先看看信中到底是如何说的。”
紧随着,他扶起哭泣到几近晕厥的苏氏,手在后背轻轻为她顺气,目光却在不着痕迹地观察孙权的神色。
此事可大可小,江东如今的局势,任何一步都需要慎重。
骆统在黄巾军手里,被有心人利用,难保不会引导认为是江东和黄巾军暗中联盟。
孙权打开书信,原本还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将信给华歆。
确实是关心则乱。
这信是骆统亲手写了,讲述了因为意外自己和贴身婢女书娘跟着流民去到了邺城,得到黄巾军神女赐福活了下来,故而暂住黄巾军当中,希望母亲不必担忧。
只是一封家书,可加上了黄巾军三个字,就让深宅中的苏氏吓坏了,脑海中脑补了自家儿子的各种悲惨遭遇。
“苏夫人不必惊慌,令郎在黄巾军当中处境并不危险,只是暂住。”孙权宽慰。
字里行间都在述说黄巾军里的趣事,还有描写那神女的不凡,哪里像是受了委屈被胁迫的人质。
孙权虽还未及冠,但跟在兄长身边耳濡目染,少年意气风发之中又有不怒自威之感。
他的话一出,让苏氏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心中的石头落下了大半。
她不懂这些,但她会相信比她聪明的人,例如华歆,例如孙权。
华歆看了信,也松了口气,转而对她说:“这下可以放心了吧,你先回去好好吃饭休息,我忙完就回去找你。”
苏氏点点头,用手帕擦拭掉泪痕,不好意思地行了个标准的礼仪,“妾身叨扰了,告退。”
孙权笑着,并没有计较。
直到那道恢复贵妇气质的身影离开,他嘴角的笑意才淡下去,揉了揉太阳穴,将后背靠在了椅子上。
处理兄长的后事,安抚动荡的世家,他这段时日根本没有休息好,都是强撑着。
从兄长手中接过江东,他背负的东西沉重又繁多,再者,他也并不甘心只是盘踞一地,求一时安稳,而世家们只求当下富贵无忧。
江东迟早要加入乱世战场,既加入,那就是论成败功过,论生死存亡,论千百年后世人评说的时候了。
乱世之中,谁也逃不掉。
“主公,黄巾军推出了神女,这背后恐怕就是张角命不久矣的象征。”
华歆也不是傻子,如今黄巾军中神女之名盛传,而大贤良师就仿佛沉寂了一般。
要么就是张角要死了,为了之后的黄巾军做打算,要么就是黄巾军内部出现了势力的分裂,并且张角一方输了。
“邺城与我们相隔千里,黄巾军不得不防,但现下最重要的不是他们,曹操若容忍黄巾军继续占据邺城则以,若不允许,黄巾军的生死存亡都是难说,也不必我们做什么。”孙权说道,“你让你夫人和骆统常通书信,他在黄巾军中,万一有任何动向,难保他不知道。”
“是。”
一封封的信从邺城寄往四面八方,可收信人,并不止那几个。
得到袁氏兄弟兵败黄巾军的消息,真正在意的人没有多少,两者都不是需要他们特别上心的存在,而黄巾军有个神女,对大家而言就和换了个标识没有区别。
神女、女子军,小露头角,但没人会放心上。
可正是这样的不放在心上,才能一鸣惊人。
冀州
审配听闻袁氏兄弟被活捉的消息,立刻写信,打算派人前往邺城进行交涉,可才将信装好,他却停下了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xyz】